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刘邦做了一个极其大方的决定:将原来建都于颍川郡的韩王信改封到了太原郡。这意味着,韩王信控制的人口和土地扩张了将近一倍还多。很多读者可能会疑惑:对异姓王,刘邦历来都是十分忌惮的,为何这回却要主动加强其权柄呢?原来,将韩王信改封到太原,也是他削弱异姓王的一种手段。毕竟韩王信脱离了故韩之地,再对付起来就容易多了。另外,太原郡靠近匈奴,这些游牧民族的时常骚扰也会削弱韩王信的实力。凭韩王信多年的政治经验,刘邦的险恶用心他很清楚。可是,这一次他却拒绝不了,因为刘邦这次是打着酬谢的大旗的。缘何?只因韩王信领衔其他异姓王以及汉廷的诸多重臣上了一道奏疏:请封刘氏宗亲为王。
史料记载,刘邦首先封赏的功臣是萧何,给了他八千户的食邑。这个数目,是汉初功臣所获食邑最多的。不料,封侯诏令刚下,玉阶下的将军们便炸了锅。他们异口同声地质问刘邦:为何手无缚鸡之力的文臣萧何无丝毫战功却位处诸多百战名将之上?对这种类似逼宫的质问,刘邦心里虽然很恼,却不敢发作,毕竟在英布、彭越等异姓诸侯王的军事威胁下,他的帝位不是很稳,以后帝国有事还要仰仗这些将军们冲锋陷阵。不过,他们的嚣张气焰还是要打击一下的。于是,刘邦遂神色严峻地给这些将军讲了一个故事,“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翻译过来,这段话的深层意思就是说你们这些将军虽然战功赫赫,其实是可有无可的替代品。而萧何,在帝国创建的过程中,却是不可或缺的。很显然,这些将军们对刘邦一番说辞很不满,以至于在接下来排定列侯位次时,这些武将们又对刘邦发了难:这次排定列侯位次,曹参应该超过萧何排在第一。理由是曹参攻城掠地最多,“凡下二国,县一百二十二;得王二人,相三人,将军六人,大莫敖、郡守、司马、候、御史各一人。”大概是因为之前刘邦毫无留情地批驳过诸将,所以这一次就想给他们留点面子。因此,尽管刘邦心里想把萧何排在第一,却不愿亲口说出来。担任皇帝随身侍从的谒者鄂千秋察觉到了刘邦的窘境,遂主动上前替他解了围。
参考资料:《汉书》、《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