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C Tuatara 全球首发式:总设计师及创始人独家专访

2020-10-20   至强汽车情报站

本篇为至强旧文重温,YuanGS 撰文

2011年8月5日,SSC Tuatara (西尔贝超跑)在上海恒隆广场举行了全球首发仪式,这也是 SSC Tuatara 首次正式对媒体公开展示,与此同时西尔贝超跑宣布将正式进军中国大陆市场。仪式开始前,至强驻上海特派员 YuanGS 就这款新车的相关问题,分别对总设计师 Jason Castriota 和 Shelby SuperCars 创始人 Jerod Shelby 进行了独家专访。

SSC 的首款作品 Ultimate Aero 以及后来的 Ultimate Aero TT 车型曾取得过万人瞩目的成绩。尤其 Aero TT 曾以1,183马力的超强输出功率,在布加迪威龙刚刚确定407km/h世界最高速纪录之时,以411km/h的成绩将量产车的极速纪录向前推进了一步。这一举措亦间接迫使大众集团推出彻底完善的终极版威龙 —— Bugatti Veyron(参数|图片) 16.4 Super Sport 。终极威龙以431km/h的速度总算将头衔领回,这仅仅是新一轮“军备竞赛”的开始 ……

首先说说 Tuatara 这个名字的来由。据车厂创始人 Jerod Shelby(参数|图片) 的介绍,这个单词具有两层含义:1、Tuatara 是新西兰的一种国宝级蜥蜴,它拥有世界上进化最快的 DNA ,它象征了 SSC 仅仅在 Ultimate Aero 投产三年后便推出下一代车型所体现出的不断进取、进化的精神;2、Tuatara 在毛利语中的意思为“背上的尖峰”。这种蜥蜴尾部独特的造型,正好与车身尾部两侧的小翼不谋而合。这个名字就像父母给自己孩子起名一样,经过了一番调查,且深思熟虑,做关键字亦相当犀利,一搜一个准,绝无重复!

SSC Tuatara 目前的整体架构已趋近完成,发动机规格出炉:7.0L V8 DOHC 双涡轮增压汽油引擎,爆发出最大马力1,350ps,扭矩峰值1,412Nm。而传动系统的规格亦在当天确定:带H档的7前速手动波箱,以及名为 SMG 的七前速双离合波箱。据笔者从现场了解的情况得知,双离合波箱车型的加速略微快一点儿,但手动档车型会拥有更纯粹的驾驶感觉。但真正让笔者惊讶的是整车重量:仅为1,247Kg!这简直是超高端跑车中最惊世骇俗的一笔了!论功率重量比,一马力所负担的重量连一千克都不到!这与 SSC Tuatara 所采用碳素纤维的车身/底盘 、铝制结构的前后副车架兼防撞结构密切相关。更不得不提的是,SSC 早于2009年便研发出世界首创的一体式碳素纤维复合材料轮圈,该部件亦为车身的整体轻量化作出了贡献。

至于内饰部分,设计师 Jason 向笔者承诺,以他身为意大利人的作风,一定会让其尽善尽美,摒弃老款 Ultimate Aero(参数|图片) 被人诟病的内饰缺陷。SSC Tuatara 在空气动力学设计方面,为进气 、中冷所设的各类孔洞遍布车身,尾部还设计了文氏通道,这一切皆被设计师有机地整合起来,形成了一种柔中带刚、又极度科幻的造型实属不易。

在尾部特征性的小翼之间是一块可动扰流翼,同样兼做空气刹车之用。设计师透露:整车前后轴重量比争取做到40:60,而且在高速时可以利用车身产生的大量下压力保持稳定 (他同时提到 McLaren F1 高速时很轻),空气下压力中心与车身重心的位移关系会进一步得到优化。这样的造型目前的Cd值在0.33左右,未来经过小幅调整,可能会有所下降。实用性 、燃油经济性以及环保方面虽不是超顶级跑车所主要关心的。

设计师继续表示,SSC Tuatara 在日常驾驶状况下,油箱加满可行驶600英里 (近1,000公里),而以440km/h的极速行驶时,油箱容量则只可维持7.5分钟。不过中国的车主这回对于油品的担心大可不必,Jerod Shelby 指出,即使以美国的91号油 (相当于国内97号)引擎也可运转良好,这可谓是美式超跑的一大卖点。

目前此车性能指标如下:0-100kph加速2.78秒,极速443公里/小时 (约合275英里/小时)。虽现实并无实际证据对该数据予以支持,但笔者觉得还是有七分的可信度。至于操控性方面,引用 Jerod 在媒体问答环节所说内容:肯定会带 Tuatara 到德国纽堡林 (Nurburgring)一试身手,相信在合理的调校下,应能做到7分钟出头的成绩。

