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剧“舒适区”

2022-07-06     影视前哨

原标题:韩剧“舒适区”

导读:在韩剧“舒适区”,有怎样的类型经验?

文 | 韩思琪

近日,号称是“韩国第一部仙侠剧”的《还魂》,让熟稔于晋江文与仙侠剧的国产剧观众发现:仙侠剧还得是中国拍。从故事设定、想象力到镜头语言,《还魂》都透着一股“不上手”的生涩与别扭之感——即便是韩国本国的观众也很难买账,不无失望地吐槽《还魂》是一部“中国风混搭剧”“山寨中国的电视剧”。倘若暂且按下《还魂》是否有过度借鉴国产剧之嫌这一问题。《还魂》确实证明着:韩剧有其“舒适区”,而仙侠题材显然不在这个区域内。

那么,在韩剧的“舒适区”是怎样的剧集类型呢?

显然,在韩剧将自身接入奈飞、自觉进行美剧化的影像实验的当下,韩剧的“舒适区”不再是“车祸,癌症,治不好”的肥皂剧“旧三宝”,当然也不只是“长腿,养眼,是土豪”的欧巴经济学“新三宝”。

让我们一起梳理下这一季韩剧的成绩单,或许能从中提取出规律。

丧剧:

解放或是出走,主打“真实”的王牌

首先是《我的解放日志》,这部剧由六万五千多人一同标记、打出了9.1分的高分。这部在“致郁”到“治愈”区间里游走的“丧系剧”显然在“舒适区内”。

能够在豆瓣的评分生态下拿下超过9分评分的韩剧,往往以慢节奏治愈系居多,比如《请回答》系列、以及同为申导执导的《机智牢房生活》(9.4分)《机智医生生活》(9.5分),再如《我是遗物整理师》(9.1分)《我的大叔》(9.4分)《如蝶翩翩》(9.4分)。

这些剧或治愈或致郁,都是在一种生活流的气息中,处理着同一个问题:当时代气质悄然变化,社会大环境的“夏天”结束、保守的“凛冬”劈头盖脸地降临在每个人的生活里,人们又将如何从生活的困顿中“打捞”起自己?际遇不讲理、命运无协议,真理何处觅?观众趴在剧中人的肩头上,大口呼吸着,共他们的命运,也流自己的眼泪。

比如《我的解放日志》,这部又译为《我的出走日志》的“丧剧”,三兄妹各自认为到达了人生的极限、只想脱离名为“现在”的泥淖:

大女儿,年近四十没有结婚,她的“现在”是在剃光头还是“冬天随便找个人恋爱”的选项里二选一。

二儿子,年过而立但依然要和父母姐妹同住,他的“现在”是没有经济支点去拥有自己的生活,看似无欲无求,实则是无法欲求。

小女儿,作为家里最乖的孩子,她的“现在”有着这一代年轻人的影子:社恐——“所有的人际关系,都像在工作;清醒的每个瞬间,都在劳动”,她的困扰抽象又形而上:意义感的缺失——“我虽然不至于不幸,但也不快乐。”

三姐弟的出走,也是解放;逃离,也是自救。

他们的“累”,是这个时代里灼烧的新型情绪炎症。就如同韩炳哲在《倦怠社会》中所论述的那样,这个时代痛苦也变得私人化了。但韩剧拍“丧剧”区别于日剧的点就在于,不会真正地躺平或是接受,韩剧在故事的2/3之处主角们仍要再次呼唤“爱”,《我的解放日志》中小女儿向爱的人表白:“光是爱情还不够,你崇拜我吧,让我的内心被填满”,将“爱我”表述为“崇拜”,她的解法直给而又有效。

如何应对那仿佛无法消解的疲惫感?用一种炽烈、忠诚又无条件的爱,“应援,相信你什么都能做到,一切都能成功”。在美贞的解放日记里她更具体地解释道,“我决定在你最低谷的时候也不以你为耻”,我们结成最小单位的共同体。

