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大於故事,胡歌新作究竟講了啥?

2019-12-16     我為人民看電影

19年年底好片扎堆,讓眾位看官挑花了眼。

有那麼幾部電影,自然也就被列進了,12月電影的必看清單。

以電視劇成名的胡歌一直是流量與質量的代名詞,最近幾年他也有進軍大銀幕的趨勢。

但電影不同於電視,電影將故事和人物完整的濃縮在了短短的一兩個小時里。

不誇張的講,人物在電影中的一顰一笑,可能都需要細細揣摩。

《攀登者》後,老胡再度向電影市場發起挑戰。

《南方車站的聚會》豆瓣評分7.5,超有質感的海報,引人注目的主演陣容都是吸引人們走進電影院的理由。

電影是好電影,但是就是沒太看明白。

這是桃子在影院觀看電影《南方車站的聚會》時,也是很多人觀影后的結論。

明明網上很多影評人把它夸上了天,怎麼電影最後的觀感有點讓人蒙圈呢?

造成分列式評價的原因,其實不是大家的觀影過程有了偏差,而是電影本身就沒有在故事、內容乃至人物塑造上深究。

文藝片的觀看過程,十分需要導演與觀眾的默契。

更何況是,導演刁亦男的影片。

他在2014年導演的電影《白日焰火》也出現過同樣的口碑差異。

《白日焰火》劇照

喜歡的人愛的瘋狂,不喜歡的人棄之如土。

《白日焰火》劇照

同樣的鏡頭,有的你一眼就會覺得精彩,有的卻需要細細揣摩才能品出味道。

很多憑藉主演胡歌的名號走進影院的朋友,一時之間難免不太容易接受這樣的展現形式。

但不論當年評價如何,時間終歸證明了《白日焰火》在中國影壇的影響。

《白日焰火》獲金熊獎最佳影片

多次入圍國際電影節的刁亦男,在電影風格上頗有幾分先鋒派味道

不同於張藝謀、陳凱歌、姜文等五代導演對家國民族的思考,作為第六代導演代表之一的刁亦男,思考的更多是圍繞人本身,去表達自己想要表達的。

刁亦男電影中的黑色,並不著眼於劇情的推理。

與社會現狀沒無關,刁亦男更注重在電影中的氛圍塑造

可以是霓虹色的燈光布置,也可以是下一秒的叉車爆頭。

為了這種氛圍的塑造,導演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視聽的布置上。

為了更好的視覺效果,更是不惜以犧牲敘事為前提。

拋去劇情和人物關係,這就是一場單純的視覺盛宴。

剛剛出獄不久,周澤農(胡歌 飾)又很快卷進了一場黑幫爭奪地盤的火拚。

雨夜錯殺警察的他逃逸,被警方大力懸賞三十萬

兩個小時的時間裡,導演展示了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

用這三十萬的利益,牽出了很多人心底的慾望。

黑色類型的影片,往往很少將善與惡明確區分。

它們所展示的往往是那些小人物,在社會洪流中的無奈選擇。

這也是所謂的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

作為黑幫戲份很重的影片,電影《南方車站的聚會》並沒有刻意去描繪他洒脫的江湖義氣,而是將更多的將戲份用於展示人心底的慾望與兇狠。

大讚《南方車展的聚會》的朋友,多半是為他的場面調度和視聽設置所著迷。

有人說,電影的幾場追逐和打鬥是可以記入中國電影史冊的。

的確,在刨去劇情部分的細緻刻畫之後,電影在視聽方面終於可以大展拳腳。

剛剛出獄又失手錯殺警察的周澤農,在精神上其實是有些飄忽的狀態。

還未來得及熟悉身邊已變化了的環境的他,被導演用霓虹般的燈光所描述著。

夢幻且神秘。

有人認為,電影的核心應當就是故事,無論導演的表現手法多麼絢麗,最終都應該回歸對於故事的敘述。

也有人認為,電影終究還是視聽的藝術。

新的時代,需要出現新的表現模式。

這種模式和故事無關,就是純粹的視聽享受。

綜合這兩種觀點,桃子認為,其實不必過於保守。

獨立影片出身的刁亦男,不同於商業片導演,他有著一套自己對於電影的見解和想法。

這樣的表現方式,也並不是每個導演都可以駕馭的,我們實在不必對藝術的百花齊放過於苛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zVhic28BMH2_cNUgiMK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