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孩子才是對的呢?相信這個問題困擾了許多的父母。
前段時間,有一則暖心新聞,給了我們一個完美的回答。
江蘇連雲港的一名五歲男孩,在撿到五元錢後,跑著交到了警察叔叔的手中,步伐雖然稚嫩,但卻異常堅定。
本以為這件事就這樣過去了,但沒想到,民警為了鼓勵孩子拾金不昧的精神,第二天專門手寫了一張獎狀,並親自交到了孩子手中。
雖然獎狀並沒有那麼華麗,但對於孩子來說卻意義非凡;也許在以後,這會成為孩子人生道路上的指路明燈,在他迷茫時給予溫暖和光明。
感慨之餘,讓我不由得想起曾經看到過一個網友分享的經歷:
「很清楚地記得,小時候撿到一塊錢交給了老師,老師默默地把錢收了起來,什麼也沒說,從那以後,我撿到錢再也沒有上交。」
老師隨意而敷衍的態度,讓他把這件事牢牢記在了心底。
在我們看來,孩子的心智和思想都未發育成熟,他們的行為和想法無法引起我們的重視,甚至直接被我們忽略掉,其實這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現。
心理學家認為:「自尊心無可避免地會影響兒童的適應能力,低自尊的兒童比較容易感到無助、焦慮、自卑和不快樂。」
所以,好的教育,先從尊重孩子,保護孩子的自尊心開始。
1
傷害自尊心,會造成孩子的性格缺陷
中國少年研究中心曾對1000多名未成年人進行了調查分析:在家裡經常被打罵的孩子,其不良性格特點最為明顯,有25.7%的孩子自卑,22.1%的孩子冷酷,56.5%的孩子很暴躁。
之前也有教育界的專家指出:「貧窮不會帶來教育的失敗,但精神的虐待,一定會製造一個問題兒童。」
曾在書中讀到過一個真實的故事:
一個年近40的單身女性,在這三十多年來一直承受著抑鬱症的折磨和痛苦,究其根源,在於她五歲時的一段經歷:
五歲時的她,在偶然的一天尿床了,父母的第一反應,並不是去關心她、安撫她,而是對她說了十分羞辱的話:「別人兩歲都不尿床,你怎麼五歲還尿床?真是越活越回去了。」
父母短短的幾句話,讓她倍感羞愧,以至於當天晚上,她根本不敢去睡覺,生怕再犯同樣的錯。
結果,第二天她還是尿床了,父母十分生氣,認為她是故意的,便將她尿濕的被褥掛在院子裡,展示給鄰居們看。
從此,她便陷入了尿床的陰影中走不出來,不敢集體生活,不敢談男朋友,原本可以擁有美好的一生,卻毀於此。
原本尿床只是一件小事,只要父母正確的教育和引導,就可以避免。
而父母不但羞辱和責罵她,還將之公布於眾;這樣做深深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從而導致了其患抑鬱症。
詹姆斯·杜布森博士曾說過:「有千百種方法可以讓孩子失去自尊心,但重建自尊心,卻是一個緩慢而困難的過程。」
所以,作為父母,我們最好放下握緊的拳頭,擯棄那些責怪和辱罵,畢竟孩子的初衷也並不想犯錯,我們要給孩子改過的機會和成長的空間。
2
尊重,是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橋樑
紀伯倫曾在《先知》中說道:「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
的確,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擁有自己的人格;我們應該尊重他們的想法、意願和選擇,而不是把我們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
否則,不但會刺激到他們的自尊心,而且還會讓他們受到強烈的牴觸。
在電影《瘋狂原始人》中,咕嚕家族一家六口都生活在漆黑的洞穴中,爸爸瓜哥對外面的世界很恐懼,他總是對大家說:「恐懼讓我們活下來,永遠不要不害怕。」
電影中,大女兒小伊,是一個充滿好奇心的女孩,十分渴望去探索外面的世界,但瓜哥卻一直強烈反對小伊的做法,並告誡她任何新鮮的東西都是壞的、危險的,這讓他們父女之間逐漸產生了隔閡。
終於,在經歷了一系列的問題後,瓜哥發現女兒是對的,並跟隨女兒一起追尋到了光明。
電影中,當小伊表達對外面世界的好奇和向往時,瓜哥的第一反應就是否定加反對,並將自己對外面的恐懼強加在小伊身上,絲毫沒有考慮女兒的想法和感受,這才讓他們的父女關係產生縫隙。
一旦我們的教育里失去了尊重,就很容易讓孩子產生牴觸情緒,我們說什麼他們都聽不進去,只會一味地和我們對著干。
尊重孩子是一門學問,也是人生的一道風景,值得我們去探索和欣賞,希望我們都能成為「尊而優雅」的父母。
3
尊重孩子,從三個「不要」開始
大部分孩子的內心是非常敏感、脆弱的,自尊心是他們健康成長的重要心理因素。
那麼,在孩子犯錯時,家長應該如何做,才能避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呢?
