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亞洲第一醫院,還隱匿在居民區,這個小吃街有點意思

2020-03-04     有趣鄭州

這是有趣鄭州第537篇原創文章

全文字數: 2398

閱讀時間: 5分鐘

每天10:10,多愛鄭州一點點


復工的第三天,想念在鄭州走街串巷的日子。

尋常巷陌里一家破舊的小店、一處斑駁的樓宇,可能也藏著很多人的悠悠歲月。城市風雲變幻,故事細水長流,落回一條街,就是鄭州這座城市的溫度。

建新街,就是這樣一個地方。年前一切如常時,有趣君去那裡逛了逛,記錄下它平凡又閃光的日常。

初見小吃街,很「嫌棄」

遇到建新小吃街,是個偶然。

年前,某個陽光溫暖的午後,有趣君在沿河路享受鄭州的慢生活,走到一個高架橋下,右手邊赫然出現幾個紅字——建新小吃一條街。

丨有陽光,來這裡溜達,帶勁得很

咦,這個小吃街沒來過,走,瞧瞧去。

沿著入口走進去,正是下午三四點左右,小吃街人不多,稀稀拉拉幾個人坐著吃飯,沒有人氣、沒有燈光煙火,小吃街的狼藉頓時躍入眼帘,這個小吃街好破。

丨就是這兒,亂亂的,拍照都不好拍

而且往裡沒走幾步,旁邊有個公共衛生間,那個味兒啊——讓初來此地的人感覺很不咋地。

夜幕降臨,煙火升起

小吃街變裝開始

晝長夜短的天兒,在建新街附近看完火車,逗完鳥兒,天兒就擦黑,踩著夜色再次走到建新街,想吃的千家禧竟然沒開門,得,這運氣忒差。

等走到小吃街時,哇,這人頭攢動的熱鬧勁兒,和中午看到的光景差別太大。

丨走,看看去

好奇地走進去溜達一圈,有賣份飯的、菜角的、醬肘子的、小鹹菜的、菜饃的……

黃色暖光的照耀下,人群熙熙攘攘,小吃街的食物竟然變得香氣四溢起來。

丨是夜色更撩人嗎? 竟然和第一回的感覺不一樣

溜達一下午,有趣君肚子餓得咕咕叫,要不,就擱這兒吃點兒吧?不中不中,還是回去吧,就這環境能好吃了?

糾結來糾結去,最後扛不住肚子餓,投身覓食的大部隊里。

丨架不住食物的香氣

這裡有似曾相似的老面孔

先買了個炸菜角,這玩意兒油香油香的,肚子餓極的時候,看一眼就扛不住,何況1元1個,買它。

粉條韭菜豆腐餡兒,經過熱油炸製得金黃酥脆,輕咬一口,油香撲鼻,高碳水帶來的幸福感,妙不可言。

丨韭菜粉條豆腐?

邊走邊吃,有趣君看到一塊招牌:陳姐烤鴨腸。這莫非就是傳說中的陳姐烤鴨腸?

