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熬得過,出眾!熬不過,你是誰?

2019-12-20     黃猛銅仁報道

「熬」這個字,單獨使用的時候意為將食物或者藥物放在水中,用火煮。而作為詞彙使用之時,常常用「煎熬」一詞,比喻生活上在經歷困苦折磨。既然有了火又有了水,那真是」水深火熱「的生活,能不」煎熬「麼?能不痛苦麼?我從來沒聽說過誰想過上」煎熬「的日子。但現實中一個很有趣的情況是,那些大有成就者,往往都是」熬「出來的。



兩千多年來,孔子被我們奉為聖賢,可是若沒有這樣一個人想出的政策,那麼局面定會大不一樣。這個人就是董仲舒,他向漢武帝提出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並且得到了採納。從此之後,儒家學問再也不是當年被秦始皇」焚書坑儒」的場面,而是成為了聖賢學問。董仲舒博覽群書,學問非常大,為漢朝立下了巨大的貢獻。而董仲舒的學問如此豐富,真是「熬」出來的。董仲舒家裡有很多書籍,為了讀書,董仲舒常常廢寢忘食。他的父親看兒子讀書太認真,這樣子不休息一樣怎麼行呢?於是給兒子建造了一個小花園,花園就在董仲舒的書房旁邊。花園建好之後,董仲舒的家裡人都很開心,在裡面玩耍。可是董仲舒,三年中竟沒去過一回花園,不分晝夜的研究學問。就算在今天,高等學校的高材生們在學習時間外,還有很多自己的課餘時間供自己打遊戲、看電視劇。可是兩千多年前的董仲舒三年來,未踏進過近在咫尺的花園半步,將所有的時間都用來做學問,所以有了極高的造詣。這是何等的定力,何等的「熬」啊!



在更早的春秋時期,還有一位君王,更是「熬」的典範,他就是越王勾踐。在吳越兩國的戰爭中,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所打敗,並被送到吳國做奴隸,伺候吳王。堂堂一國之君,每日都要討好另一個國家的國王,過著階下囚般的生活。三年後,越王勾踐被吳王釋放回國。可是勾踐卻不敢忘記那屈辱的日子,他沒有選擇重新過上錦衣玉食的生活,而是選擇了繼續「熬」下去。勾踐每天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前都要嘗一口苦膽,但這過的是何等的苦日子啊!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終於將吳國滅掉,一雪前恥。



古代書籍非常昂貴,而董仲舒家裡如此多的藏書,想必條件非常好;而越王勾踐更是一國之君。所以無論是董仲舒還是越王勾踐,都不必選擇「熬」這條艱辛的道路。但是如果不去「熬」,他們的人生又會怎樣呢?可能董仲舒不會進入史書,越國可能被吳國滅掉。佛說:」眾生皆苦。「現實也的確如此,你不是這種苦,就是那種苦。而像董仲舒和越王勾踐這種人,選擇再苦點。反正都苦,他們索性就把人生「熬」地漂亮些。



漂亮的人生其實就像熬中藥一樣,在火的淬鍊下,熬出精華,丟掉廢渣,雖然過程艱難,但最後得到的,是有用之物。那些熬不過去的,接受不了火的淬鍊的,就是廢掉的一鍋藥。看看那些從小就嬌生慣養的孩子,熬不過生活之苦、學習之苦的,長大後,都成為了「巨嬰」。而那些熬得過去的孩子,個個都撇去了雜質,成為了棟樑之才。李白說:「古來聖賢皆寂寞。」是的,哪個聖賢沒在寂寞中度過過?沒熬過那漫漫長夜呢?哪個聖賢又是不花一點功夫就功成名就、流芳百世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zb_wIW8BMH2_cNUgTf7U.html












朱 熹 教 子

2020-04-19






唐朝十大名相

2020-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