SSC 作为类似超跑小作坊中的“新贵族”,最让我看重的是那种说到做到的豪气。Jerod Shelby 没有太多表面的功夫,为人腼腆,言语踏实,硬是在美国找了一条笔直的公路就以411km/h的双向平均成绩,打破了由600人专业团队打造、并在大众的超高速测试场跑出407km/h的威龙,实在值得敬佩。但小厂商也有其局限性,他们很难组织动辄上百万公里的路面测试,难以世界各地飞来飞去让测试车体验严寒酷暑,所以像这类小作坊式超跑在极限状态下趴窝之事,亦屡见不鲜。此次 SSC Tuatara 的轰然降世,能否真正规避开“小厂商”之局限性并将威龙 Super Sport 斩落马下,是笔者认为最值得耐人寻味之处。

上图右二,Jason Castriota / 左二,Jerod Shelby

JC = Jason Castriota ,BM = 至强

BM:首先非常荣幸我能有这个机会和您聊一聊关于 SSC Tuatara 的一些事情。

JC:不客气。

BM:我有注意到媒体函中提到此车使用了SMG变速箱,此传动机构和BMW的SMG有关联么?

JC:应该说比较接近,但又不同。具体工程方面的事宜你得问 Jerod 。

BM:哦,好的。那 SMG 和 MT 开起来会有很大不同么?例如加速 、极速?

JC:不会的。SMG 的加速成绩确实会快一点儿,不过 SMG 和 MT 的极速是一样的;MT 我们是给那些更喜爱掌握一切,且具备丰富超跑经验的车主准备的,而 SMG 开起来更简单 、更惬意一些。

BM:我注意到现在这款展车依然是模型状态,车窗依然全黑不透明。那内饰如何?原来的 Ultimate Aero 常被人诟病粗糙的内饰会否得到改良呢?

JC:这我以个人名义向你保证,内饰绝对时尚 、新潮 、科幻,拥有着豪华甚至是奢华的气息,而且做工精良。我是个意大利人,就该有意大利车那样的内饰才行。哈哈哈!

BM:呵呵。我也希望如此。那么您能说说该车的轮上马力么?

JC:大概是1,320马力吧,工程方面的事情还是以 Jerod 所说的为准吧。

BM:那么我有这样一个问题,您应该知道 Gordon Murray 设计 McLaren F1 的时候,特别强调了空气下压力中心和车辆重心之间的位移关系。那么本车在此方面表现如何呢?

JC:空气动力方面此车做足了准备工作,所以我有理由相信这款 SSC Tuatara 在高速状态下肯定会非常稳定。你知道么?其实 McLaren F1 在高速时很不稳定,车头很轻,而且比较飘。但是在我们的 SSC Tuatara 身上不会出现这个问题。车底全平,车尾有文氏通道,还有各类扰流翼片共同起作用,紧急制动还会有空气刹车辅助。这一切的努力都为了让 Tuatara 在高速时能有较为稳定的动态。至于前后轴重量分配,我们的目标是做到40:60,让车辆在弯道中稍微体现一点儿转向过度,帮助车头更快地指向弯外。

BM:有一点儿的转向过度属性是吧?那样确实有利于车头指向性。那么 Castriota 先生,您觉得你此次在设计 SSC Tuatara 项目的工作中,与您以往设计的玛莎拉蒂 GranTurismo 、Birdcage ,又或者法拉利 599(参数|图片) 、612 之类相比,在整个过程中给您带来了何种不同的感觉?

JC:和 Jerod 先生一样,我也从小就向往跑车 、激情 、赛车运动等一系列事物。当年我工作于宾尼法利纳设计中心,设计了玛莎拉蒂 GT(参数|图片) 、鸟笼概念车,法拉利 599 和 612 车型。但其实这两个品牌的设计工作之间还有不小的差别。玛莎拉蒂已经有着90多年的历史积淀,在我接手设计项目时,正好是其准备重新塑造全新品牌形象之时,所以我身上有不小的压力。当时我设计了鸟笼概念车来为自己后来的设计指引方向。在 GT 的设计上,我就可以更进一步地阐明我自己的设计语言,也很好地契合了品牌自身的需求。跟法拉利合作期间,作为一个也有70年历程的品牌,我同样深感压力。他们并不是想要寻找一种新风格的树立,更多的是需要我的设计能在原有设计语言上继续进化并且继续完善。所以总的来说,我扛着压力完成了自己在玛莎拉蒂与法拉利的设计工作。而在 SSC 则完全不同,SSC 仅仅只有12年的历史,它相当年轻,没有负担,以轻快的步伐行进着。所以相较于一些压力,我体会到了更多的乐趣。相比于那些改善,重塑风格的工作,在这里需要你重新定义一些东西,需要你有开创未来的眼界。让我遇到这样的机会我真的感到十分荣幸。这份快乐的感觉,这种视野对我未来的设计工作会有很大帮助。

BM:感谢 Castriota 先生如此详细的回答。那最后一个问题:在设计工作中,您觉得最困难的是哪些部分?

