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高質量發展調研④|全省鄉村振興綜合改革試點如何激發新活力?

2019-10-21     惠州農業農村

10月17日,是全國第六個扶貧日。全面實施精準扶貧方略和鄉村振興戰略都是我國新時代補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短板、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戰略部署,黨的十八大以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的全面實施,為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實施提供了重要借鑑。

去年3月,惠州被列為全省鄉村振興綜合改革試點,惠州市委十一屆六次全會提出緊抓鄉村振興綜合改革試點為契機,落實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五個振興」,推動鄉村振興走在全省前列。

今年以來,惠州農業聚焦於補齊鄉村發展短板,堅持鄉村振興黨建引領、規劃先行,重點圍繞「美麗鄉村建設」「三清三拆三整治」等工作,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污水處理、「廁所革命」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釋放出大量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空間及機遇,一幅生態美、家園美、產業旺、農民富的美麗鄉村畫卷正徐徐展開。



多規合一

規劃繪製鄉村美好圖景

田牌村,距離博羅縣城約6公里,到惠州市區僅20分鐘車程,交通便利,區位優勢顯著,加上毗鄰稿樹下水庫,豐富的水資源讓該村成為博羅縣優質水果種植基地之一,田牌楊桃和黃皮遠近馳名,而田牌山茶更是歷史悠久,半數以上村民以茶為生。

因為水生態良好,吸引市民前來遊玩,村裡興起了農家樂、民宿等鄉村餐飲旅遊服業。得益於其地理及資源優勢,田牌村被列為城郊融合提升類村莊建設目標,這類村莊最適宜發展旅遊。然而,在此之前,田牌村的產業發展並未發揮出其特色亮點,質量和效益不高,對村民收入和集體經濟帶動力不強。

「環境髒亂差,村莊道路、公共服務等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更重要的是,企業來村裡發展沒有合適的土地資源。」田牌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何日勝說。


田牌村被列為城郊融合提升類村莊建設目標,發展鄉村旅遊。


為了進一步捋清田牌村的振興目標,該村請來上海交通大學規劃建築設計研究院的設計團隊,從農房建築風貌管控、建設多規合一,及農村產業發展角度入手,針對田牌村莊建設短板及問題,整體謀劃未來十年建設發展藍圖。

通過規劃設計師兩個月的現場走訪,問題顯現了:村宅面積超標現象較為普遍,超過150平方米,甚至200平方米的宅基地比比皆是,壓縮了村道空間、公共區域建設用地面積,更消耗了土地空間資源。

出現這樣的問題,一方面是村民在建設過程中,缺乏對鄉村規劃的了解和認知;另一方面,也在於此前規劃的不統一,如土地總規、全域旅遊總規、生活污水處理總規、鄉鎮城規等,內容繁多且側重點不同,已不適用於當前鄉村振興戰略的整體推進,難以解決村裡實際存在問題。而這些,也是惠州鄉村發展面臨的通病。

「先整治後提升,一張藍圖繪到底。」惠州市農業農村局局長朱曉文說,重新制定的村莊規劃要充分融入土地利用、多規合一、產業發展、居民點建設、人居環境整治、生態保護和歷史文化傳承等工作中,堅持「先規劃、後設計、再建設」以及「沒規劃不建設,沒規劃不投入」的原則,挖掘鄉村閒置土地的資源,並處理好村集體資產問題,通過這些空置資源來支持農村一二三產結構的調整,實現融合發展。

如今,全市包括田牌村在內的1043個行政村和2812個50戶以上較集中自然村村莊規劃已全部編制完成村莊規劃,實現村莊規劃全覆蓋和多規合一,規劃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得到進一步提升。

聚焦基建

築牢鄉村轉型升級之基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涉及農村、農業的各個方面,是一項長期性工作,其關鍵在於把基礎抓實抓好,尤其是村容村貌、衛生保潔等方面。

今年以來,惠州全力推進鄉村環境整治,堅持問題導向,致力於鄉村「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深入開展美麗鄉村「三大行動」,推進「廁所革命」,農村人居環境得到全面提升。

在浩浩的東江岸邊,有一座古村——惠城區橫瀝鎮墨園村——正上演著破繭羽化的美麗轉變。墨園村擁有著圍門樓、墨園古井、大夫第、老書室、茂記大屋、英記大屋和義記大屋等10多座約350間清代古建築,是距離主城區最近、規模最大、保存較好的古建築群,歷史價值高,文化底蘊豐富。


