导读:腾讯视频“搭知识大篷车,过温暖六一”活动为公益传播探出了新的方向,更让公益走向了常态化。
文 | 坤同
“亲爱的小朋友们,我有一个小秘密想要和你们分享,每当有空闲的时候,我就会练习写书法,希望小朋友们和我一起,感受书法带来的快乐,感受汉字的结构之美……”
当名人化身“美育老师”,会产生怎样的奇妙反应?演员黄轩从自己热爱的书法出发,结合亲身经历将书法世界的精妙和美好娓娓道来,启迪了屏幕前无数渴望知识的心灵——这是腾讯视频在今年六一儿童节之际,为孩子们打造的“搭知识大篷车,过温暖六一”活动专区的美育课堂之一。
对生活在乡村的孩子们来说,听一堂高质量的美育课并不容易。但是,这在“云互联”的当下似乎已经有了新的可能——此次腾讯视频首次联动旗下“积分公益捐”项目和知识频道“知识大篷车”,与腾讯公益共同推出了这一活动专区,通过“公益+知识”的结合,以丰富的知识课程与简单有趣的积分公益捐行为,连接相关公益机构,守护乡村儿童的艺术梦想,这既是对平台责任的有力践行,也是一次对拓展内容和平台价值边界的创新探索。
用知识做公益,
让乡村美育“云”落地
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发展美育。但是,乡村拥有的美育资源相对稀少,乡村教育环节中对美育的重视程度也远远不够。正因为如此,腾讯视频将此次活动的重点放在乡村美育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上,通过公益行动为生活在乡村里的孩子们带去优质的美育资源,也通过平台的影响力让更多人关注乡村美育事业,为乡村美育带去源源不断的力量。
打开“搭知识大篷车,过温暖六一”线上活动专区,美育课程资源尤为丰富,包罗万象,能够从不同角度满足孩子们的探索欲和求知欲。通过“公益+知识”的互构,腾讯视频形成了更强的公益合力,催生一批原创优质美育内容,释放出更大的社会带动力和辐射力。其中,国际钢琴大师郎朗,歌手周深、莫非定律,演员黄轩、曹骏,“少儿故事大王”凯叔、果壳CEO姬十三等不同领域的名人名师,围绕着孩子们的兴趣点,专门为孩子们录制了14节涉及不同知识类型的美育课。
同时,腾讯视频还聚合站内资源,在活动期间推出了近20部限免美育片单,包括提高审美旨趣的中国民间艺术、绘画艺术、石窟雕塑艺术欣赏课,锻炼动手能力的美术手工、国画、创意美术课,帮助孩子们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的趣味冷知识、多国文化通识、传统文化课……通过互联网云端搭建了“美育专线”,让美育通过“云课堂”真正落地广大乡村、抵达乡村少年。
在美育课堂上,着迷于音乐的孩子,可以去郎朗和周深的课堂,在钢琴大师和知名歌手的指导下开启不同的音乐体验;喜欢手工的孩子,可以跟着“金马派风筝”非遗传人吕铁智的示范,亲手将高粱杆制成风筝,领略传统技艺的精妙之处;如果对世界和宇宙感兴趣,则可以在北京天文馆研究员刘茜的带领下领略“九天揽月”的天文之美。
可以看到,每一堂美育课都融入了这些美育老师们的颇多巧思。北京天文馆研究员刘茜表示,在准备这堂美育课时有着颇多感受,“我试图以最基本的美感来打动孩子,并引导他们体会不同层次的美感,以美感来打通直观感受与科学精神。”
遵循着孩子对新鲜事物的接纳规律,老师们一点一滴地引导孩子们发现热爱、拥抱知识,让他们找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和可能性。在刘茜看来,“现在孩子们可以通过线上的形式远程学习、参观,特别是博物馆、科技馆这些乡村孩子原本难以获取的资源,把更多的信息搬到线上有利于消弭城乡之间的差别”。
小小积分汇集爱心力量,
把艺术梦想照进现实
当然,美育事业的建设并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正如朱光潜先生说“不同一艺莫谈艺,实践实感是真凭”。因此,腾讯视频此次的美育公益活动并不止于为乡村儿童开设“云端课堂”,而是在“公益+知识”的深层驱动下,以及与腾讯公益的深度联动中,做出了更加切实的公益行动。
