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光绪皇帝,我有爱新觉罗家族的遗产需要解冻,你只需要投入一万元的启动资金,就可以分享到一千万……”
曾经“红极一时”的诈骗术语,现在看来是蠢得直白,但当时还真有不少人上当受骗、损失了不少钱财。
不得不说,有很多诈骗案例事后看总觉得怪异!这怎么会有人相信呢?
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身处其中,有些时候真是由不得你……
“只要给我15万,我就能让你的死刑变成死缓!”
说出这话的人是谁?竟然有这么大的能耐!
近日,在江西吉安,法院宣判了一起诈骗案, 女子万某获有期徒刑6年3个月,被罚1.9万。
入狱的这名女子万某,犯的是合同诈骗罪 。狱中结识了因贩卖毒品而被判死刑的邓某 。
这万某可能是忽然计上心头,在狱中又重操起了老本行,谎称自己能够找关系,帮助邓某改判死缓。
但是代价可不便宜,得花15万!
邓某相信了。
之后万某出狱找到了邓某的亲属,让邓某的亲属给自己转了7.7万。
这里给大家普及一下 缓刑的概念。
缓刑就是暂缓量刑,比如万某本来应该坐牢,现在就不让她坐牢了,把她放出来。但是会给她一定的考验期,如果考验期内没有犯新罪或者做什么危害社会的事情,那么正常来说就不用再坐牢了!
当然,判缓刑也是有条件的。必须是被判处拘役或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才行,也就是罪行比较轻微。还有一点,那就是明确犯罪分子有悔改表现,当然这一点也是较容易做到的。
因为缓刑是没有收监、不羁押的,相当于之前的刑罚没有执行,所以如果在考验期间又犯了新罪,按照刑法规定,那就要把前罪和后罪进行并罚。
法院审理认为, 万某在缓刑考验期又犯新罪,应撤销缓刑与新罪并罚,遂做出以上判决。
法律是铁面无情的,但也具有一定的人性化,而这人性化的宽容绝不是纵容!
万某一错再错、不知悔改,最终面临入狱刑罚,这是其罪有应得。
这场看似荒谬的诈骗之所以能成功,也是利用了邓某面临死刑恐惧的心态,她选择孤注一掷,也许明知事有蹊跷,也视而不见想“奋力一搏”。
随着国家反诈中心的大力宣传推广,我们能够看到很多案例中诈骗犯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把握了受害人求财、求安稳或求其他的欲望心理。
之前我们发过多起关于诈骗方面五花八门的案例:
女子花147万做法事挽回感情,结局出乎意料
男子花钱偷查妻子聊天记录,结果……
懵了!安徽、上海、杭州的“警察”都在找她?谁是假的?
接完电话,骗子发来消息:“求求你还是把我删了吧!”
要记得,控制欲望,时刻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遇到让你掏钱的事时警醒些,总是没错的!
愿大家的钱财和人身都平安!
最后,来聊聊你曾经遇到过什么类型的诈骗事例,给大家都敲个警钟!
素材 来源:微博@西部决策、网络评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