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画笔挑起“山海情”,看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贵州样本

2023-10-26   南都周刊

原标题:一支画笔挑起“山海情”,看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贵州样本

一座大山深处的千年苗寨,离广东沿海的鹏城深圳,究竟要翻过多少座山,越过多少个湖?

寒来暑往,又是一年稻谷飘香、五谷丰熟的好时节。在黔东南三穗县,金黄的稻粒铺满田野。今年,当地村民不光喜迎丰收,也迎来了一群从海边赶来的“老朋友”,心手相连,再赴一场“山海之约”。

10月19日,康佳集团“山海之约”帮扶团队从深圳出发,远赴贵州省黔东南州三穗县,用教育帮扶点亮孩童梦想,以实际行动助力贵州三穗、天柱两县乡村振兴。

“输血”变“造血”,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山,寓意着大美贵州;海,寓意着来自深圳的康佳集团。

层层交叠的梯田随着山势绵亘蜿蜒,三回九转的潺潺溪流与远处苗寨的吊脚楼相映成趣。群山环抱,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早在2003年,康佳集团就与贵州结下了“不解之缘”,和三穗县、天柱县结为对口帮扶关系。多年来,康佳集团积极响应国家扶贫政策号召,履行国企社会责任,先后投入超过15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相关扶贫项目。

二十年的扶贫经历,康佳集团见证了这一片水墨黔乡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摸索出一条产业帮扶、教育帮扶、美育帮扶的融合发展新路径。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守住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离不开教育的保障。

为了助力乡村振兴长效发展,康佳集团一方面打好硬件基础:将“数字化快车”开进了黔东南的大山课堂里,提供一系列多媒体硬件捐赠及线上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康佳集团将扶志、扶智与帮扶工作紧密结合,变“输血”为“造血”,不断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也是将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进行有效衔接的重要动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持续推动精准扶贫工作,康佳集团逐步建立起可长期动态跟踪的帮扶机制,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带动职工群众共同参与到乡村振兴这一历史进程中,以滴滴涓流汇成江海。

2022年,康佳集团干部职工自愿“请缨”,与三穗县、天柱县贫困学生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关系。上百名“援梦合伙人”们为大山学子插上“翅膀”,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走出大山。

10月20日,康佳“山海之约”帮扶团队再次来到贵州,在三穗县城关三小举行“一对一”结对帮扶捐助仪式与美育教室揭牌仪式,通过教育帮扶这一“小切口”,挑好乡村振兴的“顶梁柱”。

一对一帮扶捐赠仪式前夕,康佳集团一行人深入三穗县实地调研和走访慰问,对受帮扶学生开展入户走访,了解孩子们的学习与生活日常,摸排一对一帮扶工作落实情况,向受帮扶的孩子们传达远在深圳的康佳员工对他们的关心与爱。

在走访过程中,看着满屋的奖状与孩子自信阳光的模样,康佳员工代表奚女士也表示:“通过这次走访,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国家脱贫攻坚的力量,同时很开心在乡村振兴的路上,我们康佳员工能出一份力,我们的爱心能切实地帮助到三穗县的孩子们,看到他们可以安心地学习、生活,我特别欣慰。”

一支画笔挑起“山海情”

之所以重海洋,在它的广浩无边;重山岭,是在它的高大绵延。

相比于硬件上的提升,美育一直是乡村教育的薄弱环节。为助力乡村基础教育均衡发展,2019年,康佳集团联合著名艺术家张春旸捐建了乡村校园成长美术室,在孩子们的心中播种下美的种子。

“艺术的熏陶是独特的,也是难以被其他学科所替代的。”2023年,继寨头村捐建第一所康佳成长美术室之后,康佳集团又在三穗县城关三小捐建了第二间美术室,用五彩斑斓的画笔点燃乡村振兴的新活力。

走进美育教室,墙上的一幅幅油画映入眼帘,角落里摆放的桌椅显得有些杂乱。

“这说明我们的美育教室利用率非常高,它们真正地融入到了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孩子们在这里与画笔、颜料一起度过了非常多的美好时光”,看到被油画塞得“严严实实”的美育教室,康佳集团党委副书记叶兴斌难掩欣喜之情。

多彩的画笔不仅勾勒出美丽乡村的未来,也为大山学子架起通向大海的桥梁,这座桥梁不只跨越了山川异域,更跨越了时间的鸿沟。

孩子们手握画笔,把油画绘在田野上,让愿望在乡野里回荡。不远处,莘莘学子的朗朗读书声,随着田间巷陌一路蜿蜒向远方传去。“我们深信,无论是一对一结对帮扶,还是美育帮扶,都是一份爱的体现,也会唤起更多爱的支持”,叶兴斌说道。

而这,只是中国乡村振兴的绚丽画卷一角。未来康佳集团也将持续深化特色帮扶模式,奋力书写教育强国这一时代答卷,与黔东南州三穗、天柱两县山海相连,走出一条助力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