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8年《一出好戏》上映,到张艺兴第三张专辑《梦不落雨林》发行已经过去一年多的时间了
小编想问一句:张艺兴的联动黑过去了吗?
答案是:还没有
为什么会提到这两部作品呢?其实是因为张艺兴被大规模的抹黑,就是从这个时间点开始的
《一出好戏》上映后,张艺兴的表现得到了一致好评,从前期的呆萌到后期的黑化,整个节奏都把握的非常好,与他平日的形象有很大的差距,也让观众看到了他作为一个演员的可能性
而第三张专辑《梦不落雨林》也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仅用时11时57分35秒就突破1000万达成钻石唱片记录,而这也是截止当时,一个歌手所创下的最好记录
看到这个成绩,连张艺兴本人都惊呆了,甚至直呼“还可以这样吗”
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张艺兴的所谓“黑料”开始铺天盖地的在网上泛滥
想要深入读懂一个人真的很难,但想要诋毁一个人真的很简单
张艺兴曾经的每一个句话、每一个动作甚至每一个眼神都被拿出来小心翼翼的解读,然后大张旗鼓的宣传
久而久之,不明真相的群众真的就以为被妖魔化后的张艺兴就是他的本来面目
于是提起他,就会说一句“张艺兴啊?排名61那个”,然后大笑,拿他取乐又能怎么样,反正只是嘲不是黑吗
我们都曾听说过“资本造星”,简单来讲就是花钱去包装营销一个艺人,在这样的情况下,艺人不是一个有着自我意识的个体,他是一个商品是一个符号,大众所能看见的了解的都是幕后推手想让我们看见的
但因为张艺兴,我突然了解了什么叫“资本造黑”
资本花钱设置一个话题,关注度可以买,话题度可以炒,随之就诞生了一个看似巧合的出现的意见领袖的角色,这时公众就无需费心去了解张艺兴究竟有什么黑料,因为这位意见领袖,或者说这位博主会为他们悉数道来
没有黑料?可以编;没有黑粉追随?可以买
反正资本吗,最不缺的就是钱了
当热度渐升,公众就成了“没有执照的电台”,他们也学会了断章取义、恶意揣测,跟着其他人一起狂欢。他们要求张艺兴是一个巨大的黑洞,源源不断的吸收他们的恶意,但绝对不能输出任何反馈
因为即便是披着嘲讽的外皮,可他们真正想表达的还是“你过得比我好,你赚的比我多,你是公众人物,我就是看不惯你,你就是要承担,你就是不能反驳”
这样的人在生活我们一般叫他“无赖”
黑粉就像言情剧里的傻白甜女主,一边问粉丝“难道那些话不是他自己说的吗?”而粉丝刚要解释,他们又捂着耳朵摇着头说“我不听我不听”
此时粉丝的内心只想用欧阳娜娜妹妹的一句话表达:你清醒一点!
曾经丹尼尔说“现代主义的真正问题是信仰问题”,因为可能“由于既无过去,又无将来,我们正面临着一片空白”
而小编是想说黑粉在看到张艺兴被断章取义的某一句话或者某一张图时,既无前因后果又无环境背景,他们所面对的不是空白,却是一份已经被处理过的信息,这会导致他们先入为主,也更容易形成刻板印象。
从此黑粉无需意见领袖的引导,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嘲讽章法,这也是资本的目的,用一瓶墨水染黑了所有白纸
而张艺兴为什么会被黑其实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饭圈常说的一个词叫“防爆”,就是防止爆红,毕竟一个大锅里菜就这么多,你多分走几口,那其他人能吃的就又少了点
2015年以前张艺兴主要在韩国发展,他没法分也没处分这口菜,可是这之后随着人气越来越旺,热度越来越高,粉丝也越来越多,就开始有人想拽着他一起
在《极限挑战》第一季的节目里,张艺兴就已经说过“难道往上爬就一定要踩别人吗?”三年后面对同样的处境,他依然拿了全是+号的箱子,王珞丹提醒他可能换回来的都是减的,张艺兴说没关系,这就是他之前都选择加号箱子的原因
他可以堂堂正正地告诉别人自己拿的就是加号,如果对方也诚实告诉自己,那彼此都开心。如果对方骗了自己也没关系,至少他没有欺骗别人
三年如一日,张艺兴始终真诚坦荡甚至赤裸裸的直面他人,但现实生活里,这个残酷的圈子不允许他真诚
可他说“哪怕是装我也能装一辈子”
所以资本的想法其实也很简单,既然不是朋友,那就是抢饭吃的对手,防爆虽然没有做到位,那给他职业生涯抹抹黑也不错,毕竟艺人最怕有污点
我们也不能批评资本什么,毕竟弱肉强食是森林里就延绵出来的生存法则,他的出现破坏了原本的平衡。这和穷人仇富、得不到就想毁掉都是一个心态
可是也如同罗林斯迪尔所说的“新闻真实的实现是一个不断持续的过程”,真相往往也是经时间淬炼才能见天日。想要真正认识一个人也绝不是仅仅凭几张图片就能看透的,毕竟我们谁也不是上帝视角
我相信坦荡赤诚的人是值得被爱的,资本不能统治全部,他也在一点一点的变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