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將建成的中國共產黨合肥歷史館裡,收藏有一份陳毅同志在1943年親筆題寫的「哀辭」。陳毅同志為何題寫這份「哀辭」?這份「哀辭」的主人又是誰呢?
安徽早期青年運動領導者
1897年,童漢章出生於合肥東鄉的童小郢。「因為我的祖父是一名前清秀才,在文學上有一定的造詣,一生以教書為業,父親自幼在其影響下,文、史基礎也比較深。」童漢章的兒子童本道在接受採訪時說。
據童本道介紹,童漢章少年時期,家境比較殷實,但到了十六七歲時,家裡突遭一系列不幸:先是父親中年去世,接著兩位兄弟又相繼離世。
這樣,家裡除了母親外,就只有三個尚在幼年的妹妹和一個染上鴉片煙癮的三哥,十多歲的童漢章不得不挑起家庭的重擔。「好在父親上進心很強。他始終不甘心埋沒於這個行將破落的封建家庭的日常事務中,努力讀書,終於在1918年考入了設在當時省會安慶的安徽法政專門學堂。」
一進入安徽法政專門學堂,童漢章就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的薰陶。而就在第二年,五四運動爆發。
消息傳到安慶,童漢章奮起響應,積極組織全校同學投入這場鬥爭中,並始終站在鬥爭的最前列。
當時為了加強對青年愛國運動的領導,全省各校決定成立安徽學生聯合會。1919年5月18日,安徽學生聯合會成立大會在安慶召開。會上,童漢章被選為安徽學生聯合會副會長。學聯成立以後,他和周新民,王步文等一起,領導了著名的「六二」學潮等安徽青年反帝反封建的一系列鬥爭。
在多次鬥爭中,童漢章也充分彰顯了革命大無畏精神和組織才能,從而成為安徽早期青年運動的領軍人物。
讓蔣介石「下不了台」
為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童漢章又於1924年東渡日本,就讀於東京明治大學。
而據安慶市相關黨史資料記載,在東渡日本前,童漢章就加入了安慶的第一個黨組織。在明治大學期間,他一邊刻苦鑽研馬克思政治經濟學,一邊積極參加政治活動。
1926年5月,國內北伐運動興起。在日本學習的童漢章聞訊後立即動身返回祖國。「父親回國後,先是在蕪湖第二職業學校作短期任教,與我黨早期地下黨員高語罕一起開展革命活動。
當年10月北伐軍勝利攻占武漢後,父親立即前往武漢參加北伐。」童本道說。而此時,國民黨安徽省臨時黨部暫設在武漢,童漢章是以共產黨員身份加入國民黨,並擔任安徽臨時黨部總幹事的。
1927年2月,童漢章從合肥趕赴安慶迎接北伐軍。在這期間,他與國民黨右派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甚至讓蔣介石「下不了台」:1927年3月20日,積極拉攏各種反動勢力的蔣介石到了安慶,於23日參加安徽省臨時黨部舉行的第一次全省代表大會的開幕式。
會上童漢章衝上主席台,當面遞給蔣介石一份傳單,明確反對蔣手下的特務頭子楊虎為省政府委員。
這使蔣介石十分窘迫,最終在坐立不安中提前離開會場。就在這年4月,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全國籠罩在白色恐怖之中,但童漢章仍在安慶堅持鬥爭,直到南京反動政府成立才撤至武漢。
也就在這年8月,中國共產黨在南昌領導了著名的八一起義,童漢章毅然由武漢前往南昌參加起義,並被革命委員會任命為宣傳委員會委員,隨革命軍一直到達廣東海、陸、豐地區,後因起義失敗,乘帆船避至香港。
童漢章在合肥成立第一個黨組織時的居住地
合肥城內第一個中共黨小組建立者
1927年9月間,童漢章由香港潛回上海,經上海黨組織派遣回到故鄉合肥。他這次回來可是有任務的,那就是籌建合肥黨組織。「父親當時居住在城內一個叫十棵椿的地方,也就是今天的省民政廳宿舍附近,以在當時的第六師範教書為掩護,積極籌建黨組織。」童本道說。