1、不要和別人家的孩子作對比
相信大家從小就知道,有一個十分優秀的孩子,叫做「別人家的孩子」。每當孩子犯錯時,我們總是會拿別人家孩子的優點,對比自家孩子的缺點,希望能夠激發孩子的動力。
殊不知,「尺有所長,寸有所短」,這樣做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給孩子留下自卑的負面陰影,讓孩子感覺自己處處不如別人,從而感到無助和焦慮。
曾在微博上看到一位媽媽教育孩子的方式:
她的做法引發了很多網友的共鳴,想要孩子獲得真正的成長和進步,不是把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而是對比孩子的今天和昨天。
所以,各位家長們不要再沉迷於「別人家的孩子」啦,要善於發現自家孩子的優點,並給予鼓勵和肯定。
2、不要當眾批評孩子
如果想要摧毀一個孩子的自尊心,很簡單,只要當著很多人的面,不留餘地地批評他就可以。
前段時間看到一個新聞,一位老師總是當眾拍視頻批評孩子,並發到家長群中,讓大家評判。
這直接導致孩子不願去學校,甚至一提起老師就戰戰兢兢,不但沒有達到教育的目的,還對孩子造成了傷害。
其實,孩子的心靈是非常敏感的,很多家長認為只有當眾教育訓斥孩子,他才會長記性,其實並不然,這樣做,只會讓孩子懾於壓力不敢抵抗,更重要的是讓孩子自尊心受挫了。
我們應該把孩子當成平等的個體來尊重和對待,孩子生來就有權利得到尊重。
當孩子犯錯時,我們可以回到家私下和孩子溝通,問問孩子是什麼原因導致,再一同商量如何改正。
3、不要使用暴力懲罰孩子
很多家長面對孩子犯錯,解決方式很簡單,就是拳打腳踢或者語言攻擊,要知道,打罵孩子是對孩子自尊心最直接的傷害。
我們這樣做,只會讓孩子暫時屈服,但並不能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甚至還會出現逆反心理。
前段時間看到一個視頻,孩子只要不聽話或者犯錯了,家長就會用棍子教訓他,導致現在孩子根本不和爸爸說話,親子關係異常冷淡。
父母一味的打罵,只會讓孩子感覺到孤立無助,毫無尊嚴。
就像阿德勒說:「刻板、專橫的教育徒勞無益,它只能讓孩子疏遠教育者。」
所以,我們應該學會跟孩子做朋友,多聆聽孩子的想法,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從他們的角度出發,和孩子一起分析對與錯,教會他們明辨是非。
教育孩子,就如同「大禹治水」一般,疏導遠遠比堵截有用得多。
教育家李彥芳曾建議:執握「愛」的權杖的家長們,千萬不要「濫用」你們的權利,一旦使用不得當,將會是孩子一生的悲劇。
教育之路,道長且阻,父母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