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会说话的人,恰恰是懂得闭嘴的人

2019-06-14   轶事奇闻

你会说话吗?

谁不会说话啊,张嘴就来嘛。

其实说话是一门艺术,会说话的人,轻松赢得好的人缘和机遇。让人如沐春风。

不会说话的人,一张嘴就容易得罪人,惹得人人避而远之,心生嫌隙。

01


我们总是认为:善于言谈的人,一定很适合做销售;满怀热情地和下属接触,他们就一定能接受我;如果话题丰富,别人一定会感到我的话很有意思,这样我身边的人就会喜欢我,恋爱也不成问题。

因此,我们在与人交往的时候,总是希望在他人面前表现得健谈一些。的确,会说话是一种技能,是现代社会生存的必备手段。

不会说话影响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工作中,我们总是想快速地学会怎么去和别人舒服地交谈,希望能在别人面前侃侃而谈。

但其实,不说话与会说话同样重要。




《不说话的艺术》一书中提到:假如你和对方的关系是对等的,那么你所拥有的时间,即说话的时间是50%,而不说话的时间也同样是50%

作家林宛央曾经在文章中提到过一件自己的糗事:

某次,她和老公打算购买某二手房,于是约见了房主。房主看起来约50左右,来的时候带了一个8岁左右的小姑娘。

见面时,为了打破僵局。她先开了口:“呀,这小姑娘真漂亮,是您的孙女吗?”

“是我女儿。”




她的老公见状,立马打了个岔:“看您是开车来的,住的地方离这不太近吧,真是麻烦你了。”

房主连连摆手说“不麻烦,不麻烦”,就住在****。

林宛央一听,又来劲儿了。“啊,我知道那个地方,就在七里屯那一片儿对吧。”

房主没吱声。多亏了老公又成功把话题转移,才避免了又一次的尴尬。

后来,她收到老公发来的一条短信:“如果不懂,能不能闭嘴。”

可见,说话是门艺术,不说话更是艺术

日本人际关系专家麻生贤太郎就曾经说过,“雄辩是银,沉默是金”。

聊天也一样,要学会留白。

借用徐嗖的一句话:懂得闭嘴是教养


02


越是原本不善言辞的人,就越容易掉入一个陷阱——希望变得健谈的强烈愿望,于是说话就不自觉地步入“自我中心式”。

所谓“自我中心式”,就是将自己的主张强加给别人,完全不理会对方的反应,只要谈话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就会得到满足感。

比如下面这种场景下的说者和听者,很多人可能都有经历过:

说者:我跟你说,一到冬天的时候,有件事我总是看不惯。听者:什么事?说者:停车场啊!无论商场还是超市,残疾人专用的停车位上都不是残疾人在用!真缺德。我这个人最看不惯这个了。要是有残疾人想停却没地方停怎么办啊?你说是不是?听者:这倒是……说者:对吧?社会公德就应该人人遵守才对嘛!但有些人就是特别缺德。就像上回,我在蛋糕店买蛋糕的时候,一个四十多岁的大叔插队来着……





这段对话里,说的人刚一开口,好像要说一件很重要的事,结果说了半天也不过是对一些事不关己的话题发发牢骚而已。听的人自然没了兴趣。

如果说者有着和残疾人接触的经历,或者自己身边的人因为这些事而遇到困难,说出的这些话或许会更有说服力一些。

但如果只是为了表达“社会公德应该人人遵守”,就没有必要长篇大论一番。

这种不考虑对方反应的“自我中心式”说话方式,无论话题多么丰富,表达多么到位,声音多么有感染力,在他人耳中,也与“噪音”无异。


03


毕业在即,某个朋友除了吃饭睡觉外,追剧追星是她唯一的生活,每天跟我说的话题都是关于某个明星的鸡毛蒜皮,他的综艺、他的行程、他的热搜和话题里粉丝的撕逼,听得我脑袋都要炸了。

我不喜欢这样的行为,却并没有要划清界限。

我对那个明星的事情一点也不感兴趣,却也没有让她住嘴,偶尔走路无聊的时候还会静静地听着她讲,甚至还会嗯嗯的回应一声。

她和我讲过自己父母挣钱的不易,却还是买了好几本厚厚的明星的杂志,即使那本杂志只有封面有他,里面的内容和此明星并没有什么关系。

我无法苟同她的做法,却并没有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指责什么。


即使我们是朋友,仍然是两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别人无权干涉和评价,毕竟我也把自己的生活过的一团糟。

另一个朋友提到杂志这件事,说:“买杂志还不如买点实用的呢。”

然后我们两个相视一笑:“停,不评价别人,有些话可以说,有些话永远不必说。”

选择性闭嘴不是世故,不是圆滑,而是一种做人的基本素质。

就像电影《乘风破浪》里面说的那样:“你有权保持沉默,但你没权扯淡。”


04


会说话的人,语言是蜜糖,不会说话的人,语言成利器,千万不要让自己,败在不会说话的问题上。会说话是修养,懂得闭嘴是教养。

1、不打断别人说话是一种教养

会说话是一门学问,说话有分寸是一种教养,不轻易打断别人说话是一种礼貌,等人把话说完,是社交礼仪中的基本素养。

当与朋友谈论某个话题,对方正在阐述自己的想法,却被人从中拦截发表新的见解;或是当你兴冲冲说着某件事情,他人突然阻止你说自己听过时。这些状况很多人都经历过,那种如鲠在喉的感觉,确实让人不舒服。

我们应该推己及人,耐心的听别人说话,听完他人的想法和观点,再去发表自己的见解。会说话的人,也知道如何闭嘴,不打断别人的表达,是一种教养。



2、不知道的事情不乱说是一种涵养

“流言止于智者”,三人成虎的事情并不少见,许多荒诞的故事都是从胡乱制造、胡乱传播开始的。

舆论不知道伤害了多少无辜的人,我们都有可能成为舆论的制造者、传播者、或是受害者。做一个有辨别力的人,不轻易被影响,遇事有自己的见解,对于不确定的事物,多去怀疑,但是保留看法,不胡说不乱传。

言多必失,说得越多,说错的机会也就越多,对于我们不了解,不知道的事情,不去乱说是一种涵养。




3、说话周到将心比心是一种修养

当他人处于困境或低谷时,一句善意的话语,会使人倍觉温暖;而一句讽刺、挖苦、打击的话,哪怕是出于无心,也是对自尊心、自信心的摧毁和伤害,让人羞愧和痛苦。

会说话的人,懂得换位思考。

言语的杀伤力是巨大的,我们不能小觑,不要觉得自己随口说出来的话无伤大雅。说话先过脑再出口,伤人的话别说,警醒的话圆润的说,暖心的话多说。

能够考虑他人的感受,好好说话,不仅是为人处世时的精明,也是一种善良。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别让嘴巴成为伤人的利器,把握好与人相处说话时的分寸,做一个能说会说的人。



真正会说话的人,恰恰是懂得闭嘴的人,适当地选择闭嘴,才是一个人真正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