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德国没有战略轰炸机部队,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德国没有战略轰炸机,整个二战期间德军手中有多款大型飞机,例如Me 264轰炸机、Bv 222“维京人”大型水上飞机等,这些飞机均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飞机没有量产或者只少量服役,今天我们来介绍另一款同样命运坎坷的大型飞机Ju 290,该机被设计成多种型号,有大型运输机、远程轰炸机、海上巡逻机,甚至是元首的私人装甲飞机。
Ju 290是以德国Ju 90客机发展而来,这是一段颇为曲折的历史故事,因为Ju 90又是从Ju 89发展而来。Ju 89是30年代前期德国远程战略轰炸机竞争中败选的型号(几年后德国放弃了战略轰炸机),随后汉莎航空公司接手了Ju 89将其开发成商业客机,可见Ju290从根上就有轰炸机的血统。
Ju 90是一种全金属低单翼4引擎飞机,机翼带有轻微上反角,前缘适当后略,后缘平直,尾翼为德国大型飞机较为常见的双垂尾,该机与Ju 89结构大部分相同,可运输约40名乘客。
有了这层技术传承,Ju 290的研发也挺顺利的,它的出现跟二战前期德军远程轰炸能力弱有关,尤其是德国空军战术轰炸机在轰炸英国期间表现不佳。
Ju 290第一架原型机V-1在1942年7月16日首飞,主要的变化是机身和动力系统,机身被拉长,内部有更大的货物运输空间,后方安装液压动作的货物装卸坡道,因为机体平直且离地距离较大,这个坡道实际上比较陡,使用起来不是很方便。翼展加大,4台发动机改为功率更强的戴姆勒.奔驰DB 600 C液冷发动机,单台发动机功率1100马力。
因为前线战事紧急,Ju 290 V-1完成测试就以它为基础生产8架Ju 290 A-1非武装运输机,其中部分飞机很快就投入到前线担任运输任务。
这款运输机对当时的德军来说非常实用,它有约360千米的巡航时速(更换了BMW 801D的发动机),最大航程超过6000千米,最大起飞重量约41吨,非常适合用来执行远距离运输任务,它的大航程也适合用来执行远程巡逻等任务,海军就希望获得这样一款飞机用来支持U艇的海上作战,这就是Ju 290A-2。
A-2是以A-1改装而来,有3架正在装配线上的A-1接受了改装,除了安装辅助油箱之外,飞机还安装了搜索雷达和尾部炮塔,炮塔内安装20毫米机炮,搜索雷达可在500米高度探测半径80千米内的海上目标,在1000米高度可探测半径100千米的海上目标,Ju 290A-2可利用自身大航程的特点,在大西洋上进行远距离大范围的搜索,在确定了目标位置后通过无线电联系附近U艇展开围猎。
A-3可以看作是A-2的强化版本,它增加了导航设备,安装了两座液压动力的机背炮塔,机头下也有固定的炮塔,这些增加的武器虽然增加了飞行负担,但自卫火力更强。A-3和A-2都没有过大改动机身,因此它们可以快速恢复成运输机。而A-4则是对A-3的细微改动型号。
A-5和A-7是两款比较有意思的型号,它们是远程侦查/攻击机,虽然没有传统的弹仓,但计划在飞机上安装无线电制导系统,携带Hs293反舰导弹和弗里茨X重型制导炸弹。
A8和Ju 290B是设想中的战略轰炸机,它们从没有完成,A-6是一种50座的客运飞机,只建造了一架原型机。A-9则是一种远程运输机,它的目的是在二战中通过空中航线与欧亚大陆另一端的盟友建立直接联系,要想飞跃这块大陆,飞机接受改装增加了燃油容量,最终计划在我国东北部某地区降落,因为各种原因飞机最终没有完成这项惊人的远距离飞行。
元首对Ju 290也非常的感兴趣,在1943年时向空军元帅提出给自己弄一架私人飞机的要求,或许是因为飞机太紧张,直到第二年年尾才分出一架飞机接受改装,机身前部安装了一个装甲座舱,拥有12毫米厚的装甲板以及50毫米厚的防弹玻璃舷窗,以及必要的逃生设备。这架独一无二的元首版“空军一号”在1945年3月被炸毁于慕尼黑机场,没有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对于这样一款好用的大型飞机,海、陆、空三军都在争夺,陆军虽然没有资格拥有飞机,但在很多行动中都希望获得空军的支援,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就迫切需要这款飞机往来运输人员和货物,其中一架飞机还坠毁在前线,海军则希望把全部Ju 290用来执行海上巡逻任务,这个提议当然遭到空军的否决,其实空军这边也不好过,随着战争的进程,生产资源变得非常紧张,然后空军不得不关闭了Ju 290的生产,把全部精力集中到战斗机的生产上。
二战后Ju 290的故事还没有结束,除了盟军俘获并接受测试的飞机之外,西班牙在战争期间拘禁了一架飞机,战后继续保留使用,捷克在战后以轰炸机版本Ju 290B-1的零配件生产了一架48座高空远程客机。
纵观整个二战期间,Ju 290系列飞机无疑是一个优秀的机型,它能满足战略轰炸、远程侦查、运输等一系列任务,可这样一款飞机并没有得到大规模装备,这跟当时德国工业产能以及资源匮乏等现实情况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