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墓穴有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敬重,不过在敬重的同时其实也带着忌讳,在中国人的传统思想里死亡一向都是比较忌讳的事。所以一般来说,除去给自家祖坟扫墓外,没有人喜欢与墓穴打交道。当然总还有少部分人要与墓穴打交道,比如说守墓人,守墓人指的便是一种专门看守墓的人。他们大半时间都待在要守的墓穴边上,吃住也不例外,干的便是打扫墓园、守夜的事。
以守墓为职业,是需要信念的,毕竟这活儿可不简单。但鲜为人知的,偶尔除去守墓人外,还有正常人愿意与墓穴打交道。根据记载,王重阳早些年就曾在活死人墓中修炼七年,不肯出墓门一步。他这是为表虽生犹死,不愿跟金贼共居于青天之下的决心,而现代社会中有一个老人比王重阳更甚。他不是守墓人,却在墓穴中生活了三十多年,并声称生活犹如世外桃源一般。
这个老人名叫陶少堂,1934年生人,年幼时期父母双亡。他从小是跟着爷爷一起长大的,也算是过了一段时间幸福的生活,但人生在世总有生离死别的一天。那一天很快到来了,而此时的陶少堂已经长大成人,能靠自己生活。然而因着从小家穷,并未读过多少书,他也只能当个农民。
当时的农民生活还是比较苦的,好在陶少堂只有一个人,勉强能吃饱饭。只是他也没法养多余的人,因着如此,便也没有人家愿意将女儿嫁给他。一直到51岁的时候,他都还是单身一人,一人生活倒也有一人的好处。没什么牵挂,想去哪儿就去哪儿,自由自在。正好是这一年,他去大厚洼山采药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几处墓穴。
想着自己在村子里的房子也是破破烂烂,不如到这里生活,地方大还清净。随即陶少堂找来材料,就着墓穴搭起了棚子遮风挡雨,停下了颠沛流离的脚步。后来的年间他一点一点的扩建,将这自制的“小家”经营越来越好,竟有约10平方米大了。至于生活也好解决,早些年他攒的一些钱都用来买种子和苗了,在附近种了一片果树和蔬菜。
还养了蜜蜂、鱼、鸡、羊、兔,他勤劳经营,吃的自然是不愁。还有很多多余的可以拿去卖,赚下的钱再用来买别的需要品,比如说衣服什么的。如此生活,有远离城市的清净,也有享受生活的惬意。也难怪陶少堂自己曾说,生活在这里,就跟世外桃源一般。唯一的不足大抵就是他只有一个人独居,也没有谁愿意跟他在这里过日子,所以一直到八十多岁他都是独自一人,而这一住就是三十多年。
没有妻子也没有儿女,久而久之的,当地的村民便称他为古墓老人。不过年纪大了总有不方便的时候,偶尔天气寒冷,离陶少堂“家”不远的水管就会堵上。他只能每日下山挑水,可雪大的时候,也不敢轻易外出。当地派出所的好几任所长都跟他很熟,二十多年里给了不少照顾,偶尔会帮他挑水。当地也有给予他一些贫困补助,比如说大米、油之类的。也提出让陶少堂下山居住,可他不愿意,认为在墓穴清净的日子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