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神圣的职业也不得不面对薪资这一现实问题,教师工资待遇低,光靠喊口号是留不住老师的!提升教师待遇屡屡重提,表面上看来是前景大好,但是从提出到落实的距离,远得让人心寒,多少老师在等待无果的情况下,无奈逃出体之内。教师工资待遇问题里,教师的绩效工资和职称工资一直饱受争议,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教师工资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绩效工资。
绩效工资本是为了激励老师的一项措施,旨在提高老师工作的积极性,希望能够通过多劳多得的分配政策,充分调动老师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中,但是理想和现实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目前的绩效工资分为两部分,一是基本教学考核,可以得到绩效工资的70%,剩下的30%则是用来鼓励优秀教师和学校领导的津贴。这种“羊毛出在羊身上”的考核措施,让许多基层老师抱怨不公。
此外,绩效工资还存在分配不均的问题,中小学生主副科任老师的课时差异较大,如果考虑课程来发放绩效奖金,那么副科老师相对吃亏,但如果不考虑课时,主课老师就有意见了,毕竟多付出心血和劳力,到最后却没有任何回报。如此一来,人人都盯着绩效工资的发放标准,都想以自己的利益为先,争执不下,绩效工资变成了一出笑话,校园是去了往日的宁静,勾心斗角,甚至滋生腐败。
其次是职称工资。
和绩效工资相同,职称和工资挂钩也是一项教师奖励性工资。职称的评定并非一件易事,往往要独处许多精力,所以职称高的老师工资高也无可厚非。
职称工资
职称工资是对老师教学成果的一种肯定,也有助于促进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但目前看来,职称评定频频引发争议,甚至有人提议取消职称工资,这是为何?
去年教育部有发布了一则《关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里面明确提到了要进行教师职称改革,保障教师的待遇。
只有老师的心声被听到,老师的付出被尊重,才能促进教育的进步。政策落地之时,也是腐败滋生之机,希望能从源头遏制工资考核的不公,淡化职称,提高对教龄的重视,逐步缩小差距,才能形成良性竞争,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欢迎交流讨论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