“丧剧”,韩剧的这张“新王牌”,更新了《请回答》或《机智的》系列的童话语法,以人生之剧的姿态出现,给了观众许多个接入故事的接口,但并不会提供定义幸福的标准答案。

Drama剧:

恶女的故事,有效的大众“王牌”

虽然动辄七十分钟一集的“治愈剧”单集时长无限逼近于一部电影,然而这种选择十分“任性”。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今天的观众更习惯在抖音上靠解说“吞咽”一些故事:3分钟看完一部电影,15分钟追完一整部剧,观众的耐心阈值与对故事的完整性消费正一起大幅下滑。而最适应这种“解说型”的短视频文化的类型无疑是drama剧。

何为drama剧?简单来说就是“速度感”。drama这个单词本身指向的即是:强烈的戏剧性的冲突,戏剧性的剧作,这种故事通常是在狗血的底色之上,垒起外向的、针锋相对的、高速的、气质冲突的创伤叙事。

开篇便将观众的胃口调到最高,刻奇的、隐秘的、腐烂的人性,各式狗血的、复仇的、野性的爽剧……各式流行标签拼贴在一起:不伦的、背德的、疯批的、腹黑的。一如这一季的韩剧《夏娃》,大女主复仇爽剧,叠加豪门财阀禁忌之恋,开篇便抛出“19禁”剧情:“用身体复仇,揭政坛秘辛,丑闻式韩剧依然刺激”,这种爆款式解说的标题在故事的设定里可信手拈来。

狗血爽剧,更早地便存在于韩剧的“舒适区”里了。只是完成了新一轮的升级:配合从欣赏白莲花到审美恶女的价值观转型,要将悬疑夫妻的故事讲得更刻奇。《顶楼》《皇后的品格》《妻子的诱惑》《夫妻的世界》《天空之城》均在这一脉络中,既为恶女的故事提供“语料库”,又为drama剧一遍遍验证着市场的有效性。

另一部由裴秀智担纲主演的韩剧《安娜》,同样讲述了一个披着“猎奇”之皮的drama故事:在悬浮虚构的上流社会里,讲述虚荣、盗用他人身份、用谎言实现阶层跃升的恶女。她虚荣,可怜,却也野心勃勃、好强、极致的目标导向与执行力,她说,“只要我下定决心的事情都能做到”。然而,这一次观众甚至希望恶女能够赢——尽管手段不光彩,但是底层人一路逆袭跻身上流的故事足够热血,更因为这个时代人们不喜欢阶级固化的故事,凭什么生在终点的上流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嘲笑底层人?比起特权阶层谈恋爱的偶像剧,观众或者宁愿选择看到稳定秩序的崩塌,戳穿上流社会的下流。

还有在类似《鱿鱼游戏》的结构中玩弄“人性”的翻拍剧《纸钞屋》。可以说,这一故事类型在技术的加持下,俨然成为韩剧的另一处“舒适区”:脑洞、视效、刻奇都已经是最不缺的东西。当然,这样的“速度感”的弊端同样明显:以前的韩剧很多烂尾,而现在开篇便将脑洞开到最大、设定玩出花的韩剧很可能烂一半,剧情行至一半便垮塌,逻辑无法自圆其说。

爱情剧:

差了一口气的“老王牌”

而韩剧最初的“舒适区”——唯美浪漫的造梦机器爱情剧,反而差了一口气。明星与经纪人的偶像剧《流星》,本应是韩剧驾轻就熟的恋爱喜剧,但剧情的发展却不如人意,正是因为《流星》加上去的群像戏与悬疑线。正如观众所说的,“本来奔着男女主感情线去的,可是这个戏剪辑真的无语,男女主同框每一集少得可怜,其他人的故事也不明不白的在讲,想制作群众戏,可是功力完全不行!”

“既要又要”的定位模糊,让韩剧原本的“老王牌”如食鸡肋,弃之可惜。

也就是说,如今韩剧的“舒适区”在越卷越快与慢速奇观的两个极端上不断延伸,而原本的基本盘浪漫爱情剧却在坍缩。这种“刻奇”与极端,或许正是这个时代的一张名片。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05e15db311a5cce96b70c1c652d693c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