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洪江有一座尚未完全开发的古商城,游人虽说没有其他景点多,但却有着‘中国第一古商城’美誉。
洪江古商城是中国近代商业发展的一个标本,是我国保存下来最完整而内容最丰富的古商城之一,堪称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活化石。”
洪江古商城坐落在沅水、巫水汇合处,它起源于春秋,成形于盛唐,鼎盛于明清,是滇、黔、桂、湘、蜀五省地区的物资集散地,是湘西南地区经济、文化、宗教中心,素有“湘西明珠”、“小南京”、“西南大都会”之美称。
洪江古商城有如一幅直观的明、清社会市井全貌的《清明上河图》,一本了解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历史的形象的教科书,一座集政治、军事、经济、宗教、文化史料大全的活性博物馆。
到民国初年,洪江码头达到它历史的鼎盛时期,货栈商号、钱庄银行、青楼酒肆将洪江挤得满满的,一时洪江成为湘西的“小上海”。最近几十年来,由于沈从文小说《边城》的缘故,湘西的凤凰名声海外。但其实真正的湘西重镇是洪江。
洪江古商城由来已久,只是“藏在深闺人未识”。据专家考证,现仍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如窨子屋、寺院、古庙、钱庄、商号、洋行、作坊、店铺、客栈、青楼、报社、烟馆等共380多栋,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
洪江古商城街巷密集交错,石阶遍布,狭窄弯曲,除正街外长度最长的500余米,一般在200到300米,宽在2至4米,路面全是用石板铺设,是典型的古代商城建设模式。
在迷宫一样的洪江古商城街巷,星罗棋布着许多富商巨绅的宅第,有的甚至是货栈兼招待客商住宿的商行。
洪江古商城的建筑风格是典型的明清江南营造法式,又兼具显著的沅湘特色。每一处宅第都令人感受着天人合一的和谐,仅以砖、木、石为材料,铁钉都不用一颗,就造出一座座坚固、实用、美观的建筑。
厘金局又叫“厘捐”,或“厘金税”,是清政府对通过国内水陆要道的货物设立关卡征收的一种捐税。厘金局始建于咸丰五年(1855年),系一栋单进三开间木质穿斗式建筑,是清朝政府在洪江设立的税收机构。
漫入古城,满眼看到的是‘斑驳脱剥的石碑石刻,青苔漫生的砖瓦粉墙,’‘凹凸不平的石板码头,珍稀罕见的文物古迹,’印记着洪江古商城几百年的兴衰荣辱和风雨里程。
本文部分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