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孩子「硬碰硬」還是做他們「靈魂導師」?3部高分動畫電影教父母「看」懂孩子

2021-01-24     中國網教育頻道

原標題:與孩子「硬碰硬」還是做他們「靈魂導師」?3部高分動畫電影教父母「看」懂孩子

FAMILY

孩子上興趣班鬧脾氣

在青春期開始注重隱私有了「小秘密」

追求自我、思想獨立,與父母「對抗」

……

寒假馬上就要來啦!

孩子在家

有「一百個」原因鬧矛盾

如何和孩子好好相處

同時給予孩子高質量的親子陪伴呢?

本文整理了3部高分動畫電影

內含幫助家長們「懂」孩子

化解家庭矛盾的「錦囊妙計」

和孩子一起看看

不僅能夠寓教於樂充實孩子的寒假生活

還能在影片中找到成為更好父母的答案

1

《心靈奇旅》

影片建立在一個反傳統「追夢敘事」的故事上,男主心懷爵士音樂夢,但由於現實壓力, 母親也不支持他,夢想和生活無法兼備。

直到一次意外,他的靈魂和身體分離,在遇到另一個名叫22的靈魂後, 獲得了母親的理解,重新找到人生方向。

01

認可孩子的情緒

比和孩子「硬碰硬」更重要

學跳舞鬧脾氣的孩子會被罵吃不了苦,退出跆拳道班的孩子會被訓沒有長性…… 即使父母苦口婆心地講道理,也很少有孩子會繼續堅持。

電影里也有類似的情況,一個吹長號女孩在老師的家門口憤怒地說要退出樂隊,覺得吹長號沒有任何意義,但聽到「沒錯,這些東西都爛透了,無聊透頂」時,卻慢慢平靜下來,思考後決定要繼續學習演奏。

其實, 當你認可孩子的情緒,接納他的情緒,他才會真正平靜下來,才能接受自己。甚至你不需要跟他講堅持的意義、付出的努力和會收穫怎樣的成果,他都會堅持下去,他只是需要被認可。

不要和孩子負面情緒硬碰硬,或許只需一句認可的話,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結果。

接納孩子的「壞」情緒,建立良好的教育心態,高情商父母會和孩子共同成長。

02

不對結果與目標抱有執念,

做孩子的「靈魂導師」

影片中,幫助「准」靈魂們找到火花的方法之一,是帶他們去一個叫做「一切之殿」的地方,讓那些即將成為靈魂的小糰子去嘗試和體驗地球上的萬事萬物。

而為人父母,又何嘗不是孩子的「靈魂導師」呢?

想幫孩子發現屬於他自己的生命的火花,就需要帶著他們去往這樣的「一切之殿」, 多多體驗,多多感受,不輕易設限地讓他們儘可能地去嘗試。

在這個過程中,不對結果與目標抱有執念,多與孩子聊一聊感受與情緒,幫他們去發現生活中那些令人心動的瞬間,就是在幫助他們找尋火花。只有真切地去擁抱生活,才能夠體驗到生活本身的美,平凡的人也有獨特的價值。

2

《尋夢環遊記》

該片講述的是一個關於夢想和死亡的故事,展現出「親情」這個關鍵詞的溫暖與力量,對家庭教育也有很大的啟發意義。

對孩子來說,能搞清楚「家」的意義,以及逝去的親人都去了哪裡;對大人來說,能搞清楚我們該給孩子怎樣的家庭觀,以及怎樣的愛, 父母、孩子間原本的小摩擦、小矛盾將在影片故事中消解。

01

關於孩子的夢想:

靜下心來聽聽孩子的聲音

「吉他沒了,音樂也沒了!」主人公米格爾一心夢想成為音樂家,但他的家族卻世代禁止族人接觸音樂,必須追隨家族的步伐,當一名老實的鞋匠。

其實,電影中的處境在我們身邊也不斷上演。 很多家長希望孩子能遵循大人所灌輸的行事準則,以「我都是為你好」的名義,扼殺孩子的每一個理想。

如果家庭的期待和孩子的夢想並不一致,孩子有自己的堅持,這兩個選項該如何選擇?該怎樣平衡?

每個人都擁有追逐夢想的權利,無論是純真的孩童,還是一路前行的你我。

儘管家長們的出發點是為了讓孩子過得更好,然而更多時候,我們或許可以坐下來聽聽孩子的聲音,為什麼他們會選擇這條路?他對自己的夢想有什麼規劃?

或許, 當我們靜下心來聽聽孩子的聲音,我們的心中也會有另一種答案。

就像電影中的奶奶,從來不願意聽米格爾講述關於音樂的任何說辭,甚至都不給米格爾彈奏一首歌曲的機會,就將米格爾全盤否定,這樣對孩子的傷害無疑是最大的。

作為孩子最信任的親人,如果我們都不能給他鼓勵與支持,誰又能更好地為他引路呢?當孩子的夢想與我們的想法背道而馳,我們或許應該 嘗試尊重孩子的選擇,並陪伴他一同前行,在他遇到挫折時給他鼓勵,在他為成功沾沾自喜時給他告誡。

02

關於愛的三重境界:

父母應該給孩子怎樣的家庭觀?