走南闖北的有趣君,對建新三寶早有耳聞:「龜苓膏、咖喱味炸雞、陳姐烤鴨腸」,是陪伴附近吃貨們的美食記憶。

丨阿姨看向有趣君

阿姨看到有趣君面帶疑惑地走近,也投來問詢的目光。「阿姨,你之前一直在這兒做嗎?」

「是的呀,在這兒做十幾年了,原來在路口賣,現在搬到這兒來了。」

丨小吃街幾經變化,最終安頓在這裡

「聽朋友說,這一帶有家陳姐烤鴨腸特好吃,就是您吧,哈哈。」

「是啊,我擱這兒做了十幾年,住在附近的學生可是吃著我的烤鴨腸長大的。」說起這個,阿姨露出笑容,熱情且和善。

丨除了烤鴨腸,還有青椒、雞柳等

看來這就是原來的陳姐烤鴨腸了,「阿姨,給我來把鴨腸!」

阿姨快速地將熱油一撒,拿起一把鴨腸往鐵板上一鋪,稍過幾秒,反覆按壓,動作嫻熟,揮灑自如。

丨滋滋地冒熱油

燙板滾油,加上阿姨嫻熟的手法,鴨腸烤製得很快,沒一會兒功夫,鴨腸就烤好了。

嘗了嘗味道,孜然濃郁,鴨腸勁道入味,辣度適中,有趣君拿著鴨腸,在熙熙攘攘的街邊吃了一路。

丨撒上辣椒,更有食慾

吃完鴨腸,有趣君在這裡說一個八卦,咳咳咳……

讀者朋友們,記不記得有趣君之前介紹永安三絕時,提過老陳鴨腸王的老闆。(回味戳這裡戒不掉的「永安三絕」到底有多絕?)

據說,那位老闆就是建新街陳姐的弟弟。有趣君也是道聽途說,當著陳阿姨的面兒沒好意思問(假如不是,有點尷尬),有知道的可以留言區嘮嘮。

丨夏天去永安街吃了老陳家的鴨腸

這裡的故事,和醫院有關

邊走邊吃,有趣君又從建新街走回沿河路,仔細看了看,這裡除了吃食、蔬菜、水果外,還有日常用品。

大到衣服、小到牙膏臉盆,都有售賣。名叫小吃街,但又不限於小吃。

丨這款式挺樸實

這地段,怎麼會有這樣一個兼賣小吃和日用百貨的小市場?

逮住一個賣燒餅的大叔問了問,來這裡吃飯的大都是附近醫院的人,順路也剛好買點日用品啥的,有需求就有供給,自然而然就變成了今天的樣子。

丨還有這種大罈子酒,挺稀罕

醫院?

有趣君掏出手機看了看地圖,往南過了建設路就是鄭大一附院,七拐八拐走小路,完全沒注意附近就是「宇宙第一大醫院」。

丨正在給家人夾菜的大爺

「你看,這人帶著保溫盒,估計就是給病人帶的。」大叔指著一位大爺說道,「醫院大,一到飯點人多,走幾步來這兒吃經濟實惠,種類也不算少,省錢啊,大傢伙兒都樂意。」

丨另外一位大叔正在向老闆問飯菜的價格

講到這裡,賣燒餅的老闆話匣子一下子打開。

「這大叔,經常來我這兒買燒餅,商丘人,他老伴二次中風,來這裡做康復理療,他晚上就吃兩個燒餅,站著吃完再去前頭給自己老伴打幾個葷素菜,帶個湯,已經持續一個多星期了。」

丨生病住院花銷大,能省一點是一點

說起醫院的故事,不由得千頭萬緒湧來,再看這條小吃街,突然有了不一樣的感覺。

建新小吃街

鄭州街巷的溫柔

過了晚上七點,小吃街的人潮漸漸退去。

兩邊店鋪的老闆們聚在一起嘮起了嗑,路過一家蔬菜攤位時,一位老闆看到有趣君身上掛著相機,吆喝著給他的蔬菜攤兒鄰居拍一張。

丨這位入鏡不苟言笑的老闆,一說話就賊逗

「你給她拍一張,讓她上上報紙,哈哈哈哈……」原來有趣君被誤認為是報社記者了呀。

兩位老鄰居開始了他們的口才表演,聊到開懷處,敞亮地笑著。

丨鄰居老闆,笑得很開心

沒有口罩遮蓋的笑容,今天重溫,仿佛還能聽到那爽朗的笑聲。

丨生活不易,歲月風霜

類似建新街這樣的街道,鄭州還有不少。

他們藏於高樓廣廈間,因勢而起,滿足周圍的生活所需;他們迎來送往許多人,熱鬧鮮活,過客在此飽足,歸人追尋記憶。

過兩天,一起再去逛逛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1QJ6tXAB3uTiws8K-z-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