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在武汉找出一个街头建筑博物馆,除了江汉路步行街,黎黄陂路也是值得一去,小资、文艺、时尚有腔调,称得上是汉口开埠后的一个历史缩影。
1897年,黎黄陂路所在区域被划为俄租界。1900年租界当局修筑此路,称阿列色耶夫街、夷玛路。1946年元旦,包括俄租界在内的所有租界被收回,并将夷玛路改称“黎黄陂路”。
黎黄陂路全长604米,保留了17座西式建筑,包括有华俄道胜银行、怡和洋行、中华基督教信义大楼旧址、美国海军青年会旧址、俄租界工部局旧址、高氏医院旧址、巴公房子……这些历史建筑于露天之下陈展着生活情调。
这张于2019年3月所拍
大大小小的咖啡馆、小餐厅、酒吧、画廊等一股浓浓的海派气息扑面而来,吸引了无数游客和市民。
他们坐在树下喝着咖啡,聊着天,时光静好的安逸午后令人久久不愿离去。
这里曾是武汉最具摩登气息的街区,也是风云际会之地,众多西式建筑、花园洋楼都在静静叙述着当年的盛况。
在这些建筑中,我对巴公房子的印象较为深刻,这是俄国茶商在汉口留下来的老房子,曾作为高级公寓使用,位于江岸区鄱阳街 46-56号的角落里,1901年始建,于1910年建成,直到今年已有112岁(目前仍在保护性改造中)。
在今天的巴公房子的墙面上,还清晰可见“1910”的字样。
这栋等腰三角形的大房子建成之后,便成为俄租界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属近代古典复兴式建筑。此建筑风格后来对我国近代建筑产生了较深远的影响。
巴公房子是当时武汉出现较早的多层公寓(当时汉口最大最高级的公寓楼),主要出租给汉口五国租界洋行高级职员居住。
资料显示,“巴公房子”又有“大巴公”和“小巴公”之分。只是它们紧靠一起,平面呈锐角三角形,中部为三角形天井,相当于一个内院。总面积近5000平方米,房间共计220间套。
整个公寓用红砖砌成,砖木结构,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廊檐、露台、曲栏、拱券和立柱都十分精致。
我第一次在汉口街拍时,就被这栋房子深深吸引,红砖与那穹形塔顶十分醒目。仰首望去,阳光之下,顿觉恍惚:一百年和一瞬间就在弹指之间。在这里,时常有人拍婚纱摄影或其他写真。
隐约之间,令我察觉到这栋建筑的不一般。
每次路过这里,都会忍不住抬首望去,但一直没有机会去里面看一看。希望等它全面改造完毕之后(据报道,这里将成为具有全新历史体验感的高端奢华酒店巴公邸、武汉首家定制星巴克店、万里茶道博物馆),能够一探究竟吧。
巴公房子的原先主人是一对俄国兄弟,“大巴公”J·K·巴诺夫和“小巴公”齐诺·巴诺夫,还是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的亲戚。
1869年,“大巴公”J·K·巴诺夫来到汉口,并在汉口生活了52年,是个出了名的“中国通”,以一口流利的汉语在汉口展开贸易。1874年,他与几人合伙开办了阜昌洋行。
在当年,阜昌洋行是汉口四大俄商茶叶公司之一。他的弟弟“小巴公”齐诺·巴诺夫也从俄国来到汉口,并担任阜昌洋行所属砖茶厂的机械师。
1896年,汉口俄租界设立。“大巴公”J·K·巴诺夫凭借自己的身份和能力被推举为俄租界工部局议员,以及俄国驻汉口总领事馆第一任总领事。权势财势集于一身的J·K·巴诺夫被人们称之“巴公”。
1912年,这对俄国兄弟将这栋大房子卖给了广东银行,净赚白银30000两。后来,这栋房子的主人进行多次变换。直到1950年,它变成了普通的居民楼,住进138户人家。
1993年,巴公房子被列为“武汉市历史优秀建筑”。
2020年,巴公房子保护性改造项目举行开工仪式,这是武汉旅游体育集团在汉口历史风貌区旧城改造的首个开工项目。
转眼间,已是2022年4月,它令我愈发期待。一座有历史的城市是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