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平如:「我們都是平凡的人,只會平凡地愛」

2020-04-05     Lens


在美棠去世12年後,平如也離開了——4月4日上午,《平如美棠》的作者、99歲的饒平如在上海瑞金醫院病逝。
當初美棠離開時,因為怕她在墓地太寂寞,饒平如一直把她的骨灰盒留在他們的房間裡,上面別著他們新婚一個月時的合影,「等我走時,也要一起帶走。」
在這12年里,他說自己一直在想她。現在,他們重聚了。


這段愛情廣為人知,是因為妻子離開後,饒平如難以排遣自己的思念,遂決定把他們的故事畫下來。
這些畫結集為《平如美棠:我倆的故事》。他在畫冊里抄了楊絳《我們仨》里的一段話:「人間沒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夾帶著煩惱和憂慮。人間也沒有永遠。我們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個可以安頓的居處。但老病相催,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盡頭了。」
他說是到了晚年才明白,白居易所說的「相思始覺海非深。」

饒平如寫給Lens讀者的贈言


饒平如出身黃埔軍校,在抗日戰場上出生入死,又從1958年開始歷經22年的「勞教」,經歷如此坎坷,但他說起人生,卻最喜歡說,「人間很美的,樂趣也多得很」。
下面的文字,記錄了他晚年生活的片段,和他難以忘懷的回憶。

「我們都是平凡的人,只會平凡地愛」


饒平如的房間,和許多失去老伴的人的房間很相似,床上原來老伴睡的那一半,已經被書本和雜物占滿了。


有時大貓「阿咪」也臥在上面,似乎提防有人來偷,蹲著蹲著就睡著了。



阿咪是饒平如和老伴毛美棠一起養的。它原先與美棠最好:她赤腳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它就蜷在她腳上給捂暖。
2008年美棠去世,饒平如開始照顧阿咪。「我每天給它洗臉,擦身,它不願意。什麼態度嘛。」他說。
有人來訪或者出門做採訪,饒平如都會特意戴起一枚金色戒指。記者柴靜曾問那是不是他買給美棠的,老人誠實地說:「沒有,錢都在她手裡,從來沒買過!」
戒指其實是家裡條件寬裕後,美棠自己花錢買的。臨終的時候,她摘下戒指交給孫女舒舒,說:「交給爺爺去,交給爺爺去。」


「她是知道自己不行了……所以我去哪裡都戴著,表示她也來了,看過這個世界了。」他說。
1948年成婚,到美棠去世,60年歲月,相戀、結婚、摩擦、為人父母、分別、生病、失去,饒平如和美棠經過的,不過是一對普通男女所經過的一切
美棠去世後,他相思成疾,於是細細熨帖出隱藏在生活褶皺中閃亮的生命歲月,將他們的照片、故事、書信、碎片記錄,整理成幾十個檔案冊,填滿了書櫃。
檔案冊里的內容,曾被結集成一本名為《平如美棠》的小書。豆瓣讀者「於是」看了這本書,說:「原來,人可以把愛過的人記得這麼牢、這麼細。


第一次見面時,她8歲,他11歲。美棠被帶到家裡做客,「像客人一樣,見了一個下午」。
26歲,饒平如被父親帶到美棠家位於臨川的老宅相親。進門時,看到一個二十多歲的女孩對著鏡子塗口紅。見面時父親把一枚準備好的戒指交給美棠,婚便定了。
平如後來問美棠決定訂婚時的情形,她記得表兄毛貽蓀說:「嫁給平如好哎!平如好看哎,平如的眼睛很漂亮哎!」
訂婚後,平如與美棠短暫相處了一段時光。在返回部隊的途中,平如突然發現自己內心的奇妙變化:「在遇到她以前我不怕死,不懼遠行,也不曾憂慮悠長歲月,現在卻從未如此真切地思慮起將來。」

