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电线杆有“眼睛”和“耳朵”,您仔细看过吗?

2024-05-16     北京交通广播

导 读

再过两周,北京将进入汛期。在房山区,通过升级电力杆塔材质、建设防水墙、增加监测设备等措施,有效提升山区电力设施的抗洪水平。目前,房山区正在推进电网防汛能力三年提升规划的实施,工程完成后,全区整体供电能力将提升2倍以上

晋显芳的民宿重新开业/记者拍摄

“我们4月份重新开张了,现在这个电已经很稳定了。马上就到旺季了,用电越来越多,游客也会越来越多。”在十渡镇九渡村拒马河边,民宿主晋显芳又忙活了起来。她的民宿在去年那场暴雨中冲进了厚厚的淤泥。经过重建,今年“五一”前终于迎来了第一批游客。

晋显芳回忆,当时洪水来时,水没过他们家二楼,有两米多深,对电力线路造成的毁坏挺严重的。供电所第一时间就赶到店里,检查线路,包括客房的开关,还有电表都冲跑了,又给安装上。重新开业之前他们又来了一次,都再检查一遍,看看有没有什么安全隐患。“没有他们的支持,我们不可能恢复这么快。”

张坊供电所工作人员检查民宿线路/记者拍摄

从晋显芳的民宿出来,沿着涞宝路行驶700米,就能看到一段崭新的架空线路横跨拒马河,这就是恢复重建的10千伏西河段示范段,河边矗立着3根高15米,直径约1米的电力钢管。

国网北京房山供电公司张坊供电所所长姜生介绍,洪水之前线路都是水泥杆,洪水的时候,整个这条线路水泥杆全都躺在河道里的。现在换成了抗洪水的钢杆。杆塔往地下约14~15米都是打桩,灌的水泥,根基是非常深的,非常安全的。另外,杆塔的护坡是一个菱形的基础,迎着水流方向,通过这个菱形的处置,对洪水也有一定的分流和减缓的能力。

拒马河边改造后的钢制电力线杆/记者拍摄

提高抗水流冲击能力的同时,改造后的电力线杆上还安装了监控探头和微气象监测设备,相当于有了“眼睛”和“耳朵”。摄像头能实时地对配电线路周边的环境进行监控,微气象设备能够采集风速、风向、雨量、河道积水深度等信号,上传到主站,工作人员能实时掌握这个数据,从而对洪水或者突发情况有线路故障分析和预警预防功能

电力线杆根基护坡设置成菱形/记者拍摄

电力线杆安装有摄像头和微气象监测设备/记者拍摄

今年6月30日之前,河道范围内的电力线杆,具备条件的都将进行改造,或者平移到河道外,从而确保主汛期的电力设施安全。房山供电公司三级主任管理师张士涛介绍,根据电网防汛能力三年提升规划,房山区将通过科技手段全面提升电网可靠性。

房山地区打造了“2+8+N”项电网规划项目,有两项220千伏的输变电工程,8项35千伏的电网升级改造项目,还有N项的10千伏及以下配网改造提升项目。项目完成以后,房山电网的整体供电能力能提升两倍以上,配网能实现80%的线路改造提升,配网的可视、可测、可调、可控自动化水平也有大幅度提升。

电力工作人员操控无人机进行线路巡检/记者拍摄

内容来源:北京交通广播记者王琛琛、朱艳婷

编辑:北城

值班主编:车水

监制:赵鹏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03f57f8c9e23b24aaaf23e290cb6eebc.html










1.17亿人次!

2024-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