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有趣鄭州第382篇原創文章
全文字數: 3400
閱讀時間: 8分鐘
每天10:10,多愛鄭州一點點
鄭州老城區的一些街道,仿佛被時光凝固了。
伊河路,就是極具代表性的一條。
東起興華北街,西至華山路,筆直三公里,不寬也不窄,知名度不低,存在感極強,一路地標建築眾多,知名美食老店也多。
這條路橫跨二七區和中原區,很難用一個詞、一種氣質概括,也很難被一種記憶代表。
它變化不大,卻一直歷久彌新。
丨不知道為啥,伊河路沿路的路牌不多
興華北街丁字口
水果飄香
上午九點,從興華北街的丁字路口出發,環顧四周,時間靜止。
晨練完的大爺大媽們,坐在濱河公園兩側的花架下聊天,門球場上喧鬧聲不斷,這是多少年來,在此地不變的「老年人活動中心」。
丨在濱河公園鍛鍊、嘮嗑、散步的老年人眾多,附近有店家在此免費做按摩肩膀服務
東南角的一塊空場地上,巨大的充氣兒童遊樂設施,還要等傍晚時分才會熱鬧起來,這塊迷你兒童樂園也少有20年了,玩樂的孩子一撥撥長大,設施變化,功能照舊。
丨小時候給這兒蹦過床
往西走,路兩側有扎堆的水果商店,水果店門口的201公交照舊,幾位老人在樹蔭下等車。
丨這一帶水果店賣的多是水果禮盒、進口水果
這景象,今天如此、昨天如此、10年前也是如此。不禁想像,這裡是不是10年後還是這樣?
大概20年前,這附近還開過一家洗車行,據說有一套進口的全自動洗車機器,全國就四台,車進去,溜一趟就全洗好了,不用人動手,一時間吸引了不少好奇的圍觀群眾。
丨201路車很多時候是不折不扣的老年專線
可那個年代,有私家車的都沒幾個人,洗一次車的花費,能下館子吃頓好的,很快這家店就關停了。不過時代的車轍沒有停,私家車普及,全自動洗車器也不再稀奇。
變化總是在有對比時,感受更為強烈。
嵩山路口
不市井也不人文
來到嵩山路口瞬間熱鬧了不少,等待紅綠燈時,旁邊一溜電動車恍如上班高峰期。
西北角的省圖書館,去年有趣君來過一次,起了大早跟著自習的學生黨們在熱浪中排隊,跟蒸桑拿似的汗水浸了一身。
丨嵩山路是伊河路上比較繁忙的路口,機械研究所附近松樹聳立
到了開門時間,搶占自習座位的學生們腳底下安了引擎,一溜煙消失在拿著相機正打算拍攝進門過程的有趣君視野中。
又是個覺得河南教育對不起河南學子的日子。
丨自習前先洗了汗水桑拿
省圖的對面就是老工大的家屬區,再加上不遠處百花里的十九中,按說這地界簡直沾了各種人文仙氣,可身處其中,著實沒這感覺。
沒有誕生知名書店(這兩年才有個梁實書店),文具店沒有飯店多,還有個不注意都瞅不著的市文聯小門臉。
丨梁實書店就在旁邊
既沒有市井糙感,也不夠人文。
難不成是因為附近還有個開了61年的嵩山飯店?
丨正趕上嵩山飯店門口路面整修
在伊河路上坐南朝北,端正對稱的主樓,飛檐靈動,高懸的大紅燈籠,熱烈昂揚,一副「我就是政府招待所」的標準模樣。
雖然在鄭州待了幾十年,有趣君第一次走進嵩山飯店,還是因為五年前朋友結婚選在這裡。
真進去了,哎,可不就是家普普通通的酒店麼,婚宴包桌價格不貴量又足,味道也不錯,性價比很是不錯。
丨嵩山飯店斜對面的林記盆景魚火鍋也有不少年頭了,這次掃街才發現,這棟樓叫伊河大廈
站在嵩山飯店門口時,日頭沒有法桐遮擋,直喇喇打在身上,熱得人恍惚。
剛剛途徑的省圖、老工大,以及眼前的嵩山飯店,都是歷經歲月洗鍊,收藏著幾代人記憶的地方。和眼前的伊河路一起,連接了過去,和未來。
丨能決定附近房價的名校:伊河路小學
工人路口
美食雲集
伊河路是美食街的由頭,來源於和工人路交叉口附近的一些知名小吃。
工人路炸雞、新疆拉條燒烤城、鮑三風味城、老蔡記,一直走到文化宮路口的小南國,這些或大或小的館子,都是10年打底的老店。
丨上圖兩樣美食,不寫名稱很多人也知道是啥
時間久,每一個拉出來,都有扯不完、道不盡的故事。
文化宮路口的小商品城還繁榮的年頭,有趣君有個朋友,高中時每周都會蹬著自行車來一趟。去的時候從東往西走上坡,騎得吭哧吭哧。
丨頗有年頭的小商品市場從外到內都變了,附近有家名為含羞草的水療店也挺長時間
小商品城裡有種類繁多的文具、盜版漫畫、動漫周邊以及盜版碟,基本能掏空學生黨兜里的零花錢。
從小商品城買買買出來,兜里要是還剩點,就到拉條城裡吃炒拉條。這家炒拉條不是拉麵店裡常見的番茄酸口,而是孜然咸香的,麵條口感偏硬,極有嚼勁兒。
丨小南國時間也挺長了,但學生時代總感覺吃不起
一碗拉條要沒吃盡興,再整個雞腿,兜在塑料袋裡掛在車把上,一路向東下坡回家,蹬一腳能滑出20米的暢快。
如今,老店依舊,小商品城換了外觀、換了內里,仍在支撐,那些年在這條路上飛馳的少年,變成了堵在路上的中年。
丨孜然炒拉條,不知跟你記憶里的味道是否一樣
有趣君給朋友發去了炒拉條的照片,他一陣大呼小叫:以前不是這個色兒,怎麼還泛綠光呢,什麼,是咖喱,啥時候孜然炒拉條放咖喱了,肯定換老闆了吧balabala......