很快在9月下旬,在許繼慎等人的幫助下,童漢章建立了合肥城內第一個中共黨小組,他親任組長。中共黨小組成立後,童漢章和其他人一起積極開展工作,先後發展了20多名黨員。
史料記載,從1927年底到1928年春,中共合肥黨組織不斷壯大,由黨的小組相繼發展為中共合肥特別支部、特別區委,童漢章先後擔任特支書記、特區書記。
由於童漢章等人的積極努力,中國共產黨在合肥城內的活動逐日展開。童漢章所在的學校創辦了工人業餘夜校,有四五百名工人、店員、貧民參加學習。他利用這一陣地培養積極分子,擴大黨的影響;並先後在城內將理髮業、糕點業、木匠業、碾米業工人自發的經濟鬥爭逐步向政治鬥爭引導。
不長的時間裡,黨在城內的鬥爭就逐漸擴展到合肥西鄉、南鄉農民的抗煙苗捐和扒糧等鬥爭,威震合肥地區。
然而,正當合肥黨組織逐步壯大、黨的活動日益發展的時候,童漢章的身份卻暴露了,他不得不於1928年暑假前的一天倉促出走到上海、北京等地,開始了漂泊不定的生活,並與黨組織失去了聯繫。這樣一直到1932年。
1932年,童漢章重返安徽,當時有人勸他到國民黨政府中謀取官職,他斷然拒絕,發誓「寧可餓死,也不做國民黨的官」。
正如陳毅同志在「哀辭」中所說,他在革命困難時期,始終「保持其革命的人格」。後經友人介紹,他才在貴池鄉村師範和鳳陽鄉村師範教書。在他的革命思想影響下,他的許多學生後來都走上了革命道路。
童漢章烈士證書
「唯真理正義之是從」
1937年「七七」事變後,在這民族存亡的緊要關頭,蟄居學校的童漢章立即結束教書生涯,積極投身到了抗日洪流中。
他來到了六安,同周新民、張勁夫等在國民黨第五戰區民眾總動員委員會工作。該會系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組織,以共產黨人為核心的進步力量占絕對優勢。童漢章出任該會總務部副部長。從此,動委會的工作在江北大地上轟轟烈烈展開。
但到了1939年底,廣西軍閥李品仙出任國民黨安徽省主席。此人一上台後就多方製造摩擦,逮捕進步力量。
面對日益惡化的局勢,童漢章率領部分人員,突破國民黨頑固派的重重堵截,奔赴淮南抗日根據地,並在不久後成立的津浦路西各縣聯防辦事處任秘書長。
1940年4月,中共領導的合肥東南各區聯合辦事處在肥東王子城成立,童漢章受命兼任主任。他廢寢忘食地奔走於梁園、吳山、撮鎮一帶,深入各區、鄉政府,發動大規模的民眾抗日運動。這些都被消極抗日的國民黨反動派視為「眼中釘」。
1940年10月,李品仙部的一個團突然向我肥東地區發動攻擊。在敵、偽、頑三面環擊下,為保存實力,童漢章率部於11月撤迴路西根據地。第二年9月,童漢章被任命為津浦路西聯防辦事處主任,他積極組織、建立工、青、婦、文各抗敵協會,從事救災、墾荒,植樹、修築塘壩、開辦教育等根據地的建設,領導人民反敵偽掃蕩,受到根據地人民的稱讚。不久後,經人介紹,童漢章重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43年初,父親奉命赴延安學習,這可是當時許多人嚮往的聖地,因此他心情十分激動,還特地寫了日記。」童本道說。但後來因去延安的交通線被敵人發現,無法通過,只好奉命返回。
就在這年6月下旬,童漢章又接到了再赴延安學習的通知,但正當他準備行裝時,卻因積勞成疾,不得不養於津浦路東的盱眙縣大柳村。這期間,他與在此地休養的陳毅同志朝夕相處,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不料到8月初,童漢章又染上了痢疾,終在8月8日凌晨不幸病逝,年僅46歲。
陳毅題寫的《合肥童漢章先生哀辭》
童漢章病逝後,淮南根據地軍民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陳毅同志聽到消息後也十分悲痛,親筆寫下了《合肥童漢章先生哀辭》,在哀辭中稱讚童漢章,「以利國福民為依歸,唯真理正義之是從。」
來源:合肥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