墨園村擁有保存較好的古建築群,歷史價值和文化底蘊豐富。


把傳統農耕為主的墨園村轉型升級為鄉村旅遊勝地,一直是墨園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朱文傑的願望。然而,相比墨園村的歷史文化資源,其鄉村基礎建設顯得有些遜色。

今年初,村裡的油菜花盛開時,許多遊客前來拍照,遊覽古建築,爆滿的遊客量甚至導致了交通大擁堵,「停車位少、導遊、餐飲服務都未能跟上,這樣的農旅體驗差強人意。」朱文傑坦言,發展鄉村還是要從基礎做起。

確定了發展思路後,墨園村集中力量,拓寬道路、鋪設污水管網、建立污水凈化系統,並全面維護修繕古建築群,打響了一場轟轟烈烈的鄉村美化改造工程。

如今,墨園村內來回穿梭著工程車輛,各類基建項目緊密開工。按照計劃,今年內,村裡的主幹道將被拓寬至5米,並進行全面硬底化建設,村內還要鋪設約6公里的地下排污管網,串聯起530多戶村民,增設公共廁所2個,建設古樹花木場觀光旅遊景點等。


墨園村首個鄉村旅遊項目「墨園裡」開張營業,給鄉村旅遊注入了新活力。


8月,墨園村首個鄉村旅遊項目「墨園裡」開張營業,其在古屋建築基礎上,重新裝修改造成為集民宿、教育研學等為一體的綜合性農旅基地,為中小學及教育培訓機構提供課外遊玩和教育活動。整個暑假,墨園裡的培訓場次全部訂滿,給鄉村旅遊注入了新的活力。

墨園村是惠州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縮影。事實上,在這個過程中,許多細小問題還需要深入思考,比如一些村莊把村裡的小溪污水整治好了,建立了污水設施,但上游源頭問題沒有解決,河流污染依然看不出實效;在「廁所革命」中,如何實現糞便無害化處理,如何實現雨污分流等,都是需要探索的內容。

朱曉文表示,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與人居環境整治密切相關,需要在科學規劃指引下統籌開展,在垃圾處理方面,將重點放在解決保潔員制度上,實現由村級管理到鎮環衛所統籌的轉變;在污水處理方面,將出台便捷實惠的建設管理模式指南,避免建後失管現象的發生。

黨建引領

村民齊心共建美麗家園

村民是農村環境整治的受益主體,也是重要的參與者。「沒有村民的參與很難實現鄉村全面的振興。」朱曉文表示,要發揮基層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調動起村民主動參與的積極性。

在惠東縣鐵涌鎮油麻地村,黨建引領的作用正在顯現,村民共建美麗家園的願望形成了合力。


惠東縣鐵涌鎮油麻地村,村民經常聚在議事亭共商村務。


「大家平日生活有什麼難處,儘管提出,在環境衛生治理方面有什麼好的建議,也請踴躍發言。」在惠東油麻地村內的一株樹齡上百年大榕樹下,綠蔭如蓋,村委會主任陳耀宏常常召集村裡人舉辦這樣的集會,大家圍坐在一起有說有笑,在輕鬆的氣氛中,很多村內重要事務得到了村民認可和推進。

村裡大小事務要和村民溝通再執行,這是油麻地村近兩年來形成的常態化村務工作流程,也是該村緊抓黨建工作的縮影。

「以黨建『四化』工程引領鄉村振興,讓基層工作開展的更為暢通。」鐵涌鎮委組織委員羅導華介紹說,油麻地村通過規範化、智慧化、協同化、法治化的黨組織建設,形成了鄉村振興戰略推進合力;同時,該村還引進了智慧黨建項目建設,將黨員學習教育、黨務公開、黨建動態等,通過廣電網絡系統以及戶外大螢幕向全村傳播,並對全村公共領域24小時進行監控,實現了黨建工作智慧化。


油麻地村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設置「黨員責任崗」,劃定出綠化、環境衛生保潔責任的包干區。


走在油麻地村的鄉間小路,一塵不染,放眼望去的另一邊就是內陸海考洲洋,海天一色間幾隻白色鷺鳥低空掠過,自然風光與鄉村人文完美交融,「鷺鳥天堂,最美漁村」,油麻地村魅力十足,名不虛傳。

當前,油麻地村正積極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通過實施黨建「四化」等工程,組建鄉賢理事會,積極發揮黨建先鋒和在外鄉賢的優勢和作用,村民參與整潔家鄉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

