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书写时的失误方式主要包含错字、落字及颠倒三种类型。
一、错字
(一)、涂抹雌黄、铅黄等颜料后重写。
(二)、直接覆盖错字重写。
(三)、直接将正字缩小一号写在错字右侧或写在正文最后。
(四)、标记错字后将正字写在后面或右侧(画块面、圈、竖线)。
(五)、在错字右边打点后将正字写在其后或右侧( 打一点、两点、三点、四点、十点)。
1、在错字右边打一点。
2、在错字右边打两点。
3、在错字右边打三点。
4、在错字右边打四点。
5、在错字右边打十点。
(六)、在错字右边以小字符写“卜”字作删除符号。
就目前所见,单字错误的情况上述所有处理方式都适用。如果是连续多字(包含及超过四字)错误的情况,以画块面、圈、竖线涂抹错字后将正字写在后面或右侧的处理方式为首选。
二、落字
书写落字,常常见于书者书写过快或对内容不熟悉的情况。对此,古人有以下三点常见处理方式。
(一)、直接将落掉的字补写在上下字之间的空隙处右侧是针对落字失误最简易的处理方式。
(二)、在两字中间打一点后,再在点右侧补写落字的方法,所补字数要比上一种方法的承载容量更大。
(三)、画线补漏字在右侧适用范围也很广,实可视作在打一点补写落字方法的衍生。
三、颠倒
词句颠倒,在词语方面出现概率比较多。有时,为了文章的逻辑性,书者调整前后句也会应用颠倒符号。
具体来说常见使用方法分为以下三种:1.在颠倒字间隙右侧写“乙”字;2.在颠倒字间隙右侧打“”符;3.在颠倒字、句间隙穿插画“乙”字形符。
(一)、在颠倒字间隙右侧写“乙”字 ,苏、黄、米三人都见有使用。
(二)、在颠倒字间隙右侧打“”符。
(三)在颠倒字、句间隙穿插画“乙”字形符。
除此以外,实则还有一种总的补救方式——落款处说明。
end-
—版权声明—
本公众号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因无法溯源而未及时与原作者沟通,现声明,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账号转载的文章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绝无商业用途,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等的知识产权,请私信后台,本公众号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