活动期间,腾讯视频“积分公益捐项目”联合 “梦想合唱团教师计划”“扬帆捐书阅读计划”“乡村美育教室计划”三大公益项目,带动庞大的用户群体直接参与其中。大家只需要“动动手”就能够通过积分捐助的方式,成为“公益志愿者”,真正帮助到乡村地区普及美育。
通过腾讯视频观看视频美育课后,用户便可以得到相应的积分奖励。每捐献一定数量的积分,腾讯视频都将和配捐企业捐出一笔善款。而这笔善款可以让乡村儿童多学习一节音乐课,多获得一本崭新的图书,也或是让在“7·20”河南特大暴雨受灾地区的美育教室建设多一片“瓦”、添一块“砖”。
“有些爱,不知道如何传递……”,在中华儿慈会文化体育部负责人邢榆煊看来,其实很多人都怀着一颗公益心,但是很多时候这份爱却难以找到合适的出口。而此次腾讯视频开设的“搭知识大篷车,过温暖六一”活动专区,就提供了这样一个捐献爱心的渠道。这些汇聚于线上的爱心,也由此真正成为了改变现实的力量,给乡村孩子们的求学求知之路带去更多的光亮。
为了能够更深层次地带动平台用户的参与,腾讯视频面向用户设计了极具互动性和成就感的公益激励,让他们更乐于成为孩子们艺术梦想之路的“护航者”。用户在参与三大公益项目的积分公益捐后,即有机会获得腾讯视频精心准备的腾讯公益小红花、限量爱心徽章数字藏品作为爱心奖励,在让更多的乡村儿童受惠的同时,获得“小小科学家”“小小探险家”“小小音乐家”“小小画家”“小小文学家”的公益认证。
腾讯视频让用户深度参与公益活动之中,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着公益观念的传播,也让更多人意识到“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公益,感受公益,让每个人都能成为公益项目的传播官,爱心大使,这是让公益项目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正如邢榆煊所期待的,“希望乡村美育现状能够在社会关注中有所改观,更希望通过腾讯视频、腾讯公益等头部互联网平台,推广普及美育对于青少年儿童发展的重要性,更新公众的美育观念”。
将责任作为底色,
公益探出新路径
实际上,对于腾讯视频而言,用知识做公益其实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
一方面,公益是腾讯视频一以贯之的基因之一。近年来,腾讯视频多次组织线上线下联动的公益活动。其中,以“积分公益捐”为代表的项目已经成为了平台的常态化板块。自2019年正式上线以来,该项目持续帮扶留守儿童、听障儿童、视障老人等弱势群体,已陆续发起54个公益项目,参与捐助积分人次累计超350万,筹集超13.9亿积分,为公益机构带去5800万余元善款。
另一方面,腾讯视频有着知识内容的储能优势和产能优势。作为内容平台,腾讯视频聚合了海量的内容资源,其中不乏优质的美育资源。尤其随着近段时间以来,知识的可视化生产和传播愈成潮流,其也不断加码知识频道,储备了极为丰富的生态内容。因而,在此次公益活动中,无论是其推出的限免片单,还是邀请各领域名人名师全新录制的美育课,不仅在内容题材上广泛涉猎、丰富多元,更有着出色的质量和品相。
当下,公益和知识的融合还有着更为强烈的外生动力。随着物质水平的提升,精神文化的提升也尤为重要,用知识做公益成为了社会发展的现实期待。从这一角度来看,“公益+知识”既是腾讯视频的顺势而为,也是创新探索公益产品形态的积极作为。
此前,在“公益+知识”逻辑下诞生的“知识大篷车”项目已经多次成功落地,为不少乡村儿童带去了知识的火花。这一次全新出发的“大篷车”则深度联合腾讯公益,让每位用户都能参与其中,不断压实着公益效果。活动也进一步聚焦于乡村美育这一社会热点,旨在解决帮助乡村儿童提高美育素养的迫切需求。
为公益抱薪,燃燎原之火。腾讯视频用互联网的力量为公益传播探出了新的方向,“公益+知识”的思路更让公益走向“破圈”和“常态化”。随着一次次公益行动的落地开展,腾讯视频与用户一起做公益,汇集点滴善意,让平台责任落于有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