「在徵求黨員群眾、村民代表、鄉賢理事會成員的意見後,將人居環境整治、鄉村保潔等納入村規民約,既提高了群眾參與鄉村振興的力度,又確保村規民約有更強的執行力。」陳耀宏說,村內還自發成立了「鄉村振興三清三拆先鋒隊」「搶險應急先鋒隊」和「愛心公益先鋒隊」等民間組織,形成了美麗鄉村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被稱為「鷺鳥天堂,最美漁村」的油麻地村魅力十足,自然風光與鄉村人文完美交融。


為了將環境整治工作落實到位,該村還將黨員責任分區分片,設置6個「黨員責任崗」,劃定出綠化、環境衛生保潔責任的包干區形式,進一步增強了黨員的身份自覺。

「保持房前屋後和室內清潔整齊;保持村莊整潔、美化;保持河道、溝渠潔凈;保持公共設施完好……」在村委會門口,《致油麻地全體村民的一封信》非常顯眼。此前,該信已被印發至每戶村民,成為村民的「日常生活準則」。

觀察眼

面子、里子都要美鄉村才能長久美麗

鄉村振興中的重要內容就是以人居環境整治為突破口,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事關對外形象,事關人民福祉。對於惠州這座歷史文化深厚、傳統嶺南城市來說,走具有惠州特色的高質量發展新路,補齊農業農村基礎設施短板、改善鄉村宜居宜業環境便是第一步。

近一年來,惠州的鄉村大地掀起了轟轟烈烈的環境整治殲滅戰。從清理溝渠淤泥、拆除亂搭亂建違章建築、舊廢棄豬牛欄、危舊房,再到設立衛生處理轉運機制,規劃建設污水處理裝置等,惠州鄉村從上到下可謂一鼓作氣,幹勁十足,也得到了可喜的成效。

然而,鄉村美在某種程度上並不能與農民富畫等號。如何把美麗資源轉化為美麗資金,如何把輸血振興轉變成為造血致富,不僅僅需要鄉村面子美,更需要鄉村裡子美。

在筆者走訪過程中,很多建設得很美的鄉村依舊面臨著難題:垃圾轉運制度不長久、農村用水排水問題不夠徹底、鄉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很難滿足未來項目的開發運行……基礎不牢、里子不美,社會資源和資金便很難獲得投資鄉村的信心。

以農村「廁所革命」來說,農村廁所「三分在建,七分在管」,需要更大膽的鼓勵引導各地結合實際,採取多樣化的運作方式,比如支持企業或個人進行改廁後的檢查檢修、定期收運、糞液糞渣資源化利用,推進農村戶廁、公廁等建設與改造,研究制定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專項行動的指導意見等。

此外,在環境整治過程中,也要把鄉規民約的完善和實施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鄉村是人情社會,只有強化村民的自我管理,健全村民之間監督機制,才能改變村民的習俗,讓鄉村環境得以長久美麗。


博羅縣觀背村以「壁畫+文化」的形式讓村容村貌發生翻天腹地的變化。


聲音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農村發展研究所副所長萬忠:

重點抓好「人、地、錢」三要素整合

惠州鄉村振興從規劃到基礎設施建設的做法,從全省角度講具有積極的示範和借鑑意義。目前,廣東省內六成以上鄉村還沒有做出較好的規劃,如果不重視規劃先行的話,很容易出現「有新房,沒新村」的狀態,鄉村發展依舊是一潭死水。

在鄉村規劃設計過程中,除了科學合理設置功能區、多規合一外,還要注重村民的集體意願。以村宅建築為例,鄉村建築是鄉村文明和文化的具體體現,對惠州而言,村宅建築規劃既要依據於嶺南建築的傳統特色風格,更要遵從於村民群眾的意願和建議,調動群眾的積極性,避免誤入「一刀切」的歧途。

惠州是廣東主要的農業產區,特別是供港蔬菜的主要基地,在產業興旺方面應從三個層面下力氣,在縣級層面緊抓產業園建設,在鎮級層面緊抓一鎮一業,在村級層面要做好一村一品,三個維度同時推進。另外,鄉村產業還可以從傳統、新興、特色三個角度考慮,不同的產業才有不同的推進的策略,傳統產業要做優、新興產業要做強、特色產業要做大。

當前,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大框架下,惠州農業農村的未來具有絕佳的發展空間。在接下來的鄉村振興推進中,惠州還應該進一步把握「人、地、錢」三要素的協調並進,比如做好人才向鄉村引進的政策扶持、傳統農民向新型職業農民的轉變教育培訓、盤活農村各類型土地、並為社會工商資本的流入創造更優條件等。


來源:南方日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zsr67G0BMH2_cNUgeDF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