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天才作家蒋方舟:这几年我最讨厌的一个词就是“诗与远方”

2020-09-20   左岸枫

原标题:80后天才作家蒋方舟:这几年我最讨厌的一个词就是“诗与远方”

张爱玲曾经在她的作品《天才梦》的开头中写下这样一句话:“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其实一个人贴上天才的标签并不是什么好事,有人追捧,更多的是那些平白无故在生活中经历的刺痛与尴尬。

80后代表作家蒋方舟就是这样一位天才少女,她7岁开始写作,9岁写成散文集《打开天窗》,2008年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2009年获得第7届人民文学奖散文奖。加诸在她身上的光环太多,当然她所受的争议也更多。

时光恍惚,80后也已经不再年轻了,这位轰动文坛的天才少女也成长为了一个青年人,褪去天才少年的光环,以一种更为成熟的形象出现在世人的面前。

天才少女蒋方舟——写作中成长与痛苦

1999年,一本叫做《打开天窗》的书横空出世,在当时的文坛,激起了不小的水花,北大教授钱理群先生感叹道:“写得太漂亮了。”

那一年,9岁的蒋方舟用一种稚嫩而肆意的态度闯进了文坛,孩子世界的纯真与幽默藏在天马行空的文字里,也就是那一年,很多人认识了蒋方舟。

12岁时蒋方舟完成了自己的第2本书《正在发育》,孩子世界的所有事情,都可以在她的笔下变成天马行空而又妙趣横生的文字,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赞誉。

或许是写作让她和她的家庭尝到了太多的甜头,作为母亲的尚爱兰开始全心全意培养女儿写作的兴趣,小小的女孩儿笔耕不辍,在18岁之前接连出版了9本书,在多家报纸开设了自己的专栏,这一切为她贴上了太多天才的标签,在那个互联网信息上不算发达的年代,蒋方舟已然是家喻户晓的神童。

有人羡慕的同时,自然也有人批评,有很多人认为蒋方舟的人生是过早的催熟和“伤仲永”式的教育,蒋方舟的人生该走向何处,严格意义上来说,不是她所决定的,而是她的母亲尚爱兰所决定的。

因为蒋方舟的写作生涯是在母亲的恐吓之下开始的,母亲告诉她,小孩子如果不写作的话就会被警察抓走,与写作一同出现在她人生中的是害怕。

她获得了多大的荣誉,就遭受了多大的质疑,天才的成长总是伴随着太多别人无法想象的东西,她在批评与不怀好意中渐渐长大,直到她渐渐淡出了大众的视线,有人说那个天才陨落了,可是天才真的会陨落吗?

青年作家蒋方舟——要接受生活的琐碎

高中毕业之后,蒋方舟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清华降分60分录取一个学生,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这位一直习惯于用沉默来面对流言的天才少女第1次选择了反击,在博客上发表了《我没有被破格录取》的文章,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但是她依旧逃不掉被黑的命运,孤独的走完了她的少年时代后,渐渐的淡出了公众的视野,默默的将自己关在独属于自己的文字世界之中。

蒋方舟是与韩寒,郭敬明等人一起出现在文坛上的,他们三人代表面对文学的三种态度,很多人都习惯于将他们拿出来做比较,就连蒋方舟自己也明确表示过不喜欢郭敬明的作品,而喜欢韩寒的作品。

不知是少女的虚荣心作祟,还是真的喜欢,她似乎一直在有意的把自己的写作方向往严肃文学的方向靠,归根到底她讨厌的不是郭敬明的文字,而是郭敬明作为作家身上却有着商人的市侩与圆滑。

作为同一时期的作家,似乎只有蒋方舟在固守着自己的领域,与她一同出名的郭敬明已经拍了好几部电影,成为了知名导演,韩寒也开始做自己的电影,有了新的追逐方向。

而蒋方舟固执的坚持着自己的写作之路,她写下了新书《我承认我不曾经历沧桑》记录了自己的成长,也直言不讳自己在成长时期,面对作家身份的尴尬与无奈,在学校里,她是遗世独立的怪人,是鹤立鸡群的天才,在社会上,她也受到了无数的质疑与谩骂。

了解或者不了解她的人都会轻轻的感叹一句:“哦,原来是那个天才少女啊。”不屑的语气之中,多少带了点羡慕,却很少有人知晓她内心的苦楚。

好多人都觉得,这个从小在文字世界里挣扎徘徊的少女,一定是向往诗与远方的,琐碎而又充满烟火气的生活不适合遗世独立的她,直到不久前,蒋方舟在出席节目的时候,用一种平淡而又漫不经心的语气说:“这几年我最讨厌的一个词就是诗与远方。”

她说:“诗与远方,不应该与眼前的苟且截然对立起来。诗与远方就是眼前的苟且,眼前的苟且也是诗与远方。”这句话听上去多少带点哲理的意思,其实归根结底,不过是一个渐渐成熟的青年人,以一种洞若观火的姿态揭示生活的全部意义——要接受生活的琐碎。

平凡琐碎的温暖生活也是诗与远方

世界上没有纯粹的苟且和远方,走在深沟仰望夜空才是常态。生活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没有人的生活是十全十美的。

蒋方舟的观点或许代表了一大部分80后的观点,当我们渐渐厌倦了生活的苟且时,很多人都会想到逃避现实世界去追逐那所谓的诗与远方,远方在哪里?远方到底有多远?这是一个没有的答案的问题。

烟火气和梦想其实是可以并存的,没有人能逃避自己现在的生活,诗与远方不过是一个海市蜃楼的概念,我们庸庸碌碌的生存在这个世界上,人生的悲欢离合和痛苦从来不曾远离我们。

有无数人羡慕蒋方舟的生活,年少成名,一直生活在光环之下,外界加注在她身上的东西太多,生活本来就是一座围城,有人羡慕她,她又何尝不羡慕普通人的生活呢?

接受生活的琐碎与平淡,接受自己的平凡与庸碌,这才是生活教会我们的全部意义,平凡的人生未尝是不幸的,少女在文字之中无故流露出对平凡的向往,虽然多少带了点外界批评的故作姿态,但我们也能从她的字里行间读出了一些年少成名的无奈与忧伤。

少年时期向往着策马扬鞭去拯救这个世界,长大后却不得不认清这个世界的残酷,大多数的生活都是一地的鸡毛,哪有什么琴棋书画,接受生活给予的一切,在烟火中温暖而淡泊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