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十一年,两宫皇太后帮助同治帝选妃,在几位候选人中,同治需要确定一位为自己的皇后。当时慈安太后支持的是阿鲁特氏,可慈禧太后支持的是富察氏。
阿鲁特氏的父亲崇绮是状元,其生母是郑亲王端华次女。不过端华曾在辛酉政变中被赐死,所以阿鲁特氏实际上也算罪人之后。按理来说,她的身份是不占优势的,更不可能成为皇后。然而,阿鲁特氏的外祖母,也就是郑亲王端华的嫡福晋,却是慈安太后的亲姑姑。也就是说,她是慈安太后的姑表外甥女,这就让原本不具优势的她,拥有极大的优势。
而慈禧太后支持的富察氏出身名门,她之所以支持富察氏,也是看阿鲁特氏是慈安太后的姑表外甥女,加上她自己与郑亲王一门交恶,因此她不可能支持阿鲁特氏。
当然,这个选择权最后还是交到同治本人手上。同治本来就和生母慈禧太后关系不好,他更是因此不喜欢富察氏。就这样,阿鲁特氏最终胜出,成为同治帝的皇后,即孝哲毅皇后。
然而,阿鲁特氏刚进宫两年,丈夫同治帝就因天花驾崩了。同治驾崩不久,年仅22岁的皇后阿鲁特氏,也突然去世了。为何阿鲁特氏去世如此突然,是否与慈禧太后有关呢?
关于阿鲁特氏之死,一直有两种说法:一是被慈禧太后所害;二是自尽而亡。
有人说,孝哲毅皇后之死,一定与慈禧太后有关。因为慈禧太后本来就不喜欢她,她入宫之后,与慈禧的婆媳关系很差。史料中记载阿鲁特氏:“卧疾已久,今益剧矣。”就是说皇后曾经病重,慈禧还曾带着光绪去探视过,因此有人猜测,慈禧或许在这次探病时“下了毒手”。
不过,这种说法明显有些站不住脚,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慈禧带着光绪去探望阿鲁特氏,一个是太后,一个是皇帝,二人的行踪肯定会被记录下来,慈禧不太可能会下手。其次,当时慈安太后还在世,阿鲁特氏是其姑表外甥女,慈禧顾忌二人关系,也不敢轻易下手。
而有的人说,是因为新帝即位的话,阿鲁特氏就会升级为太后,这样慈禧就没有垂帘听政的正当理由了。因此,慈禧才将阿鲁特氏逼死。不过,首先慈禧要害阿鲁特氏,慈安太后不会置若罔闻。另外,光绪继承的是咸丰帝的皇位,所以慈禧名义上仍是太后,阿鲁特氏只是皇嫂,根本不会影响她掌权。
还有种说法是,当时阿鲁特氏怀有身孕,所以慈禧要害她。可阿鲁特氏身为同治的皇后,如果有身孕的话,不可能没有任何记载,因此这种说法也不可靠。也就是说,实则慈禧是没有理由去害阿鲁特氏的。那么就还剩一种可能,阿鲁特氏就是自尽的。那她为何要自尽呢?
其一,阿鲁特氏身为同治的皇后,又与慈安太后有关系,她一定是不希望,慈禧将光绪接进宫的。只是同治没有子嗣,出于当时的情况,她无法阻止慈禧这样做。如此一来,阿鲁特氏本来该是太后,却变成了身份尴尬的皇嫂。她没有子嗣,又无法插足政治,或许使她产生悲观情绪。
其二,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是十分推崇“节妇”的。阿鲁特氏的父亲本就是状元,饱读诗书,所以对此自然更为推崇。受到家族影响,阿鲁特氏很可能从小也推崇“节妇”,因此不是没有殉死的可能。
(参考文献《清史稿》《清实录》《翁同龢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