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祠”出宣传片了!缙云人,你值得骄傲!

2019-10-18   缙云旅游

它,历经千载,饱经沧桑;

它, 天人相与, 长盛不衰;

它,矗立江南,万民朝拜;

它,传承文明、福佑中华!

它就是位于浙江省缙云县、

被誉为“天下第一祠”的黄帝祠宇。

(完整版宣传片请移步“缙云智慧旅游在线”微信公众号)


黄帝缙云

祠立仙都



在这个星球上,有将近五分之一的人口是他的子民,他就是被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轩辕黄帝。

五千年前,他开疆拓土,身经百战,天下归心,一统华夏;他首创文明,初制度量,制冕作裳,千古流芳。华夏文明就此开启,神州古国自此屹立。



《史记正义》载:“黄帝有熊国君,乃少典国君之次子,号曰有熊氏,又曰缙云氏”。

相传,轩辕黄帝一统天下后跨江南巡,见此地山青水秀,风光优美,即在此铸鼎炼丹,驭龙飞升。后来,黄帝缙云氏之一部南迁定居于此,并把此地取名为缙云山。



为祭祀祖先,求得黄帝保佑,先民们在缙云山下建起了“缙云堂”,每年清明、重阳,先民们总是用最隆重的礼节来祭祀黄帝。

南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在《游名山志》中记载:“缙云山旁有孤石,屹然干云,高二百丈,三面临水,周围一百六十丈;顶有湖,生莲花。有岩相近名步虚……。古老云:黄帝尝炼丹于此。”



公元696年,武则天封禅嵩山,改年号“万岁登封”,并在缙云山所在地置一新县,县名冠以黄帝名号——缙云。缙云县从此成为中国版图上的一个行政区划,至今已历1300多年。

公元748年(唐天宝七年)6月8日,缙云山忽现“彩云仙乐、山呼万岁”之瑞,处州刺史苗奉倩上奏于朝。唐玄宗李隆基闻之大悦,叹之曰:“真乃仙人荟萃之都也”。遂敕封“缙云山”为“仙都山”,敕改“缙云堂”为“黄帝祠宇”,“周围三百里,禁樵采猎捕”。

公元1020年(宋天禧四年),宋真宗派大臣到仙都祭拜黄帝,并将祈求国运昌盛的“金龙玉简”投放到金龙洞。

公元1066年(宋治平三年),宋英宗下诏,以仙都“黄帝祠宇”为核心,进一步扩大建筑规模,并赐名为“玉虚宫”。



清末光绪年间,黄帝祠宇毁于战火,但民间祭拜却长盛不衰。

1998年,缙云县委县政府在原址重建了盛唐风貌的黄帝祠宇。从此,间断百余年的“天下第一祠”,重新恢复了清明节民祭、重阳节公祭的“春秋二祭”。2011年,黄帝祭典(缙云轩辕祭典)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祠雄南北

烁古耀今


缙云是黄帝文化自北向南传播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据中国先秦史学会专家考证和确认,缙云是目前中国南方唯一的黄帝祭祀中心和黄帝文化辐射中心、研究中心。

千百年来,缙云仙都的“天下第一祠”,留下了无数文人墨客寻根问祖的足迹,以及他们祭拜人文始祖、赞颂轩辕黄帝的词赋和诗文。



公元423年,谢灵运辞去永嘉太守之职,重游缙云,留下了千古名篇《归途赋》。

李白、白居易、沈括、王十朋、朱熹、汤显祖、袁枚等文豪巨匠,都曾在缙云仙都写下不朽的名篇。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留下千古名句:“黄帝旌旗去不回,片云孤石独崔嵬;有时风激鼎湖浪,散作晴天雨点来”,至今人们传诵不已。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神圣的纪念莫过于将诗文摩崖刻石。在黄帝祠宇周边,从唐宋明清至今的摩崖石刻有120多处,被誉为“半部书法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这些碑刻和摩崖题刻中,最具代表性也是最具书法价值的,是时任缙云县令的唐代著名书法家李阳冰撰写的“黄帝祠宇”。

在天下第一祠,可以祭轩辕、溯千年、寻根源、品楹联。黄帝祠宇内共有楹联120多幅,由全国各地和海内外华人华侨、台湾同胞撰写而成,是全国单体建筑中数量最多、表现手法最丰富的楹联大观园,饱含了华夏儿女对轩辕黄帝的无限敬仰之情。



一首首诗歌,一篇篇词赋,一处处题刻,一幅幅楹联,都凝固成永恒的历史,礼赞着轩辕黄帝的丰功伟业,镌刻着永驻心底的情感脉动,在缙云的山山水水中升华成不朽的绝唱。


文明永续

华胄同心


如果说,北方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那么南方的缙云仙都,就是先民放飞梦想的高坛。

无论星移物换,世事更迭,鼎湖峰下祭拜黄帝的香火从未中断。

索典知源,血脉相承千里共;

寻根问祖,乡音已改一家亲。

1998年缙云黄帝祠宇恢复“春秋二祭”,每年有大批的两岸同胞、海外侨胞,来到缙云、来到仙都、来到天下第一祠前,朝宗祭祖、追根溯源,表达着祖国一统、民族振兴的深沉夙愿。



怀祖堂内枝繁叶茂的姓氏树,结出了600多个姓氏的春华秋实。无论沧海桑田、斗转星移,无论身处何方、乡音已改,不变的是同根同祖、血脉相连的爱国情怀和复兴中华的共同期盼。

黄帝文化,辉映于历史长河,融入于秀山丽水。

缙云“天下第一祠”的黄帝祭祀活动,已成为凝聚华夏儿女、传承中华文明的一项重要活动。

纵横九万里,莫分南北西东都是中华故土;

上下五千年,休问张王李赵无非黄帝裔孙。



黄帝文化的薪火相传,为中华民族注入了灵魂与动力,鼓舞着各族人民团结进取,推动着当代中国在世界潮流中奋勇向前!

土木就的祠宇巍然耸立,人心建成的殿堂永驻心间。

黄帝祠宇,屹立千年,从未远去!


来源:中国•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大典执委会办公室&缙云发布

监制:郑荣

编辑:长鼻子大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