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上几个图
这个长得像兔子又像耗子的小东西是什么?是不是分分钟萌化你的心?
告诉你,它的名字叫鼠兔!
高原鼠兔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草地上。高原鼠兔是圆球形的、没有尾巴,就像它的名字一样,与兔子有亲缘关系,而不是与老鼠同属于啮齿目动物。
别看是小小的兔子,可在海拔3000~5000米青藏高原很活跃的。据古生物资料记载,现存的各种鼠兔是由古鼠兔亚科演化而来的,在青藏高原的北缘发现过它们的化石,距今约3700万年了,所以高原鼠兔可是不折不扣的青藏高原土著动物。
高原鼠兔是食物链中植物向动物转化的第一物种,是植食性动物,主要啃吃植物的嫩茎、叶、花、种子及根芽,尤其喜欢垂穗披碱草、早熟禾和棘豆类的植物鲜嫩多汁的茎叶部分。
这么善良的素食动物,却使它被迫成为动物扑食关系中最低端的存在,从毛色古怪的艾虎,到笨重憨厚的棕熊,从狡猾多变的狐狸,到善于奔跑的狼,从静守洞口的大鵟,到盘旋天际的兀鹫,从俯冲迅疾的猎隼,到举止高雅的黑颈鹤,它们几乎都以可怜的高原鼠兔为食。
加上在一年四季的变换中,还要面临高寒草原上,食物资源多寡的剧烈变化带来的巨大冲击。这生活环境真的是好残酷啊!图为叼着鼠兔的黑颈鹤。
每年4~5月间,当羌塘草原上的海子开始化冻的时候,捱过严酷一冬的高原鼠兔开始了新一年的生活,它们积极进食、储备能量、清理粪球、拓展洞道。当然,还有最重要的——追逐异性和生产后代。
鼠兔的生活很有规律,每天太阳初升的时候,鼠兔们就三五成群地从洞里钻出来,舒舒服服的晒温暖的阳光。它们还极其惬意地用自己敦实的屁股和后腿作支撑,而前足置于身前,让自己的身体直立伸展,让阳光可以晒到平时紧贴地表的小小腹部。因为这个动作和磕长头时的起始动作非常相似,当地人看到鼠兔在朝阳光朝拜,认为它们也有佛性。
当然,轻松晒太阳的时间不会太长,当猛禽们开始出现在鼠兔的视野时,鼠兔就不得不结束了它们的早课,转而开始进行“躲猫猫”的游戏,游戏的目的就是获得尽可能多的地表活动时间,为了这个目标,它们不得不频繁辗转于地表与洞道之间,经验丰富的成年鼠兔能让自己在地表活动的时间达到总时间的90%。
取食是鼠兔一天之中最为重要的活动,它们每天能吃掉相当于自己一半体重的植物,为此它们需要投入至少六成以上的地表活动时间来进行取食,这个时间也会随着草原的枯荣而有所变化,在草枯期取食所花的时间会比草盛期更长。
10月以后的冬天依旧是残酷的冬天,草原已经枯黄,也许还有冰雪覆盖。由于高原鼠兔并不冬眠,尽管它们已经尽力地为冬季而准备,但整个家群所需的食物依然过于庞大,大自然将无情地淘汰掉除了第一胎以外,发育不完全的亚成体鼠兔,及垂垂老矣的成年鼠兔。剩下的高原鼠兔唯有紧紧依偎在一起,等候着春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