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信小範圍開通了「分付」功能,標誌著用戶以後也能用微信進行提前消費了。
分付功能位於微信錢包內,用戶在使用微信支付時,可以使用分付先付款,再進行分期付款。
終於,微信也上線自己的「花唄」了,但科技君仔細研究了其中功能,發現兩者在使用上差別還算蠻大的。
和「花唄」大不相同
微信分付可以由用戶自行指定還款日,支持任意金額提前還款,無需付手續費。每期最低還款10%,單月還清後可持續使用。
分付也設置了懲罰機制,一旦用戶逾期超過30天,微信支付分將停止使用。
許多人拿分付和螞蟻花唄進行比較,但從分付強調「分期」這一概念來看,於是說是另一版「花唄」,不如說他它更接近「花唄分期」,與信用卡分期類似。
不過,分付不是按月結算,而是按天計息,沒有硬性的還款日期,隨時都可以付息還款。這樣靈活的還款方式倒是比花唄定期扣款更有吸引力,但按天計算的利息就沒有花唄一個月內可免息用著舒服了。
根據網友提供的截圖,分付的日利率為0.04%,據此推算分付的年化利率在14%左右。
花唄是有免息期的,免息期內不收取費用,逾期才會有罰息。但從分付的介紹來看,似乎沒有免息期。換言之可能一旦消費,就要採用分期並支付相應費用。
目前,分付還在灰度測試當中,只有部分用戶可以使用。微信官方表示,該功能將逐漸向更多用戶開放,開通過程免費。
騰訊阿里較量升級?
分付的推出,被外界認為是騰訊奮起直追、布局消費金融業務的重要一步。
首先當然是因為這種業務有利可圖。
螞蟻花唄最新業務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花唄的營業收入23.09億元、凈利潤3.67億元,營收能力遠超持牌消費金融機構。
可以預見,一旦分付全面上線,勢必要與支付寶形成競爭關係。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微信支付的用戶量已經超過8億,支付寶的國內用戶數量為7億,全球用戶數量已經達到了10億,在整體的交易規模上,微信落後於支付寶十幾個百分點。
不過,微信在日使用時長與日成交量上依然有穩定優勢,且下沉市場中,微信的覆蓋率和使用率也是高於支付寶的。
但在潛力滿滿背後,也有一個事實必須釐清。
「分付」之前,微信也上線過「微粒貸」與「小鵝花錢」兩款消費貸應用,但無論知名度、用戶數量還是影響力都遠不及支付寶「花唄」。
論及原因,支付寶背後有淘寶這一直系電商平台支撐,而且網購本就是一個容易發生超額消費的場景,為花唄的盈利提供了更多可能,而且錢始終是在自家「錢包」里打轉,風險比較低。
微信雖有高支付頻率,但單價多半較小,微信支付的人均帳單厚度不到支付寶的1/3,也就是說,用戶使用微信支付不容易產生「借錢消費」的念頭。
微信支付的安全性也一直在受到質疑,「微信放小筆錢發紅包,大筆錢存支付寶」已經成為了很多人的思維定式,社交和錢袋子要分開,安全被認為是支付寶最大的優勢。
總結下來,支付寶與微信畢竟占據著不同的用戶心智,且根深蒂固,如何利用好自身優勢搶占市場,還要看各自今後的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