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中国网络视听大会高峰论坛侧写

2023-04-02     影视前哨

原标题:如何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中国网络视听大会高峰论坛侧写

导读:为好内容全力以赴的优酷,还有更多精彩值得期待。

文|霓星

3月31日,第十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新时代中国故事创作论坛--为好内容全力以赴 踔厉奋发启新程”论坛在成都世纪城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副司长任道远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中心主任祝燕南分别致辞。

与时代同行,

讲好有中华立场的中国故事

以时代为坐标,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已经成为重要的时代命题。正如任道远强调的以下三点:第一,坚持守正创新,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凝心聚力投入主题精品创作,书写多彩团结奋进的中国,同时坚持网络视听创新的特质,充分把握艺术+技术的特点,充分发挥网络视听互动性、社交性的融合传播以及大小屏互动的传播特色;第二,锻造精品佳作,提升思想内涵,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鲜明的价值底色,从真向善求美,用精神力量感染人、感召人,在坚守中华文化的立场上把准时代脉搏,找到情感的共鸣点;第三,凝聚行业合力,通过管理部门、视听机构、专家学者、媒体单位等各方的共同努力,推动网络视听传播不断繁荣发展。为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作出更大贡献。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中心主任祝燕南也表示,中国故事是属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中国新故事、世界新故事。而要想完成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这一重要的时代命题,网络视听行业要肩负起职责与使命。“用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担当书写和创造新的时代,属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中国新故事,世界新故事。”祝燕南致辞时表示,这是我们记录新征程、创作新故事的宏阔的时代背景和世界图景,我们必须胸怀时代背景,放眼世界图景,登其顶而得其大。他指出当前最打动世界人心的中国故事就是中国式现代化,要以各类网络视听文艺体裁、文艺形式、文艺作品,形象化、艺术化、鲜活化把中国式现代化深刻内涵,把生动的中国实践、中国奇迹、人民幸福、精神风貌用宏大叙事提炼出来。

在本次高峰论坛上,优酷副总裁、总编辑张丽娜女士旗帜鲜明的提出我们要“为好内容全力以赴”,她指出网络视听平台已发展成完全涵盖制作、发行、传播和为整个业界带来这样一个源头活水的平台。在她看来,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好选题、好故事、好创意、好传播、好人才缺一不可。

更进一步地,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胡正荣强调了以内容为根本的重要性。他强调,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首先要有中华立场,在抓住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的前提下构建属于我们的话语和叙事体系。胡正荣从现实情况切入,回应了“用什么来讲中国故事”“怎么来讲中国故事”两个问题。他认为,把自己想讲和别人想听的结合起来,把陈情和说理结合起来,把自己讲和别人讲结合起来,做好这“三个结合”才能真正实现“讲故事是做好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让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对内、对外讲有人听,用当代性和普遍性为好内容全力以赴。”胡正荣说道。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从“中国式”三个字的解读出发,提出如今我们面临的大的使命是重建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创造性统一,在这其中,则要处理好中国性与世界性、传统与现代两对关系。无论是回到历史现场和回到人性起点的《觉醒年代》,还是《人间世》这样的现实题材作品,亦或将社会热点议题置于叙事规律中的类型剧,都要跟当代对话、有当代价值。在此基础上,实现网络视听内容的大众性与引领性,重新认识现代化历史和未来,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享价值才有可能。

与技术互动,

打造有创新表达的好内容

持续稳定的精品输出仅仅是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的基石,而如何做才能让网络视听“好内容”得以常态化延续,更值得思考和总结。内容驱动和技术革新都为行业和产业创新带来了全新想象。

从人工智能技术在影视文化行业的应用,到5G技术快速发展促使虚拟与现实的融合,科技的进步一方面解放了创作者的艺术力,另一方面也给用户带来了极致的视听体验。在本次高峰论坛上,清华大学智媒中心主任陈昌凤结合媒介技术领域的前沿研究分享了智慧媒体如何赋能网络视听讲好中国故事的经验体会。首先,陈昌凤带来了chatGPT关于四川美食在美国的系列视听媒体策划,通过这个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的生动案例,她强调技术带来的生产力变革、信息生产方式的变革,以及人工智能助力创作创新的重要作用。

在圆桌对话中,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杨乘虎表示,好内容成为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实际上是由需求侧的消费模式更新带动的。要将好内容精准到用户,用优质内容满足国民在新时代的需要,这一切的基础和来源就在于中国,“表达好中国就是好内容。”他说道。

本次论坛主持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冷凇表示,讲好中国故事既需要“导向引领”,也需要“产业促进”,以责任公信展示“可信”,以美学温润呈现“可爱”,以文化焕新实现“可敬”才是中国故事的核心所在。