JC:以我的角度来说,我觉得比较困难的是空气动力学整体的整合 、安排,和散热系统的布置,这些部分真的给我出了很大的难题。我们团队在这两方面上都下了很大的精力去完善和改进,而我们目前依然在这个过程中奋斗。

BM:非常感谢 Jason Castriota 先生接受我的采访和提问,非常感谢!

JC:不客气。

专访结束后,我依然沉浸在上述几个问题之中。幻想着未来成型的 SSC Tuatara 到底能在上述的承诺中达成多少个百分比呢?在发布会结束前的媒体问答环节中,SSC 亚洲区负责人说 Tuatara 在他心目中的定价在5,000万人民币左右,让我的心中就如“梅超风”过境般铺上了一层灰蒙蒙的色彩。全球售价110万美元 (约合700万人民币)的车型,在国内必须要以5,000万的身价进行宣传才会好卖么?这就是我国奢侈品行业的缩影么?那么这种畸形的缩影又能持续多长时间?我不敢往下想,还是希望 SSC Tuatara 能达成全部指标后,再来探讨定价问题吧!

除了与总设计师 Jason Castriota 直接对话,我还对车厂创始人 Jerod Shelby 进行了独家访谈。

JS = Jerod Shelby ,BM = 至强

BM:首先欢迎您来到中国并带来这样一款让我激动不已的超跑。

JS:谢谢!

BM:我刚才看到媒体函中提到此车使用SMG变速箱,此传动机构和BMW的SMG是相同机构么?

JS:哦,不。完全是不同的。我们的可以承受1,500Nm扭矩,而BMW那款,你懂得。

BM:那么使用SMG和使用H换挡在性能上有无明显区别?例如:加速?极速?

JS:恩,不会有什么区别。不过H换挡MT会更适合我们的核心用户,希望那种血脉喷张,每档红线,刀刀到肉感觉的客户。而SMG则会更加方便客户日常使用,比较顺滑,比较实用,还带有自动模式。

BM:相信您也知道,宝马的 SMG 和布加迪的 DSG 从推出至今都有弹射起步的限制次数,那么 Tuatara 是否也?

JS:哦,那绝对不会,客户不需担心耐用性问题。

BM:那样就好了。此车的发动机依然是发展自福特V8款式么?

JS:不,完全不是。这台机器是我们重新开发并研究的全新成果。它凝聚了我们全体研发团队的大量心血,是一款全新而且激动人心的作品。

BM:听到您形容此引擎,就像说到自己孩子一般。

JS:它的确是我的孩子。

BM:那么此款引擎在测功机上体现出多少轮边马力?涡轮增压值设定如何?自身压缩比呢?

JS:目前此款引擎还未处于完全完成的状态,不过接近完善。在测功机上我们测到有1,100+以上马力,扭矩也有1,300多。在飞轮上有1,320马力,扭矩就达到1,412牛米了。压缩比是8.2,涡轮增压器目前设定在14psi,相当于1bar大气压力下。

BM:那么在极限的440km/h速度状态下,(油量) 可以维持多久?

JS:你是说油缸么?(BM:是的) 油缸满载的前提下,燃油可以持续7分半钟。

BM:这比威龙还恐怖啊。对了,在媒体函中有个数据一下子便吸引了我,那就是重量:1,247Kg。我知道 SSC 与华盛顿大学等研究机构一直在做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研发工作。您能具体和我说说在 Tuatara 这款车上,各部分结构用到多少比例的碳纤维材料么?

JS:此车确实仅仅重1,247Kg,所以每马力只需要符合两磅的重量,也就是为何性能如此出众的原因。我们整个车身、底盘都是碳素纤维打造的。在车头车尾的副车架就是防撞机构中,我们使用了铝合金来吸能。在簧下重量运动部件上,刹车碟是碳陶瓷的产品,轮毂是我们自己开发的全碳素纤维一体成型技术制成的,相当轻盈,比时下非常轻巧的一体化镁制轮毂还要轻上不少。

BM:那么轻量化是否也会带来更加极致的操控性能?最近不少厂商都针对纽北赛道或者其他赛道不停地刷新圈速,SSC 是否也有类似计划?

JS:我们认同纽北在调校车辆方面的巨大作用,所以我们一定会带领团队到德国纽北上进行实打实的路试调校。

BM:那么圈速呢?依您的估计?

JS:我认为如果调校得当的话,我们有希望做出7分钟多一些的圈速。

BM:那么新车在中国的售价,您是否和您的团队已经有了统一的意见呢?

JS:价格我还是希望由 SSC 亚洲分部来进行制定,会更加符合形势。不过我们的全球定价是110万美金。

BM:最后一个问题,SSC 将来会根据潮流形势推出全电动或者混合动力驱动的超跑车型么?

JS:我们在认真考虑这方面的可能性,但我们也在等待一个机会,等待一种比较合适的动力驱动系统让我们有信心以符合品牌诉求为前提放入我们的车型中,SSC 是很关注可持续发展问题的。

BM:最后,再次感谢 Shelby 先生抽出宝贵的时间接受我的采访!

JS:不客气。

(撰文:@Yua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