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2.1亿美元融资 淡马锡、弘晖“拯救”CRO维亚生物计划完成
文/福布斯中国
经过6个月的推进,港交所上市的维亚生物科技控股集团(以下简称:维亚生物1873.HK)公告称,集团已于2023年11月20日完成了一轮累计近2.1亿美金的融资,成功引入战略投资人淡马锡、弘晖及淡明资本。
交易完成后,集团通过转让CRO业务主体上海维亚近24.21%的股权,获得了近1.5亿美金的融资。此前,上市公司集团层面已获得的近6,000万美金的可转债融资,于交割日当日将以2.0港元/股的价格自动转股。
成立于2008年的维亚生物是一家CRO企业,向全球创新药研发企业提供从早期基于结构的药物研发到商业化药物交付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公司搭建了X射线蛋白晶体技术、冷冻电镜技术(Cryo-EM)、亲和力质谱筛选技术(ASMS)等多个平台。
维亚生物曾是港交所上市时认购火爆的明星企业之一,但自2021以来,维亚生物股价一路下跌,市值从最高点超过200亿港元一直到现在的不超过30亿港元。即使最近的一波医疗健康股上升行情,其的表现也是不温不火。
其实这与公司背负的巨额负债有关。维亚生物的商业模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提供服务换现金,另一种是用服务换股权。也即获得来自创新药公司的业务收入之外,也对具有潜力的初创企业进行战略投资。
但维亚生物的CRO服务偏早期,一款新药研发从临床前研发,再到临床三期研发,跨度在10年,成本和精力耗费巨大。根据中报,截至2023年6月30日,孵化公司管线共计217条,其中182条管线处于临床前阶段,35条管线进入临床阶段。投资孵化的企业中,有5家实现部分或者全部退出。
且在资本寒冬下,生物科技初创公司普遍钱紧,加行股权战略投资的时间跨度很大。一旦回报与预期有差距,前期大笔投资,后期回报又没有跟上的时候,维亚生物很容易陷入流动资金困境。
此外为了夯实自己的服务,维亚生物还以25.6亿元并购了郎华制药的股份以及6.2亿元港币收购SYNthesis。加上多轮可转债,维亚生物的流动资金捉襟见肘。截至2022年年底,其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6.79亿元,但流动负债却高达26.7亿元,包括可转换债的债务部分15.1亿元。
因此,今年6月,就有了转让CRO业务主体上海维亚股权获得资金,用于还债以及充实现金。20日,完成融资后,维亚生物公告了部分回购及注销2.8亿美元1.00%于2025年到期的有担保可转换债券的信息。
就业务来说,维亚生物还能盈利。根据中报,其已为全球超过1,314家生物科技及制药客户提供CRO服务,在手订单金额约9.7亿元。CDMO累积服务客户875家,CDMO现有产能860立方米。2023年中期总收入11.42亿元,同比增长3%;经调整后净利为1.45亿元,同比增长64.2%。
淡马锡和其他战略投资人的股权投资及可转换债方案,对维亚生物未来的战略布局具有重要意义。今年7月,淡马锡发文回顾了自己前六个月的投资亮点,其中特别提到了对维亚生物的投资。
今年7月,淡马锡高层在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表示,淡马锡的投资策略仍然围绕着四大趋势——数字化进程、更长的寿命、未来新消费、可持续的生活。关于更长的寿命,即生命科学领域,美国全球领先,中国紧随其后,积累了大量的人才优势,也有广阔的市场。未来Biotech走出中国是应该被关注的。而维亚生物服务的客户以及投资的初创公司,都能非常迅速地触达到行业内的公司。
21日,维亚生物受到利好消息刺激,股价上扬。截至发稿,股价为1.23港元/股,涨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