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9年最流行的几句话,一定有一句是“你的舒适区正在杀死你”。
总有人大声疾呼,你不能沉溺于稳定的职位、深耕的行业,你不能年轻轻轻耗尽家资购买的房子。
因为你会被危险的舒适区消磨意志,忘记了35岁危机、行业前景衰退,再没有跨地区、跨行业跳槽的勇气……
其实,也许你误解了舒适区。
01 杀死你的从不是舒适区 而是安逸心
2019年最著名的“被舒适区杀死的男人”,大约就是《小欢喜》里的方圆。
然而细究才发现,这是个经不起推敲的伪命题。
方圆在被辞退前拥有舒适区的一切特征,学历耀眼,专业对口,公司元老,却在工作岗位上得过且过。
于是成为公司并购后被开掉的唯一一人,并在随后的求职中屡屡受挫。
方圆的逆袭也似乎论证着“跳出舒适区”的正确性,他走投无路下去开出租车,却遇到贵人发掘出特长,跨行成为配音演员,成功逆袭。
看起来很美!然而略有职场经验的人都知道,除非方圆是个天生奇才,否则全无基础的他,是不可能打败无数受过十几年专业训练的科班演员,在配音行业大放异彩。
比起在配音届以业余挑战专业,方圆更可行的做法,是留在法律届里,主动降薪找个小公司做法律顾问,或者在线上开通个法律咨询付费专栏。
也许刚开始收入微薄,但比贸贸然扎入新行业要靠谱的多。
往前追溯方圆被辞职的原因,与其说是长久在舒适区混日子,倒不如说是他失去了进取心,却还没有获得享受安逸的本钱。
如果他在公司时主理过几个重量级案件,在行业内都留下了赫赫威名……
如果他在公司时精研法理案例,有强大的法律界人脉关系,出去应聘时眼光犀利,能干净利索处理掉企业碰到的问题……
相信他应聘时遇到的一定不是冷眼,而是其他企业的争相聘用。或者索性创业,以成为企业老总们非常倚重的法律顾问。
他从不需要离开专业领域,不需要从头开始,只需要在这个领域内专注地努力,直至达到一个高度,足够强大,足够自信,而别人很难挑战。
杀死我们的从来不是舒适区,而是一颗追求安逸、不思进取的心。
02 80%的跳出舒适 都是在盲从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经验丰富游刃有余的时候离职出走,“跳出舒适区”创业,成为中年人的新时髦。
我的师兄许帆,就是其中的一员。
许帆本是国内知名4A公司的首席设计师,构图新奇,色彩大胆,细节处理美轮美奂,是行业内知名的技术大牛。
然而33岁这年,许帆耐不住周围朋友们纷纷辞职创业的诱惑,果断辞职出走,开设独立工作室。
做老板听来风光,甘苦自知。许帆本来只负责设计,小团队有创意和文案,大团队有媒介和客户经理以及其他行政支持人员,所有工作有专人负责。
如今他却要一手抓起所有的工作,而且要从头开拓客户。每天睁开眼睛,就是沉重的经营压力。
大量的客户维护和行政事务占据了许帆的思考和设计时间,交出的作品质量明显下降,客户十分不满,来回返工,又进一步挤占了许凡的时间,损害了个人的口碑。
苦苦支撑了半年,赔了几十万,精疲力尽的许帆心不甘情不愿地关闭了工作室,回到打工的轨道。
有数据显示,我国每分钟就会诞生8家新公司,每天都有上万家新公司注册,大部分创业公司都将在3年内破产、倒闭,创业失败率高达80%。
以创业方式来跳出舒适区,风险十分高。
近年来,有个更温和的词出现在“跳出舒适区”的道路上,就是副业刚需。
在舒适的主业之余,开拓一门或者几门副业,用来增加收入,实现个人追求,听起来似乎十分可行。
然而真正操作起来才发现,实施副业将不可避免地挤占主业和休息的时间,影响工作效率和身体健康。
同时副业意味着你将以业余水平挑战别人的专业水平,除非你的副业是主业的延伸,或者收费特别低廉。
很多人都在坚持一段时间的副业后,或者因为精力无法兼顾,或者发现同样付出时间,投入在副业上远不如精进主业能带来更高的产投比。
最终仍然回到了自己的主业和习惯的节奏。
跳出舒适区,是对人生的积极努力,却更是对未来的冒险。
你否定的不仅仅是现在的结果,更是前半生的人生智慧,无数血泪挣扎的努力,用尽心力才结交下来的人脉累积。
除非你已经有了足够清醒的思考,累积了强大的实力,自信可以得到更好的生活。否则,请千万不要盲目跳出舒适区。
03 我们拼尽全力 不过是为了用舒适的方式过一生
曾经有人问蔡澜,如何走出舒适区?
蔡澜反问:“为什么要走出舒适区?”
提问者解释:“大家说,待在舒适区里,早晚会被社会所抛弃。”
蔡澜却说:“把自己已经取得的成绩和生活习惯妖魔化,真的是这个时代的悲哀。”
正如蔡澜所言,舒适区并非洪水猛兽,反而是我们孜孜不倦努力的成就。
初入职场,我们青涩懵懂,到处碰壁。于是我们勤学好问,刻苦钻研,为的是尽快熟悉业务,处理事情游刃有余,以更舒适的状态开展工作。
资历稍深,我们跳槽时更倾向选择同行业企业,HR也更喜欢招聘行业内深耕的人。
因为这意味着专业技能、工作经验和人脉资源能无缝隙过渡,以更舒适的状态适应新岗位。
买房置业,绝大多数人会选择在熟悉的城市,熟悉的商圈,首选是贴近工作场所或者目标学区。毕竟,我们买房的最终目的,是以更舒适的状态享受生活。
所有经过我们艰苦努力才达到的舒适区,都经历过无数次取舍,凝结着无数的心血,是我们不懈奋斗的奖赏。只有在舒适区,我们才能发挥出最好的状态。
比起跳出舒适区,深耕才是更好的选择。
几年前火爆的职场小说《杜拉拉升职记》里,描写了职场小白杜拉拉深耕舒适区大获成功的奋斗史。
她曾经是个懵懂的职场新人,在销售助理、行政主管间庸庸碌碌。
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她接触到了HR的部分业务。杜拉拉意识到,这是一个适合自己,更能增值自己的区域。
“倔驴”杜拉拉在HR领域从0开始,一路拼杀,从岗位职责都搞不懂的HR小白,到可以对销售们有指导作用的招聘专家;
从对薪酬绩效一抹黑的门外汉,自学成才做了500强的薪酬经理。
每一步她走的辛苦万分,每一步她却又走得稳定而坚持。终于有一天,她成为行业内很受认可的薪酬经理,距离HR总监仅有一步之遥。
而且她以多年来的职场经验,写成新书《毕业头三年》,销售火爆,支持她实现财务自由。
如果她没有在这个领域有足够的积累,如果她盲目跳出熟悉的领域,自己创业或者转行做其他,那么她也许会艰难很多。
著名自媒体人连岳曾说:“人性是追求舒适的,一味强调脱离舒适,人就会觉得格外辛苦,似乎为了进步,永远不能舒适,这样的话,进步又有什么意义?”
真正的舒适,绝不是在低配的生活里碌碌无为,也不是在无所事事中消磨时光,而是能满足自己的真正追求,能平静自己的上进内心,能让自己在擅长的领域,被尊敬。
这样舒适的一生,才是我们努力进步的意义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