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周逵同时也是《追光者》系列纪录片总导演。他通过《追光者》第三季对最新AIGC辅助内容的应用进一步阐释了数据时代人机学习的互动意义。

从第一季聚焦50个脱贫攻坚人物故事的“觉醒之光”到第二季讲述建党百年中的人物的“安心之光”,再到以“这就是高手”为主题的新一季,《追光者》始终致力于实现通过社会命题更新和社会情绪共振做到影像文本和社会意义的互动。具体而言,突破典型人物报道的原有框架,周逵和团队从选题策划和叙事角度等多方面突破,通过非虚构的方式展示人物的“光晕”而非“光环”。他表示,期待在未来遇到更多好故事,并将更多好内容传播出去。

阿里影业副总裁敦淇也表示明显感受到人工智能将为行业带来颠覆性的变化,并相信科技改变行业的力量。同时,他还分享了来自自己负责的自制剧部门的创作体验。从2022年9月开始在四川取景的乡村题材剧《第五名发家》讲述的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大学生第五名在进城后返乡并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故事。

近年来,优酷立足社会责任,持续探索“技术+艺术”的融合创新,不仅在拓宽创作边界中赋以现代网络视听新活力,还让科技更有温度地致力于用户观看体验和影视产业工业化的升级。

与用户对话,

让正能量价值引领成为底色

作为当前最为主流的文化阵地之一,网络视听正以更鲜活的感染力和更强劲的感召力打造更多立得住、传得开的文化精品,而在这一过程中,优酷始终坚持初心,守正创新,以积极昂扬的姿态为优质创作与宣传探索更多有益的发展思路。

2022年,网络视听行业蓬勃发展。优酷坚守价值引领的责任使命,陆续推出了“纪实中国三部曲”“英雄系列”“国潮系列”等多个主题鲜明的特色主旋律精品节目带,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展现中国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

剧集方面,《青春正好》扎根绿野山水,用细腻笔触勾勒出新时代新青年的昂扬面貌,也书写了美丽乡村的动人画卷;《情满九道弯》作为“京味”题材的又一力作,真实还原了特定年代下北京胡同青年的文化气质,在个人成长的描摹中映射时代变化。综艺方面,《这!就是街舞》于2022年推出越南版,标志着中国网综模式第一次走出国门开花结果。此外,优酷在微短剧赛道的多重布局也可见其持续投入和内容升级的决心。张丽娜透露,涉及粮食安全的题材内容和中国历史英雄系列将在不久后与观众见面。

灿星文化副总裁陆伟强调,综艺节目创新的抓手是主题,这个抓手与社会现实相融合,节目的主题情感与社会大众产生共鸣,这才是真人秀节目故事讲述的重要基准点,也是《这!就是街舞》系列一直坚持的方向。

蓝天下(浙江)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章碧珍强调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中的全链条配合,包括前期、后期、宣传、营销等,技术口的协同和体系的建立无疑是为内容创意加分的关键。

北京燃映画文化传播有限公司CEO周君则从国风幻境音乐晚会《山海奇幻夜》的创作经验进行了具体阐释。《山海奇幻夜》把《山海经》中的神话色彩角色和东方美学符号作为创作来源,《山海奇幻夜》的形象化、视觉化、时尚化创作是当下年轻人喜闻乐见的。

优酷文化内容中心总监王晓楠也分享道,要做好人文类的题材,最核心的点是“人文在人”。“人”的力量不仅仅指人文节目中的嘉宾选择,更在于节目主题围绕人的精神生活而展开,强调人内在的力量。《文学的日常》第二季邀请到创作《虚土》《一个人的村庄》的作家刘亮程,节目播出后刘亮程的书籍销量明显增长,他又邀请主创班底投入拍摄纪录片《大地生长》,制作完成后继续在优酷播出,这便是一次内在力量的循环。

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副司长任道远,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祝燕南,中国社科院新传所所长胡正荣、清华大学教授尹鸿,清华大学智媒中心主任陈昌凤,北师大教授杨乘虎,中国社科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冷凇,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周逵,优酷副总裁、总编辑张丽娜,阿里影业副总裁敦淇,灿星副总裁陆伟、蓝天下总裁章碧珍、北京燃映画公司CEC周君、优酷文化内容中心总监王晓楠等联盟代表,共同启动及见证了“网络视听创新联盟”的成立。

总的来看,当下的网络视听平台越来越意识到用作品力量说话、用诚意对待用户的力量,于是投入到内容创作中的更多精力和资源给予网络视听内容更多精品化质感与正能量内涵。在这其中,优酷发布的全新平台主张“为好内容全力以赴”不仅是尝试拍平台首次将精品化内容追求直接外化为平台品牌主张,更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对讲好中国故事这一命题的有力回应。为好内容全力以赴的优酷,还有更多精彩值得期待。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006219889dcf24a18892d21a2c5f6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