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李大钊一起英勇就义的唯一女性是谁?绞刑架上怒喝:行刑吧!

2023-10-23     八月未完

原标题:与李大钊一起英勇就义的唯一女性是谁?绞刑架上怒喝:行刑吧!

中华儿女千千万,皆是热血好儿郎。在敌人面前,中华儿女总是格外的团结。那些走在时代潮头、引领时代发展的英雄儿女,无关性别、出身,总令后人尊敬。

张挹兰,一个将名字深深刻在妇女解放运动史上的女同志,用自己的生命阐述了革命的意义。她是与李大钊一行人一起就义的唯一一位女性,她勇敢、无畏、从容。眼看着同志们被折磨致死,她的心中没有一丝恐惧。等到她上绞刑架时,张挹兰怒喝一声:“行刑吧!”

张挹兰的名字,是推动妇女意识觉醒的一个有力武器。这样一位女战士,当之无愧在历史上熠熠生辉。

觉醒的思想

张挹兰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因家境并不算富裕且长辈们重男轻女的思想,张挹兰的发展从小便受到了很多的限制。张挹兰的家庭不是传统的世代务农家庭,她祖父曾考上秀才,开办了一家私塾,故而张挹兰是有机会读书认字的。

只是,张挹兰的祖父对于教导她读书的兴趣不大,她的祖母也坚决反对祖父教她认字。在祖母一贯顽固的认知之中,女子无才便是德。

即便教会她读书认字,以后等她嫁到别人家去了也是白费他们多年的培养。如此,张挹兰不能光明正大地进入学堂读书,只能在男学生们放学回家之后,偷偷跑到祖父那里请祖父教自己认字。

没过多久,祖母便知道了祖父偷偷教张挹兰认字的事。为此,祖母总是和祖父吵架。无奈之下,祖父便不再教导张挹兰。张挹兰虽然心里委屈,但还是想要学习。她开始自学,并学会了查字典来阅读文章和书籍。

在农村,女孩一到适龄年纪便会被家里人安排结婚。17岁的张挹兰懵懂无知,便嫁给了当地的一位老实农民。后来,张挹兰为其诞下一子,只可惜儿子命短,在一岁多时便染上瘟疫去世了。儿子的去世给张挹兰带来了很大的打击,她的祖父为了分散她的注意力,将其送入县城女子小学读书。

读书,向来是张挹兰喜爱的事情。她将自己对儿子的思念和丧子之痛都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慢慢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女秀才”。

后来,张挹兰开始像祖父那样教导小孩子读书学习。因为她教学有方,孩子们的成绩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家长们的口口相传之下,张挹兰倒是成为了令人尊敬的女教师。

当了一年老师后,张挹兰认识到了自己的才疏学浅,便想着前往北京求学。幸运的是,她们的宗族族长支持她的想法,还愿意每年为她提供150元的学费支持她上学。对此,张挹兰十分感激。而在1922年,张挹兰不负众望,成功考入了北京大学。

新思想的感染

在北京求学的岁月里,张挹兰见识到了多样的思想和先进的文化。后来因为用白话文给族长写信而惹怒了守旧的族长,张挹兰的学费来源也断了。

为了能够继续上学,张挹兰开始兼职挣钱。后因为学习优异,她还拿到了学校给予的每月奖金。如此一来,学费和生活费的问题便解决了。

在北大教育系学习的时候,张挹兰有幸结识了李大钊先生和缪伯英女士。当时的李大钊正在帮助国民党发展党员,为社会建设培育青年骨干。看到张挹兰如此能干,李大钊便将其拉入了革命运动之中。后来,张挹兰加入了国民党,还创办了杂志《妇女之友》。

很多思想运动的根据地都是杂志、报刊。《妇女之友》的出现,也成为了后来妇女运动的主要阵地。

在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环境下,国共两党相处融洽,共产党人为张挹兰的妇女解放运动提供了很大帮助。张挹兰认为,中国的女性不仅深受帝国主义的压迫,还受到封建重男轻女思想的压迫。

她觉得中国女性要想获得解放,一方面是与国家站在一起寻求国家的解放,另一方面是冲破思想的束缚,获得自身解放。

在张挹兰的带领下,社会妇女解放运动轰轰烈烈地进行。广大妇女看着这些振聋发聩的言论,思想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也加速了妇女意识的觉醒。

英勇就义

1927年,张作霖大肆抓捕国共两党在北方地区的领导人,张挹兰也在抓捕名单内。有消息的同志提前找到张挹兰,让她赶紧出去避避风头。可是,张挹兰拒绝了。她和李大钊等20位革命同志被抓捕到警察厅,接受多次审讯。

4月28日,张作霖在半日内便判了李大钊一行人的死刑。随后,这20位同志被关押入监狱,择日秘密处决。在被抓的20人中,有19位男性,只有她张挹兰一个女同志。面对这场祸患,张挹兰格外的从容。

革命总有牺牲,而牺牲能够更有效地唤醒人类觉醒!李大钊是第一个被送上绞刑架的,张挹兰是最后一个。其实,身为最后一个上绞刑架的,内心应该是最恐惧的。

她眼睁睁看着自己的19位友人在绞刑架上被折磨致死,心中却是依旧大义凛然。她的表情平静、坚决。上绞刑架的时候,张挹兰怒喝:“行刑吧!”

从当时的现场照片我们可以看出,张挹兰的牺牲是很有尊严的。她衣冠整洁,姿态安详。她心中对于革命的热情和坚定,让她早已看破了生死。革命总有牺牲,而他们,用自己生命阐述了革命的代价。

小结:

张挹兰的英勇就义,在妇女界引起了极大的震撼。她的牺牲,极大地刺激了妇女思想觉醒的进程。如此,张挹兰的目的便达到了。

在历史的大势面前,革命者千千万万,是永远杀不完的。那些年纪轻轻便为革命事业奉献出自己生命的人,也终将召唤出更多如他们一般年轻、鲜活的生命去对抗不公的社会。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0478bd572404b0c1a6f2a6127f6a0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