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崔健上世纪80年代末的一句歌词,至今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具体到肥料行业,从最开始的白袋黑字到现在的图文并茂,从最开始的文字介绍到现在的明星代言,从最开始的尿素复肥到现在的各种新型肥料,真是让人眼花缭乱。
时代在进步,肥料也在创新中频繁更新换代,只是,有些创新未必能经得起推敲。
近几年,随着石油化工和新型煤化工的快速发展,各地新建化肥装置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短短5年间仅尿素产量就增长了47%。
产能过剩的同时,化肥行业还出现了一种怪相:大企业竞争不过小企业。
为什么?因为产品高度同质化,缺少差异化。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大多在生产同一种产品。而所有的传统肥料,如尿素、复合肥,除了商标不一样,其他好像都是一样的:一样的含量、一样的重量、一样的技术、一样的宣传材料、一样的设计风格,甚至是一样的产地、一样的销售区域、一样的目标客户。
在如此“一样”的前提下,消费者感受到的信息都是相似的、无差别的。这样,大企业往往难以与中小企业区分开来,其优势也就难以发挥,结果可想而知:
大企业的正规产品含量标准,成本比较高,而一些杂牌小厂成本比较低,可以把很大一部分利润让给经销商,于是经销商卖小厂化肥的积极性远远高于卖大厂产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市场上假劣产品泛滥。
企业想要在竞争中胜出,除了尽量压低成本,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技术创新。
创新不等于搞噱头
去年年初,农业部印发《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要求提高化肥使用效率,控制化肥用量。
这与化肥企业谋求创新的意愿不谋而合。新型肥料的创新研发无疑给正规厂家摆脱困境带来了新的机遇,成为一个新的利润支撑点,当然,这对那些向来利欲熏心、不讲公德、没有商德的投机者来说,成为了忽悠市场,赚取不义之财的最好噱头。
当前,新型肥料正成为化肥行业发力的焦点,因为它契合了农业发展的新形势,也适应了产业升级的需要。不过,在巨大的市场压力下,一些企业在技术创新上浅尝辄止,满足于炒作新概念、制造新噱头。
而且,在被扭曲的市场竞争机制下,一些企业不是在技术革新上动脑筋,而是走起了旁门左道。纵观近两年来市场上冒出的各种各样的新型肥料,真是让人目不暇接:
“*之蓝”系列酒的销售异军突起,赶超茅五,于是我们看到了肥料行业的种种“*之蓝”;
有人造了“第*元素”的肥料,时日不长,数字更大的“第*元素”“第**元素”肥料粉墨登场;
有人造了“生命*号”肥料,过不几天,“生命*号”“生命**号”纷纷问世;
有人造了“*国先进技术”的肥料,于是,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纷纷来到了肥料包装袋上;
有人造了海藻肥,于是各种形式的海藻肥层出不穷;
有人造了多肽、双酶肥,于是各种各样的多肽、双酶遍地开花;
有人造了腐植酸肥,于是腐植酸的尿素、磷肥、复合肥放眼皆是;
……
大企业在创新,中小企业也在创新,不可否认,种种创新中肯定存在一些好的技术和产品,但到底有多少靠谱的,恐怕只有生产厂家自己心里清楚了。
我们知道,在推销产品过程中,善于寻找卖点的确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所谓卖点,应该是有别与其它同类产品的独到之处,是产品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特点,是区别于其它同类产品的优势所在。
而眼下很多厂家、经销商为寻找卖点故意夸大产品功能,甚至把人家的产品所具有的卖点生搬硬套到自己的产品上面,或不惜造假,借人家的卖点推销自己的劣质产品,结果给农民带来损失。
其实,卖点应该是产品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特点,是先有产品而后有卖点,而很多厂家是先绞尽脑汁找卖点,只要听到一个新概念、新名词,就马上据此生产出所谓的新包装、新产品。
比如:
市场上比比皆是磁力肥、纳米肥、低碳肥料、生物炭肥、海藻肥、有机硅肥、甲壳肥、蚯蚓肥等等,应有尽有,又要能想到的,没有做不到的。这就是技术呀,这就是科学呀,这就是一场新的肥料革命呀!
