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何謂青春期?
1.青春期的基本概念。
從醫學研究的定義講,青春期男性是13——19歲,女性是12——18歲。世界衛生組織(WHO)將12——20歲定義為青春期。
青春期是由兒童發育為成人的過渡時期,其年齡範圍在12~20歲左右。女孩的青春期年齡平均比男孩早一些。青春期的分期標準至今尚未統一,較傾向於將青春期分為早、中、晚三期。青春期是童年向成年過渡的階段,是生理、心理、社會適應能力從不成熟趨向成熟的發展過程。
2.青春期的內分泌變化。
內分泌是人體內重要的調節系統,它是由全身不同部位的多種內分泌腺和組織細胞所組成。激素就是由內分泌腺所分泌的活性物質。人體內的核酸與蛋白質代謝,受多種激素共同的調節,故大部分內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均對生長有直接或間接的作用,尤其是在青春發育期。
二、中小學生青春期生理、心理特點:
(一)身體形態的發育
青春期是一個人從童年到成年的過渡階段,這時的生殖器官也開始從發育進入到成熟的階段。女孩的青春期一般是12~18歲,男孩比女孩晚兩年進入青春期。由於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的影響,人體的形態和功能都會出現顯著的變化。
1、身高增長加速:身高增長速度加快,一般持續2~3年。這期間身高一般以每年6~8厘米,多則以10~12厘米的速度增長。身高的增長標誌著骨骼的生長,先是下肢增長,然後是脊柱伸長。身體長高固然有先天因素,但後天的合理營養、體育鍛鍊、科學的生活作息習慣,也有利於個子長得高、長得快。
2、體重增長加速:在身高增長的同時,體重也迅速增加。青春期前體重以每年平均2~4公斤增加,到青春期可5~8公斤增加,體重的增加是骨骼、肌肉、脂肪和內臟迅速生長的結果。
3、第二性徵的出現:男女兩性生殖器官的差異為第一性徵,進入青春期後,男女除性別以外的其他外部差異,叫做第二性徵。如果性表現為喉結突出,聲音變粗,長鬍須,陰毛、腋毛先後出現。而女性則為聲音高亢,乳房發育,骨盆變寬,臀部變大,陰毛、腋毛也先後出現。
(二)身體功能的增強
進入青春期的青少年不但身高、體重迅速增長,而且神經系統和內臟器官的生理功能都在迅速增強。
1、腦:主要表現在腦對人體的調節功能大大增強,推理與論證等能力都逐步提高,易接受新生事物。與此同時,大腦皮質的興奮性較強,遇事好衝動,思維和注意力較差,但可塑性強。
2、心臟:心肌增厚,心縮增強,心功能顯著提高。到17~18歲心臟每搏輸出量為60~70毫升,已近成人。
3、肺臟:10歲時肺活量還只有1400毫升左右,到14~15歲時肺活量已明顯增大到2000~2500毫升。
4、第二性徵出現:從青春期開始生殖器官發育加快,體積重量增加,功能逐漸完善。在「下丘腦-垂體-性腺」調節軸作用下,男子的睪丸體積增大,能夠產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並出現遺精現象。女子的卵巢重量增加,能夠產生卵子和分泌雌性激素,並出現月經現象。性腺所分泌的性激素,促進了生殖器官的進一步發育並促使第二性徵出現。
(三)青春期的功能發育。
青春發育開始後,在形態發育與功能發育的相互促進下,使身體的發育逐漸成熟。
(1)心肺功能:反映心肺功能的常用指標為心率、脈搏、血壓、呼吸頻率、肺活量等。
(2)造血功能:血紅蛋白和紅細胞總數是反映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標。
(四)青春前期的生理象徵。
青春期生理上的變化是多種多樣的。形態方面,身高、體重、胸圍、肩寬、骨盆等都加速增長;機能方面,如神經系統、肌肉力量、肺活量、血壓、脈搏、血紅蛋白、紅細胞等均有加強;身體素質方面,如速度、耐力、感受性、靈活性等方面變化很大;內分泌方面,各種激素相繼增量;生殖器官及性功能也迅速發育等等。
(五)青春期的素質發育。
青春期的素質發育與體育鍛鍊程度密切相關,儘管男女之間在素質發展方面存在一定的性別差異,男孩在速度、力量、耐力等方面越過女孩,而女孩則以柔韌、協調及平衡性方面見長。但女孩在堅持體育鍛鍊和科學地訓練基礎上,也可克服生理上的不足,大幅度提高素質水平。
三、青春期心理特點及行為
1、自我的發展:表現為自我意識增強;關注自我(愛美);獨立與依賴;逆反心理;心理閉鎖不外露;易受同齡人影響(這一階段也叫心理斷乳期)
2、情緒的發展:表現為明顯的兩極性(如強烈與溫和、外露與含蓄、穩定與衝動、自尊與自卑),主要有青春期焦慮症、強迫症、睡眠障礙等。
