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这几天最期待的电影,不是古天乐、张家辉的《使徒行者2》,更不是鹿晗、舒淇主演的《上海堡垒》,而是刚刚拿下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寄生虫》。
电影导演是拍过《杀人回忆》等国宝级影片的奉俊昊,由青龙影帝宋康昊主演,但是这卡司阵容就让不少影迷期待。
以下是我个人观看《寄生虫》后的一点感悟。
金钱地位是否真的能决定一个人的品性?
这是我看完《寄生虫》后,困扰我许久的一个问题。
拿了今年戛纳金棕榈的《寄生虫》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顾名思义,电影讲述了一群寄生虫的故事,只不过那不是真的虫子,而是人。
身份地位悬殊的地下室一家和社长一家本不会有任何的接触,因一次机缘巧合,两家有了短暂相处的时间,而阶级差异的鸿沟,让地下室一家无法逾越。
哥哥的学长因要出国当交换生,于是请复读四年的哥哥来代替他去社长家做社长女儿的课外辅导。
凭借着妹妹高超的PS技术,哥哥拿着以假乱真的大学文凭,成功当上了社长家的课外辅导老师。
得知社长家小儿子喜欢画画,哥哥让妹妹伪装成艺术心理学专家,成功当上了社长小儿子的老师。
妹妹利用自己的小聪明,在社长司机开的车里留下了自己的内裤,导致司机被辞退,爸爸当上了社长的专职司机。
为了让妈妈也找到工作,一家人集思广益,设下一个圈套:女管家对桃子过敏,于是带着桃子接近女管家,声称女管家得了传染性重病。
于是妈妈成功当上了社长家的管家,一家人也成功寄住在了社长家。
在社长家为给儿子举办生日而外出露营时,家中的豪宅仿佛成了地下室一家的房子。
他们在豪宅里晒太阳、泡浴缸,吃着昂贵可口的食物,一大家子有说有笑,为自己能过上流社会的生活而沾沾自喜,而一场暴雨将他们打回了原型。
前女管家的突然造访,让他们知道了豪宅底下藏着一个秘密地下室,里面藏着前女管家的丈夫。
而不小心脱口而出的称呼,让地下室一家从威胁者变成了被威胁者。
就当双方争执不下来时,社长一家的突然回家,让原本错综复杂的事情变得更加难以收拾......
电影一波三折,情节反转不断。让你看时目不转睛,看完直呼过瘾,细细回想却五味杂陈。
这场闹剧将如何收尾?社长一家是否会发现地下室一家的秘密?这里不过多剧透,让电影告诉你答案。
贫穷是原罪吗?
电影里的地下室一家有多穷呢?
一家子的人全部都找不到工作,失业住在狭小拥挤的地下室里;
没钱办宽带,只能拿着手机到处去趁别人家的WiFi;
吃着寒酸的食物,遇到了突然拜访的客人否认正在吃饭;
靠兼职做叠披萨盒来赚外快,维持卑微的生活;
发现客人带石头来当礼物,而不是吃的,忍不住小声嘟囔了几句。
电影用区区几个镜头,几个片段就将穷困潦倒,失业待家,爱贪小便宜的一家人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了观众的眼前。
为了让一家人能过上更好的生活,地下室一家开始绞尽脑汁,不择手段,设下一个又一个圈套,却依旧改变不了贫穷的命运。
或许很多人会为地下室一家的不择手段而不齿,但在这个社会上,优胜劣汰,为了达到目的用一些灰色手段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如果我有钱,我会比他们还善良。妈妈自嘲式地用这句话来安慰自己。
假如社长突然回来,我们会像蟑螂一样立刻躲起来吧。因为不是属于自己的房子,地下室一家即使是在享受过程中还是会带着一丝恐惧。
就像蟑螂一样,只能生活在暗处,寄生在别人家。人一出现,灯一打开,就四处散去,见不得人,更见不了光。
贫富差距就像一面看不见的墙,你以为只要你足够努力,总能跨过去,但你错了,你永远跨不过去。
就像那暴风雨的夜里,逃跑的明明是人,你看到的却是蟑螂。
有钱人真的善良吗?
学长之所以会拜托哥哥去当家教,不是因为两人的交情够深,只是因为学长认为社长家的女儿不可能会喜欢上住在地下室的穷人,这样的人选对他的威胁最小。
学长将一块石头作为礼物送给了地下室一家,称说能带来富贵的名贵奇石。而暴雨之夜,那块沉重的名贵奇石却浮出了水面。
社长妻子给哥哥家教费时偷偷抽走了几张,却谎称家教费比原来的还要高。
社长与妻子做爱时,会要求妻子穿上之前别人遗留在车上的廉价内裤,而之前他们碰触那件内裤都要戴着手套。
社长一直有反复提到地下室一家身上的味道,面对这股地下室般的贫穷气味,社长和妻子选择皱着眉头,捂上鼻子,厌恶之情一览无余。
富人并非善良,也有各自的阴暗面,本质上与穷人并无多大区别,只是物质上的富裕他们看上去光鲜亮丽,更加体面。
电影结尾的镜头是哥哥买下了社长家的豪宅,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就当我们认为穷人也能翻得了身时,电影调皮的把下一个镜头切换到了原先居住的地下室,原来这一切都只是哥哥的美好愿景。
《寄生虫》将贫富差异巨大的现实状况摆上了屏幕,韩国是个财阀社会,1%的人掌握着社会90%的权利。
换句话来讲,有钱人家小孩一生下来的起点,是穷人家小孩努力一辈子都抵达不了的终点。
阶级贫富上的差异如同身上的气味一般,无法散去,如影随形。
你以为你可以体面做人,但你只能艰苦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