比如:
近年来缓控释肥料受到农民欢迎,于是市场上一夜之间就出现了若干若干的缓控释肥,一些根本不掌握此项技术的小企业,就在包装上一伪装,宣传上一忽悠,广告上一吹,概念上一炒作,什么有机包膜缓控释肥、硫包衣缓控释肥、什么添加脲酶抑制剂或硝化抑制剂等等,真是让农民摸不着头脑。
再比如:
近年来,越来越多不用穴施或沟施的,所谓“懒汉肥”“省事肥”已充斥整个夏追市场,像“控失不怕晒,撒施不用埋”这类广告宣传也是随处可见。
这类撒施肥包装也是各式各样、五颜六色,以带有巨大玉米图案包装的这类肥最受农民青睐,其实这类肥主要是一些地方小化肥厂生产的。
这类所谓可以直接撒施、丢施的懒汉肥说到底就是一种高氮型复合肥,像养分标示为:N30、Ca5、Mg5,还有像上文中提到的带有巨大玉米图案的复合肥,标示为:N24、然后就是腐植酸、有益菌等等。不过这类撒施肥都吹嘘:内含缓释剂,抗晒因子,撒施不流失,日晒不挥发。
还有的,
为了迎合和误导农民,大量使用激素类物质,这样用了后,前期效果明显,但后劲不足。在原料选择上,依据不是养分配比情况,而是根据价格选择原材料种类,导致有效养分浓度低,总养分浓度上不去。
更有甚者,
一些企业玩起了造假把戏,像上文中提到的那些带有噱头的各种新型肥料,诸如以硫酸镁、硫酸锌等低价肥料,添加激素后冒充水溶肥,或者以硫酸镁、硫酸锌等低价肥料,替代一部分高价生产原料来牟取高额利润。
经过厂家的精心包装,再通过大张旗鼓、夸大其词的宣传,在可观利润的诱导下,各级经销商便纷纷加入到推广的行列当中,只要农民喜欢使用,经销商把货卖出去,至于真正的效果如何就没有谁去考究了。
化肥产品无论如何创新,无论如何更新换代,最终必须以增产效果来说话。以复合肥为例,不管怎样创新,都得在氮磷钾上做文章,都得在中量元素上做文章,都得在微量元素上做文章,都得在增效剂等等上面做文章。
郑州大学教授、全国钙镁磷肥技术进步联合体主任许秀成曾指出,新型肥料不一定“新”,它是对传统肥料的提升,克服或弥补了传统肥料的不足,具有更高的肥料利用率,更好的肥效,更大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比如,有机肥是古老的传统肥料,仅是近30年被排挤出肥料市场,商品化有机肥料让它重返市场;有机无机复混肥料与普通复混肥,工艺上差异不大,但肥效比单纯的无机复混肥料高。
我们不反对这样的肥料创新和更新换代,只要土壤确实需要这些元素,只要厂商和百姓各有所得,只要你走的是环境友好之路、资源节约之路……
但如果仅仅为了一己私利,仅仅为了攫取财富,而搞出种种噱头,弄虚作假,投机取巧,农民不会一直陪你玩下去。这样做的最终后果就是失掉市场,失掉人心。
化肥行业套路深,究竟“玩”了谁?
汇晟元(huì shèng yuán)释义
汇之本义为盛器,引申义有积聚、聚集等。
晟之本义为中午12点钟的太阳,引申义有兴盛、旺盛等。
元之本义根源,根本,引申义万物之本原;
汇晟元旨在汇集多方智慧,兴盛中国农业,以农技服务为元点,整合多方资源,聚焦产业融合。为农业产业链发展提供技术和信息服务。
为了更好的给各位粉丝带来阅读体验,本头条号一周内每天将专注于某一领域的农技知识、农业资讯等方面的文章。
汇晟元头条号文章发布预告:
星期一、病虫草害(病害、虫害、杂草的防治)
星期二、农药(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的使用方法)
星期三、肥料(复合肥、水溶肥、叶面肥、有机肥、土壤改良剂等的鉴别与使用技巧)
星期四、果树(柑橘、苹果、梨、葡萄、猕猴桃、樱桃等的栽培管理技巧)
星期五、蔬菜(番茄、辣椒、茄子、黄瓜、马铃薯、白菜、萝卜等的栽培管理技巧)
星期六、大田作物(水稻、小麦、棉花等的栽培管理技巧)
星期天、综合信息(新品种、补贴、政策、电商销售等相关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