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都平等了,為啥談戀愛時大多數還是要男追女?

2019-12-25     科學求知者

談戀愛是我們每個人一生中都少不了要有的一次經歷,兩個人在一起甜甜蜜蜜,共同創造美好生活。

其實,談戀愛說白了,根本目的還是結婚生子,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說,是人類繁殖種族的一種比動物高級一點的手段。

我們發現,或者說我們從懂得談戀愛這件事的那一天起,就知道一個事實:大多數情況下,女孩是矜持的一方,男孩是主動追求的一方。有些男孩有「天賦」,追求女孩很容易;有些男孩就比較難,追得天昏地暗,最後和心愛的女孩一起走上婚禮殿堂——他還只是個伴郎……


說好的男女平等呢?

其實,不僅僅是人類,動物界也是一樣的。在自然界中,動物中(這裡主要指哺乳動物和鳥類)也有很多情況下都是雄性追求雌性。雄性之間為了爭奪配偶一個個視死如歸,雌性們則在一旁吃瓜,等著勝利者來和自己成雙配對。這是為什麼呢?

針對這個現象,不同的生物學家有不同的解釋,其中一種比較有說服力:那就是性別本身決定的。

要說明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確:到底什麼是雄性?難道雄性和雌性僅僅是為了區別兩種不同的性別而起的「代號」嗎?顯然不是。同樣的,雄性也並非就像人類的標準一樣要比雌性大,在自然界中,雌性比雄性強壯的例子比比皆是。

根據現代生物學上的定義,雄性生物就是在交配時提供精子的一方,而雌性則是提供卵細胞的一方。這兩種生殖細胞有著明顯的區別:精子產量極高,但是基本上只是負責攜帶遺傳基因,此外就是能夠「游啊游」,尋找卵細胞;而卵細胞產量低得多,但是除了缺少一半的遺傳基因之外,其他結果一點不比普通細胞少,而且還含有大量的營養物質,所以比精子要大得多。


因此,從先天方面來說,二者還沒有「入洞房」,雌性就已經比雄性多付出很多了,這還不包括雌性需要懷孕、孕期需要承擔別捕食的風險、可能存在的後期撫養問題。而雄性不一樣,大可以在把雌性的肚子搞大之後,繼續找別的雌性「植樹造林」。

如果自然界都是這樣,那雌性也太吃虧了。顯然,懷了孕的雌性會比不懷孕的雌性面臨更多風險,死亡機率更高。按照自然選擇的規律,這種獨自懷孕、生孩子的雌性,恐怕要滅絕了。

因此,雌性必須想辦法,讓自己的配偶也同樣為後代做出貢獻,以此保證自己和孩子的安全。

但是,俗話說得好,雄性靠得住,豬都會上樹。雄性的餅畫得再好,也比不上實際的付出。有些雌性對雄性所謂「我會對你負責」的表現(動物界的偽裝)信以為真,結果孕育幼崽的時候,雄性跑路。這樣輕信雄性的雌性,同樣還是會被自然選擇所淘汰。所以,與其把未來規劃得再好,不如現在就付出你的努力。

於是,在自然界中,出現了一些比較矜持的雌性。她們對於雄性有著很高的要求:必須做出大量的工作,付出大量的努力,才可以獲得她的同意。

這麼做,對於雌性來說有兩個好處。首先,雄性在婚前就付出了大量的精力(也許是和其他雄性的爭鬥,也許是為雌性築巢或者提供食物),就算雄性婚後跑路,雌性也得到了一定的保障;另外,由於雄性付出大量努力才」娶到媳婦「,所以它一方面未必會願意僅僅洞房一次就放棄努力的成果,另一方面也會因為即使去找」小三「也要同樣付出大量努力,實在是划不來。

另外,即使是人類社會,母親也同樣要為子女付出很多。不論父親多麼盡職盡責,至少生產的痛苦還是要母親來承擔的。鑒於此,我們男人在追求喜歡的女孩是付出努力,也是不該有什麼抱怨的。

當然了,即便如此,自然界中依然可以見到有一些物種比如海象,任由雄性一個「人」霸占多個妻子,這是怎麼回事呢?

生物學家指出:這樣的生物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少數雄性霸占了絕大多數雌性。這些雄性是所有雄性中脫穎而出的佼佼者,是戰鬥力最強的,所以它們的基因才應該被保存下來。而失敗者體內帶著不利於族群在自然界生存的基因,因此如果這樣的基因傳給後代,會導致後代積弱甚至可能滅絕,這也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因此,雖然那些佼佼者看起來生活很滋潤,但我自認為離這種雄性差得遠,幸虧我投胎的時候沒有變成這種動物。還是人類比較好,對喜歡的女孩子好一點,多付出自己的真心,大多數情況下還是會得到回報的。

總之,不論從生物學角度還是人類文明的角度來說,雌性或者說女性都為整個族群作出了巨大的犧牲,雄性或者男性為她們付出都是在所不辭的。所以,希望大家都對自己心愛的女孩子更好一點,感謝她們的貢獻。除非某一天,醫學上男性代孕(別笑,真的有)變得稀鬆平常,或許會有所改變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zPvKP28BMH2_cNUg7y_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