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关押入狱,母亲送毒药劝其自尽,他却选择投敌,母亲闻讯自杀

2022-08-20     史镜说

原标题:他被关押入狱,母亲送毒药劝其自尽,他却选择投敌,母亲闻讯自杀

相信很多人对三字经中“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两句话印象非常深刻。从小到大,父母为教育孩子成龙成凤,不仅对孩子倾注了全部的心血,更将一生的爱和关怀无私奉献。

然而,相比于父亲和老师的教导,孩子的成长与母亲的关联更甚。古有曾子假言杀猪安抚泣子,却被妻子制止应言而有信;

孟母三迁为求孟子有更好的学习环境;陶侃之母言辞拒绝收受官私小惠;岳飞之母刺字“精忠报国”,教导岳飞树立报国志向。

伟大母亲的例子还有很多,在我国历史上数不胜数的仁人志士都离不开小时候母亲的教诲引导,可以说一位母亲在孩子的成长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过今日我们要讲的故事却与这些事例不完全相同,相同的是母亲深明大义,当断则断,以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什么叫以死明志。不相同的是孩子做了投敌汉奸,让母亲蒙羞,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臧式毅。

奉天起家

臧式毅是张氏父子统治东三省时期,辽宁省比较有名的将领。年轻时受过良好的军事系统教育,不仅带兵打过仗,更在张作霖治下当过一阶段的参政幕僚。

和当时杨宇霆、姜登选、郭松龄、吴俊生等人要么文才过硬,带兵不行;要么指挥打仗精通,疏于政治管理相比,臧式毅可谓是文韬武略,各个方面都能让人信服。

1926年张作霖进驻北京做了海陆空三军大元帅,一时风光无两,不过张作霖从未忘记自己的发迹之地—东北三省,为提防日本和直皖两系的觊觎,也为免除后顾之忧,张作霖安排臧式毅驻守东北三省。

被委以重任的臧式毅不但很好地完成了几年来镇守东北的任务,更为远在北京的奉系军队提供了后勤保障。

尤其是当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人暗算后,整个东北局势动荡不堪,奉天内部的政治风云变幻莫测,对外又有日本人虎视眈眈,打算趁奉天局势不稳之际一举占领。

而臧式毅身处漩涡之中,镇定自若、对张大帅的死“秘不发丧”更是蒙骗了日本人,不仅彰显了他高人一等的政治手段,更收到张学良和当时东北高级将领的一致赏识。

杨常事件后,臧式毅又凭借自己机敏过人的反应能力在张学良身边积极运作,不仅消除了被株连的风险,反倒被任命为辽宁省委主席,一时间达到权力之巅。

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9日,在惊动中国的九一八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天,时任日本宪兵队队长的三谷青率队包围了辽宁省主席臧式毅的住宅,在一阵搜查掠夺后,臧式毅被日本宪兵队带走,并被日本人软禁了三个月之久。

在12月初,时任关东军高级参谋的板垣征四郎来到臧式毅被关押的住处与其秘密会谈。

会谈的目的与内容也很简单,日本迫切需要臧式毅辽宁省主席的影响力来为自己入侵中国提供政治和舆论保障,也为他们接下来在中国的掠夺资源、部署进攻做好战略掩护。

日本要求臧式毅签署卖身卖国契约,也承诺会给臧式毅一定的权力和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不过前提是坚决遵守将铁道管理权交由日本,全面负担日本军政费用,允许日本进驻东三省等等不平等条约。

而且其条款根本没有余地商谈,要不签要不死,二选其一。

臧式毅的母亲听闻沈阳城破,儿子被俘,面对自己的儿子生死未卜,心中自然是着急和悲痛的。不过臧母的心中不单单有自己的儿子,更有民族大义。

她明白自己的儿子贵为一省主席,日本人自然不会轻易杀掉他,反而想利用他扩展在中国的势力。

深明大义的臧母早已料到这一点,她认为与其让自己的儿子没有尊严地被日本控制、卖国求荣,倒不如效仿文天祥、项羽等人为国捐躯,杀身成仁留下一个千古英名。

下定决心的臧母趁着看望臧式毅的机会,把鸦片塞进了碗底递给了臧式毅,此举也是希望臧式毅能以身报国,不负男儿之身更不负省主席之名。

而臧式毅全然不理会母亲的良苦用心,为了眼前的苟且利益抛弃了尊严、出卖了人民、背叛了祖国,最终在协议书上以省主席的名义签下了“今日谈话我全同意”八个大字。

而臧母听闻儿子最终投靠日本人,一时悲伤绝望之情涌上心头,自缢而死。

汉奸之名

12月13日,被解禁的臧式毅彻底成了日本人的走狗,不仅下令缴械全沈阳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更修书一封,劝诫张学良将东北百姓和军队撤入关内。

之后更是在日本关东军的策划下与张作霖的结拜兄弟张景惠同流合污,搞起了“独立建国”的把戏。

不过表面上与日本人打得热火朝天的臧式毅心中也和明镜一样,自己只不过是日本人统治中国的一个傀儡,只要时机一到,自己的利用价值一结束,日本人就会像捻臭虫一样结束他的生命。

事实也证明,人在做天在看,背祖求荣的叛徒最终都不会落得好下场,随着抗日战争日本无条件投降的结束,臧式毅被苏联引渡回国,最终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度过了自己的后半生,终年71岁。

臧式毅与母亲的故事让我们唏嘘不已,一边是深谙民族大义的母亲,做出让儿子为国捐躯的决定得有多伤心悲痛,且不说十月怀胎的母亲看着一日日隆起的腹部到呱呱坠地的婴儿,本就承担着对孩子不一样的血肉之情。

更不用说在孩子性格品质、能力教育等培养方面,母亲对孩子的关心更是无微不至和感同身受的。而臧式毅却视国家利益与民族尊严于不顾,更忘了母亲对自己的谆谆教诲,最终选择苟活于世,一生怀着对母亲和国家的愧疚不安。

虽然不同于现在新时期的女性独立自主,古代的女性地位卑微,甚至在家中毫无话语权可言。

但是像臧母这样很多明事理、晓大义的母亲在孩子的成长中树立了标杆榜样,也为我们新中国的繁荣富强输送了一位又一位的爱国英雄和仁人志士。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0066f58a2ba41a68253b4e3b87818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