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造出全球首艘智能油轮!一次可运油30万吨,美俄羡慕不已

2019-07-29     灵山秀水

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很早以前,就已经有人开始开采和利用石油了,但石油的价值真正得到重视,是在两次工业革命之后。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研制出了内燃机,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大大推进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

19世纪90年代,西方国家汽车的年产量仅有几千辆,但到了一战前,世界汽车年产量已经突破了50万辆,人们的生产生活对石油的需求越来越大。

总体来看,世界石油资源的分布极不均衡,东半球拥有世界上75%以上的石油,而西半球只占不到25%的石油资源。因此,西方国家每年都需要从别国进口石油,满足国内生产的需要。在众多运输石油的方法中,海运的运输成本最低廉,油轮应需而生,成为了主要的运输工具。

世界上的第一艘油轮名为“好运号”,是德国船舶公司在1886年制造的,这艘油轮长97米,最多可运输3000吨石油。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各国对石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油轮的体型和载重量也越来越大,但受技术水平的限制,油轮的载重量始终无法突破10万吨级。

二战后,日本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造船业异军突起,1959年日本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艘载重量超过10万吨的油轮,之后日本造船业不断刷新记录,1966年日本造出第一艘排水量超过20万吨的“出光丸”油轮,1968年造出6艘排水量超过30万吨的宇宙·爱尔兰级油轮,1975年又造出了排水量超过40万吨的“Berge Emperor”号……

近些年来,我国造船业也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2009年,我国造出了第一艘16万吨级的超级油轮,时隔十年后的2019年,我国又造出了全球首艘智能超级油轮——“凯征”号。这艘油轮全长300米,可一次性运输30.8万吨原油。

6月22日,这艘油轮由大连重工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交付给了招商局能源运输股份有限公司大型船队。我国的这艘智能油轮一经亮相就受到了国际广泛关注,就连美国和俄罗斯的造船专家都表示,中国的造船技术已经超乎了世人的想象。相信在科技的不断推动下,油轮的性能将会迎来进一步提升。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0-GNQWwB8g2yegND6RY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