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开学,中心小学校长储诚超显得格外忙碌。每天早上6点起床,一直到晚上9点多离校,他的手机响个不停。近三分之二的电话都是关于能不能把孩子转至中心小学读书。
储诚超接到的电话有返乡就读求学家长打来的,有周边乡镇慕名求学的,还有外来务工的家庭。中心小学紧邻天堂寨景区,围绕旅游景点正在修建的基建工程吸引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子女的上学问题成为这些家长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最多时候一天能接到一百多个电话”,储诚超说,这在以前是很少有的事。
储诚超
在中国,类似中心小学这样的乡村学校还有超过10万所。按照教育部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有农村小规模学校10.7万所,教学点8万个;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乡村教师290多万人,其中中小学近250万人,幼儿园42万多人。
这也意味着,有超过10万位“储诚超”正在中国广阔的乡村传递着知识的普及和文明的尊严。
储诚超说,“作为一名山村老师,我很荣幸。”
老师大哥
储诚超来自于教师世家,三代六位教师,爷爷当年还是一所小学的校长。由于储诚超从小喜欢运动,字写得漂亮也善于与人沟通,因此被他中学时期的班主任——储诚超的舅舅,认定具有当一名老师的潜力。
受家庭影响,储诚超自学完成了安徽师范大学专科学历,随后又到安徽教育学院进修学习两年。毕业后,储诚超南赴广州,进入一所大学的学生处工作。
群山中的小学
天堂寨中心小学是一所群山中的乡村小学。
从学校向外望去,四周耸起的山峰将占地50亩的校园围在中心。塑胶操场、足球场地、明亮的教室、先进的信息化建设,如今,从硬件角度而言这所乡村小学不逊于城市中任何一所学校。
但时光倒退回4年前,一切还不是眼前这个景象。
储诚超回忆起那时候的学校占地不足10亩,前面是交通主干道,后面是高二十多米的山坡,运动场是一片黄土地,每间20多平米的宿舍住着24个孩子,整个学校连一个像样的厕所都没有…
“入学综合症”
眼前还有令他更为头疼的事情,人口迁移和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让新的生源不断涌入。与此同时,不断萎缩的周边教学点占用教师资源高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有些教学点里面师生比达到1:2、1:3),中心小学本部却不得不扩大班级,教师不足常常使他困惑。
储诚超说:“比起校舍、操场的硬件条件,山村教育最紧缺的就是老师。好多有能力的年轻老师会因为种种原因选择去城市安家立业。”
储诚超想通过撤并教学点,调配教师,集中办学。他认为: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集中办学才是合理的途径,这样既解决缺师少教的困境,又能让大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发挥。
效率和公平,始终是中国教育前进途中需要不断做出的选择。
储诚超觉得合并办学很有可能是未来的一个趋势。“集中办学,对老师和学生都是一件好事。”
在应对老师紧缺的问题上,储诚超寄望的另一个手段是新的技术。
中心学校在省教育厅的帮助下,利用科大讯飞等公司的技术力量,推进智慧校园的建设,比如在原来的在线课堂的基础上加入智慧课堂(远程平板电脑互动教学)等。“这样教学点的三四年级学生就可以采用线上课堂方式学习外语和美术等学科”,储诚超说。
最后一睛原始森林
更多金寨资讯趣事请关注头条号(视觉金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