電影名為「尋夢」,其實是讓我們跟著米格爾—— 以一個孩子般純粹的視角去「尋根」,搞清楚我們應該給孩子怎樣的家庭觀,以及怎樣的愛。

誤闖亡靈世界的米格爾,要想重返人間,就得在天亮前得到亡靈世界裡自己親人的祝福,而 電影中親人的三次祝福,恰好對應了愛的三重境界。

第一次祝福的條件——永遠不許碰音樂

既然曾曾祖母為家族立下的規矩就是族人世代不再接觸音樂。因此,第一次曾曾祖母祝福完畢後,加了一個條件:保證永遠不許碰音樂。

「愛你就要護你一世周全」是曾曾祖母和她培養後代們的常識,至於孩子的夢想,那都是孩子氣的妄想。

這種「我是為你好」「以後你就懂」式的愛,其實不是愛,是綁架。即使大人們操碎了心,孩子也不一定領情。

所以,在人間,米格爾離家出走,因為「我不想有這樣的家」;在亡靈世界,米格爾也拚命躲著曾曾祖母,因為「家人不應該是互相支持嗎?可是你們永遠不懂。」

第二次祝福的條件——你要記住我們有多愛你

隨著米格爾在亡靈世界裡的不斷探索,他發現原來曾曾祖母當年也是一個非常愛音樂的人,只不過在家庭重擔下,不得已放棄了。

機緣巧合下,曾曾祖母重新唱響了她年輕時最愛的那首歌,竟重新找回了對音樂的愛,也打開了當年曾曾祖父留下的心結,也開始理解米格爾發自內心的愛與夢想。

這時的她,手拿花瓣,對米格爾說,「你永遠別忘了我們是一家人,我們有多麼愛你。」

米格爾玩不玩音樂,就讓他自己決定吧,她更關心的是,當米格爾接過了花瓣,接下來長達一生的時間,他們都不得相見,她 只希望,孩子能永遠記住她,既是對孩子的留戀,也是對「記住我」的渴望。

第三次祝福的條件——沒有任何條件

曾曾祖母的第二片花瓣,米格爾並沒有順利接到,天已經快亮了。 第三次,曾曾祖母拿花瓣祝福米格爾,只讓他儘快回到現實世界,然後強調「沒有任何條件」,沒有任何牽掛,只聽從自己的內心。

這種愛,是沒有任何條件的——我不期望你記住我,乃至感恩我。愛你,是我的本能,是我的需要。

從有條件的「不許碰音樂」到「回歸家庭」到「沒有任何條件」,因為「我們愛你」。

生命中什麼最重要?有人說,是家庭,是與家人難以割捨的親情。為什麼是家庭和親情? 因為家庭,是「無條件愛你」的港灣。

3

《瘋狂原始人2》

該片是2013年《瘋狂原始人》的第二部,講述了「咕嚕」家族繼續尋找新家園的故事。

全片以「親情」為主題,勾勒出的兩個父親的角色——不願意將小伊「讓給」蓋、和蓋共同獨立建立家庭的瓜哥,以及長期將女兒曉曉保護在城牆之內的菲爾,可以說是 典型的中國式家長的形象,孩子們也逐漸與兩個父親爭吵、渴望尋找自己想要的生活。

01

父母和孩子之間要有「邊界感」

影片藉助「蓋」的角色,不只一次地傳達年輕人對於自由意志和獨立空間的訴求—— 「有隱私才有人格獨立。」

父母保守的家庭觀念,以及年輕人嚮往自由和獨立的觀念,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追求,註定會彼此碰撞,產生火花。

費孝通在《鄉土中國》中,用兩個比喻,說明了中西方家庭關係的差異。

「西洋的社會有些像我們在田裡捆柴,幾根稻草束成一把,幾把束成一紮,幾扎束成一捆,幾捆束成一挑。每一根柴在整個挑里都屬於一定的捆、扎、把。每一根柴也都可以找到同把、同扎、同捆的柴,分扎得清楚不會亂的。

我們的社會結構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 我們的格局不是一捆一綑紮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塊石頭丟在水面上所發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紋。每個人都是他社會影響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紋所推及的就發生聯繫。」

這就是由「邊界感」帶來的差異,決定了我們是否能保持親密,又彼此獨立。

中國社會重親情和聯結,但卻缺乏界限感,這種文化語境,扼殺了家庭成員之間的「邊界感」,以及彼此的「獨立性」。

儘管在物理層面上,隨著城市化以及網際網路進程的推進,中國人的界限感已經大大增強,但在心理層面上,代際之間的邊界感仍然非常模糊。

如何界定個人空間和家庭空間,仍然是每一個家庭都逃不過的教育難題。

好現象是,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父母意識到,對孩子的過度安排和管束,不僅會破壞孩子的天性,還會阻礙他們適應現實世界,不利於孩子們充分實現自己的人生。

我們這一代人,大多數都是在這樣的家庭關係當中成長起來的,這無法改變,但我們絕對有能力,為下一代,提供更加自由健康的家庭環境。

而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分清愛的界限,引導孩子建立自我意識和心理邊界。同時鼓勵他們挑戰現實世界,培養獨立適應環境的能力。

只有讓孩子們做自己,他們才會獨立地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任。這種引導,才稱得上是高級的教育。

和孩子一起看看吧

找到如何解決矛盾

如何維繫家庭

如何愛的奧秘

本文綜合自:

1.中國教育報: 《年度高分電影<心靈奇旅>刷屏朋友圈!影片中的這些教育啟示,你應該知道...... | 教育光影》

2.中國教育報:《太火了!這部<尋夢環遊記>太適合家長帶孩子看了,裡面非同尋常的生命啟迪你告訴孩子了嗎?| 特別關注》

3.少年商學院:《 豆瓣8.2!這部最新的親子動畫,只為教會孩子如何勇敢做自己》

彭可馨(實習生) |編輯

中國網教育頻道 | 出品

此文為中國網教育頻道獨家稿件。轉載須經授權,並註明作者及來源,違者必究。

News

焦點 | 衡水中學學費曝光!憑什麼這個學校的學費這麼貴?

熱點 | 家庭教育法草案劃重點!家庭教育同樣需要「教育」,誰來教父母走向「合格」?

關注 | 科技部澄清學者論文造假!回顧學術不端,根源何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zwtVNHcBct9sAqDcir0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