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总经理周素娟:认知症人本照护实务分享

2019-11-12     昱言养老

10月29日,第五期“实干家·分享会”成功举办。100多名观众与分享嘉宾一起,就此次主题——《国际认知症照护模式的中国化应用》进行了深度探讨与交流,嘉宾们的演讲更是有经验、有实料。为方便大家学习,我们将各位嘉宾的演讲整理出来,后期会陆续刊登在“昱言养老”公众号上,欢迎大家关注。

今天,我们给大家带来的是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总经理周素娟的分享——《用“生命故事”照护认知症长者——认知症人本照护实务分享》

01

什么是“以人为本”

首先我先分享一组数据:据2018年统计,我国内地60岁以上长者认知症的发病率已经达到5.3%,西部地区更是高达7.2%。而中国香港65岁以上长者认知症发病率为7.2%,中国台湾则为6.0%。由于中国香港在认知症照护研究方面走在前列,所以我跟在座的不少嘉宾曾一同前去学习“以人为本”的照护理论及方法。回来后,就对燕达30余位核心骨干进行了长达4个月的系统培训。

那究竟什么是“以人为本”?首先要了解人,每个人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其个性是不同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不同的,乃至每个人的记忆、理解、健康情况等等都是不同的。这些特点综合起来,就是我们的人生故事。只有理解到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认知症长者(D)=个人性格(P)+生活背景(B)+身体状况(H)+认知能力(NI)+社交心理(SP)的结构组成。我希望这个结构可以印刻在每一位养老人的脑海里。

哪些因素会对认知症长者产生重要影响?例如他们的兴趣、友谊、工作生活、所爱或者曾爱过的人,他们居住过的和探访过的地方,学校生活和后期学习经历、希望和恐惧、喜欢和不喜欢的等等。

“以人为本”的照护概念是什么?PCC=V+I+P+S,V代表珍惜其价值,I代表个别其特性,P代表从其角度看,S代表积极其社交。即是:我们用什么样的价值观、如何去关注每一位长者的个性特征?是否从长者的角度去理解他们?当长者出现反应式行为时,采取应对长者反应式行为的方法是否正确?是否积极得让长者参与社交活动?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人本照护”的重要含义便是:在于作为独立个体的人所能做到的事情,而非做不到的事情。它基于每人皆独特,一切由此时此刻出发。

总结起来,“以人为本”的理念,正是个人性格(P)+生活背景(B)+身体状况(H)+认知能力(NI)+社交心理(SP)这5个纬度的延展。生活经历会影响着认知症长者如何适应自己及如何应对别人。他们的“生命故事”有助于我们理解他们为什么会做出某些特定的事情,或者说出某些特别的话。因此,了解一个人过往的经历,对理解长者现在的行为有非常大的帮助。

认知症长者“生命故事”只与认同认知症长者的人分享,这涉及到长者的隐私及尊重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将认知症长者当成一个“完整”的人,不要以第一印象来为其“贴标签”,更不要去随便假设他们处事能力的强弱,而是要真实的去接触、去了解。每位认知症长者都有其独特性,强调在一个人身上有效的介入和方法,未必适用于其他人。

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则是:认知症长者也可以有贡献,照护人员要认可不同长者可以具备不同的技能,协助个人识别对其重要的人际关系并加以维持,同步鼓励他们开发新关系。同时还要以弹性看待认知症长者,在他们不断变化的需求中,制定相关的有效措施。

02

从哪些方面评估长者

个人性格:

生活背景:

尤其是过往的成就,我们的团队在照护长者过程中发现,他们在聊到这个话题时认知症长者往往会非常开心。

身体状况:

口腔问题也是认知症长者不容忽视的一点。我们工作人员在实际照护中发现有位长者吃饭时候会吐掉一半,检查后发现是其咀嚼功能出现问题。我们针对此做了相应的饭食调整。这个案例也告诉我们,在很多认知症长者描述困难的情况下,就需要我们对其进行全面的评估。

社交心理:

燕达有一位入住长者,我们尊称其为“吴总爷爷”,他本身并不是企业老总,但他儿子这么称呼时老人家非常开心,所以我们就延续了这个叫法。这位爷爷有个特点,在用药过程中,越是熟悉的人越不容易喂药成功,但对不熟悉的人反而比较客气,因为他认同自己“老总”的身份,会努力让自己变得很有“范儿”,会对不熟悉的人保持足够的尊重。所以我们采用照护人员轮流照护的方法,很好解决了喂药难的问题。

03

案例分析

案例1:

某长者86岁,是一名老护士长。该长者最大的特点是爱跑动,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我们的护理人员与之聊天时,她经常会说:“你的牙齿很好啊”,当护理人员看手机时,又会说:“经常看手机对眼睛不好的”。在聊起这些之前从事的工作内容时,她会显得很开心,感觉很有成就感。而在日常其他对话中,该长者的表达其实是不清晰且带有情绪的。

所以我们在探望离开时,经常会对她说:“老护士长,我们要去开会了,您去不去呀”。老人会说:“我就不去了,你们去吧”,这种对话是非常顺畅且清晰的。这些所有的表现,都与老人既往的社会角色紧密连接在一起的,也就是老人的“生命故事”。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老人。

案例2:

某阿姨是家庭主妇,有4个孩子。该长者的特点是:特别喜欢娃娃。会在晚上给娃娃盖上被子,放在床上搂着入睡。在三个娃娃中,她最不满意一个小女孩娃娃,因为又瘦又小,最喜欢一个胖娃娃,喜爱到出门都会抱着。我有时遇到就会说:“阿姨,您这个娃娃真漂亮。”她听到后会非常开心。

我们在了解其“生命故事”时发现,阿姨自己本身以及她的孩子们,都是白净且富态的,这也是她如此喜欢那个白胖娃娃的原因。

案例3:

该长者刚入住时已经半年没有洗澡了。她的孩子在外出时就将其独自留在家里,所以老人与外界几乎是没有交流的。所以当我们照护人员为她服务时,老人反应十分强烈。入住一周内我们为其进行了评估,包括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等。

通过评估了解到老人之前是一位财务工作者,做事情一丝不苟,并且将钱看得比任何东西都重要,在外衣的内兜里会放一些备用钱。因此导致在入住第一天,照护人员想为她脱衣清洁时,她才会产生如此大的反应。所以我们采取将她衣物放在能看到的地方再协助其洗浴的方法,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

上午时我刚去探望了这位老人。当我夸她:“您今天好漂亮”时,老人也对我说:“你今天也好漂亮”。这就说明,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业照料以后,老人已经不再惧怕外人了。

04

【来认识我吧】评估

当长者入住机构时,我们首先要进行评估,从长者角度出发就是“来认识我吧”。从姓名到老人最喜欢的称呼,再到宗教信仰等等,都需要了解清楚。

机构要根据评估来确定认知症长者的各阶段照护重点。

初期:能力为主、居家为本、准备为先

中期:协助为主、社区为本、维持为先

后期:照护为主、机构为本、品质为先

————————————————————————

更多原创文章

请关注昱言养老的微信公众号(ID:Yuyanyanglao)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MoygG4BMH2_cNUgftr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