四、性心理及特點
1、心理發展過程為疏遠期(表現為疏遠、迴避、焦慮、排斥、攻擊)——接近期(表現為在異性面前展示自己:男生體現在知識、體力、陽剛之氣;女生體現在衣著、外貌、女人味)——戀愛期(性幻想)
2、心理特點為朦朧期(好感、喜歡、愛)——文飾期(心理與行為不一致)——差異性(出現早晚、表現形式、性別比例)
3、心理表現過程為厭惡排斥——渴望了解——愛慕異性——情愛夢幻——模仿戀愛
五、性發育期應注意的問題
1、加強青春期性衛生知識教育
2、了解性發育過程
3、注意保持外生殖器的衛生
4、保證充足的營養供應(平衡膳食)
5、保證充足的睡眠(8——9小時∕天)
6、合理安排作息時間
7、科學的體育鍛鍊、良好的心態
六、青少年青春期常見問題
(一)早戀與性行為
1、青少年早戀的原因:
愛慕心理——儀表、專長、品家庭背景
好奇心理——以建立戀愛關係為途徑
愉悅心理——與異性密切交往的愉快體驗
放鬆心理——解除來自沉重學業負擔的壓力
補償心理——情感補償(來自學業、家庭、社會的挫折;精神寄託、理解與支持)
逆反心理——兩性交往中受到不恰當的干預
從眾心理——青少年群體亞文化的影響(比較)
病理心理——身心早熟,變態心理
媒體影響——網絡、影視、書刊、模仿
(二)青少年暴力與犯罪
1、原因有內因與外因
內因:情緒不穩定、易激惹、體能旺盛
外因:媒體影響(觀察學習)、家庭教育(不吃虧)、學校教育(對差生的「歧視」;對學生了解不夠)、缺乏解決人際衝突的方法(武力解決)、缺乏守法意識和法律知識。在我國主要表現為持械鬥毆、打群架等。
2、如何預防?
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充分了解學生。
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發揮各種學生的優勢與特長。
後果呈現,防患於未然。
教給學生調節情緒的方法:轉移注意力、宣洩、訴說。
價值觀教育。
(三)青少年網絡成癮(也稱為精神性成癮行為)
1、原因有內因與外因
內因:好奇、敏感、易接受新事物、缺乏人際溝通
外因:網絡的獨特魅力(拓寬信息途徑;擴大了社交範圍和溝通對象;花樣繁多、引人入勝的娛樂活動)學校和家庭屬於對孩子的管理
(四)、吸煙、酗酒、濫用藥物,都屬於物質成癮性健康危險行為,近年來發生率在國內外都有顯著增長趨勢。
(五)、易導致意外事故的行為,又稱「非故意傷害行為」,是導致車禍、溺水、跌墜傷、中毒等事故的主要原因。
(六)、自殺,包括自殺意念、自殺計劃和自殺行為,近年來有明顯增加趨勢。原因複雜,除有一定家族性集聚現象外,與學習負擔過重、社會競爭激烈等也有明顯關係。約40%——50%的自殺青少年有青春期抑鬱症表現。
七、怎樣促進學生性心理健康
能夠正確認識自我,認清自己的性角色。一個性心理健康的青少年,應當正確認識自己身體的變化,接受出現在自身上的性角色變化(如女孩子的月經來潮、乳房發育、陰毛產生;男孩子的變聲,陰毛產生等)能夠理智的對待學習、生活和異性;能夠自尊自重,使生活內容健康、充實、積極、向上。
養成健康的性道德行為習慣,要講究行為美、語言美,從日常生活做起,從我做起,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道德水平、法治水平,保持樂觀開朗的心境。
要樹立正確的人生目的,增強自己的責任感。要充分認識到,不好好學習,就是對家長、對老師、對國家不負責任。要自我培養學習興趣,鍛鍊意志力,用意志力強制自己專心學習。
要對自己有信心,既要看到自己的優點又要善於發現自己的缺點。受到挫折要冷靜分析原因,找出對策。經常與同學、老師、家長交談,徵求意見,從他們的肯定與希望中吸取力量。另外,還要不斷提出自己的意識水平,對他人的批評教育和指導幫助要虛心接受。經常參加集體活動,把個人融於集體之中,培養自己的集體主義精神,克服「自我中心「的個體意識,促進自己的心理健康。
培養和發展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充滿情趣,除了使人獲得某些智能,增長知識外,還能使人得到一定程度的心理滿足,調節人的精神狀態。
磨練自己的意志,提高自我調控能力。人的意志品質在心理保健方面具有特別重要的作用。磨練自己的意志可以從多方面入手,如:從小事情做起,培養自己的自制能力,逐漸增加難度,使意志越來越堅強;學會自己跟自己「作對「,越是不易堅持的事,越要堅持做下去;在艱苦的勞動或體育鍛鍊中,自找苦吃等。磨練意志是一個長時間的艱苦的過程,必須用意志來磨練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