一對新婚夫婦。饒平如在照片背後寫著:1948年8月我倆結婚,9月攝此照於江西撫州。平如時年27歲,美棠時年24歲。


婚後的日子,「玩啊,吃飯啊,看電影啊,她是個天真愛玩的人……回憶起來,每一分鐘都是好的」。
相愛的人有說不完的話,他們用故事填滿不相識時的空缺。美棠講她小學課餘時,如何踩著地上代表優雅步伐落腳點的地磚走路,爭取成為一名窈窕淑女,平如則講戰爭中的經歷。
對平凡人而言,生命中許多細微小事,並沒有什麼特別緣故地就在心深處留下印記,天長日久便成為彌足珍貴的回憶。

饒平如的畫。在安順,平如和美棠住在一個六角亭里,四面有窗。


五個孩子相繼出生。1958年,饒平如到安徽勞教,去了22年。
這期間他每年回家一次,其他日子就靠信件和美棠交流。

在安徽勞教,每年春節回上海,他都要買上雞蛋、花生、黃豆、油等,用扁擔挑上火車,期待妻兒開門時的歡喜



美棠事無巨細地給他講家裡的開銷情況,講哪個孩子得了90分,哪個又感冒了,或者囑咐平如再往家寄些糧食。
「上班了!我們好,勿念。祝你,好!」「你那裡涼快了嗎?工作一定很忙……我要洗衣服了,就此擱筆。」每封信都這樣匆匆結束。

美棠的信:「你看看盒子能放下嗎?糧票20斤查收。」



22年,他們從未產生過彼此丟棄的想法。有一次美棠來信說,她已想好,待孩子各個成家立業,她就搬去安徽,和平如一起共度晚年。
平如再回到家,已經是57歲的老人。多年奔波終於換來一段恬淡的歲月,而他們最好的年歲已然過去了。

饒平如畫。「在安寧中感受幸福」。



平如有許多關於老年夫妻相處之道的故事。有次一家電視台請他去做節目,讓他講講愛情保鮮的秘訣,他說:「我就是什麼都不想管,放棄話語權。家裡我沒話語權,我就是傻裡傻氣的。」
他還說,不要和妻子吵架,哪怕道理在你這邊,「你有理,可是你無情」……

夏天的早晨,兩個人一起剝毛豆。後來被饒平如畫成了畫。



還有就是「保持幽默感」。「我們總是互相調侃。」平如晚年學畫畫,美棠嘲笑他:「老早學畫,畫能賣錢咧,現在學有什麼用啊!」
美棠讓平如給孫女買「牛康(New Concept)」練習冊,平如買了本《新概念》回來,美棠罵他什麼都干不好,他笑她不知道「新概念」就是「牛康」。

饒平如畫。「一個難以答覆的問題」。



孫兒們考學啦,畢業啦,工作啦,戀愛啦……美棠和平如的老年歲月就這麼伴隨著匆匆滑過。
2004年,美棠得了嚴重腎病,之後4年,平如在家給她做腹膜透析。四五秒鐘完成腹腔管與引流管的連接,平如一次都沒失手過。
美棠患上老年痴呆,他說:「我方才大吃一驚:她是真的糊塗了。也是那一剎那,我心裡覺得一種幾十年分離也從未有過的孤獨。」

饒平如畫。美棠「最後的一滴眼淚」。



2008年,美棠病重過世。
平如畫了幅畫,色彩斑斕的背景中,兩個小小的年輕男女手牽手,無憂無慮地對著天空揮手。

畫上有首詩:

這只是朵雲彩,曾在我生命中徘徊;生命雖有限,但願雲彩常在。怎將雲彩留待?用畫筆將她記載。我空空的來到世間,只有這些最愛。


借著和美棠的愛,他對愛情本身有什麼想法?聽我們這麼問,饒平如在紙上寫下幾個字:
「『一見鍾情』,是好的,但還不夠,還要『終生眷戀』……我和奶奶(美棠)的愛,是非常平凡的愛,因為我們都是非常平凡的人。
在人生中途的22年里,饒平如沒能陪美棠度過,沒能給她舒適的生活,讓他心裡一直很難過,畫出他們的故事,則讓他的心裡得到一些寬慰,並讓餘生安靜地在思念中度過。
「爺爺直到入院前,每一天都是安寧圓滿的日常生活,」他的孫女饒欣欣說,「只是今年的年夜飯因故取消後,再沒有機會補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zYozS3EBrZ4kL1VipCR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