都十幾年沒吃過的人了,記得以前是什麼味兒麼。
不過他只要想吃,隨時能來。老街老鋪,就是不論你走了多遠,還在原地等待著你。
丨在文化宮路小商品市場門口偶遇倆小學生
跨過桐柏路
不變的西郊
伊河路似乎以桐柏路為界,東段是一個樣子,西段是另一個模樣。
桐柏路口的糊辣魚和舒來喜也都是上年頭的老店了,拐過路口的建設銀行,糊辣魚店裡一團漆黑,仔細一看門口貼的告示,原來搬遷到了附近更靠南的地方。
丨在這兩家桐柏路口的老店都搬遷到附近,新店址並沒有挨在一起
丨知名燴麵老店:裕豐源
為了這張門頭照快曬死了,桐柏路邊的樹誰砍的啊!
店裡有個阿姨看見有趣君在門口晃悠,出來招呼讓去新店吃飯,天氣熱那邊有涼茶去坐坐。
太熱情了。
丨偶遇一株很有熱帶感的植物,從兩棟樓之間的窄地竄出
繼續往西走,眼前開始陸續出現老舊的蘇式樓,電纜廠、二砂,昔日國營大廠的風采,就藏在街邊的一磚一牆裡。
前進路附近的老房子外圍搭了腳手架,一副要外觀換新的樣子。
丨這幾個門牌分別有多少年了,你知道嗎?
路對面有一家小賣鋪,店家大姐熱情地招呼品嘗一種糖果點心,門口樹蔭下,兩個大哥在喝酒聊天。
看有趣君要舉相機, 其中光膀子的那個連連擺手說可不敢拍,影響市容,說完自己哈哈大笑起來。
丨呀,可不敢拍
到伏牛路口,黑色的電纜紮成捆,黑壓壓地架在空中,和被鋸過樹幹的法桐枝葉犬牙交錯,遮住了路邊的招牌。
那裡有馳名西郊的方秀華胡辣湯、合記燴麵分店。
丨電纜廠手寫招牌歷經歲月洗禮
紅色磚房的外牆鮮亮,很明顯是新刷的紅漆,連同牆外蛛網般的網線也染成了紅色。網線盤根錯節地爬入住家,像是糾纏難解的人生。
樓門洞窄小,旁邊紅藍滾動的理髮店招牌很是醒目,涼風從樓里透出,逼仄、破敗,甚至懷疑這些房子有沒有人住了。
丨如今還真有人在訂報紙
好像有人聽見有趣君心裡的疑問,樓上傳來門打開又落鎖的聲響,明明白白地告訴你,還有人住。
繼續走,看到有些建築的外牆皮斑駁脫落,頭頂的法桐樹梢間,偶爾會有蟬聲大噪,聲嘶力竭。
丨伊河路的盡頭是二砂
有趣君來之前,曾聽住在附近的朋友說,秦嶺路到華山路間,伊河路市場門口的樹蔭極其茂盛,有時候天氣不好,白天從這裡開車經過,必須要開燈才能看清路況。
不知道是朋友記憶錯亂,還是這段路變化太大,伊河路市場在,樹也在,可樹蔭很正常,並沒有誇張到遮天蔽日的程度。
二砂到了,伊河路走到頭了。
丨紅瓦紅磚,藏在綠色圍牆後依然醒目
伊河路和象棋
要說走伊河路這三公里,什麼印象最深,倒不是一路不間斷的知名小吃店,而是從文化宮路路口向西,突然就在街邊遇見的象棋局,這一路,遇到了三四個。
丨伊河路人均是棋迷?
有的棋盤還保持著上一局棋的樣子,有的棋盤重新列好了紅黑棋子,還有的棋盤上的棋子隨意散落,仿佛下一刻,就會有三五成群的人圍攏來,殺上一盤。
定格的棋局,就像定格的伊河路。
丨這幾條都是知名老路
在這裡,很難感受到時間的明顯變化,或許再過幾年,依然是這樣。
但並不是死氣沉沉,無論是此刻,還是下一刻,都有生活,都有人氣,都在見證老鄭州的一朝一夕。
感謝攝影師MOLLY
一起在烈日裡奔波三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