滷水是中國川菜、粵菜與各種小吃中常用的一種液態調味料,常用的材料有八角、桂皮、花椒、辣椒、甘草、草果、小茴香、蔥、姜、冰糖、糖色等多種。經過調製後用於製作各類滷菜,可以重複使用,講究越久越香,越老越好。
新滷製作流程
一、熬制鹵湯
原料:老母雞2隻、豬棒骨5斤、生薑50克、花椒15克、白鬍椒20克、白酒30克、清水
第一步:
鍋中加入清水,分別投入老母雞與豬棒骨大火汆透並撇去浮沫,撈出透涼待用。
湯桶加入清水50斤,投入汆水後的老母雞與豬棒骨,大火煮開,撇去浮沫。
接著投入花椒、胡椒、白酒與生薑(如果有浮沫依舊撇去),然後改小火慢熬,保持桶內湯約為翻滾,熬約3小時左右熄火(撿出生薑)。
第二步:
將第一次熬好湯,放入香料並補足到50千克湯(加開水補足)
大火燒開,小火慢燉,保持桶內湯翻滾,直到湯桶內的湯減少到25千克時(原料酥爛成渣),將豬大骨撈出,用漏勺撈出去掉料渣雜質,保留湯汁即可。
經過兩次熬過湯,即為老湯。然後再加入香料包、調色調味後再用來滷製食材,鹵出來的味道極其鮮明。
二、香料配比
白豆蔻4克,八角30克,桂皮20克,花椒20克,玉果10克,公丁香8克,草果5粒(拍碎、去籽),香砂仁25克,陳皮25克,小茴香35克,白鬍椒10克,白芷10克,高良姜15克
注意事項
將以上香料全部裝入紗布袋,紗布袋預留出2/3空間,因煮的過程中香料會膨脹。
香料包做好後,在熬湯使用之前,先放在30℃的溫水浸泡20分鐘,清洗乾淨後再使用。
三、炒製糖色
滷菜中上色的原料有糖色、紅曲米、黃梔子、薑黃等多種,常用的莫過於糖色。
冰糖(搗碎)、白糖適量。
鍋燒熱,放入少許植物油,輕輕晃動下鍋,使油均勻受熱,轉小火,再放入糖。
炒糖色需用小火,使原料自然熔化,在加熱中用鍋鏟或勺輕輕攪動,糖融化後,會起泡直到顏色變為棕紅色時,加入開水熬3分鐘即可。
四、滷製過程詳解
鹵湯大火燒開後,調入糖色、鹽,投入香料包小火熬20分鐘後即可投放滷製原料。
滷水添加過調料後,將食材(豬頭肉、豬耳朵、豬尾巴、豬下貨)放入紅滷水里,豬頭皮朝下。
然後轉小火燜煮20分鐘(用筷子戳一下肉,容易戳進去並很好拔出筷子,說明已經滷好),途中調入味精50克,雞精30克,鹽根據需要酌情添加。
關火後撈起,拆去豬頭骨頭,注意燙手。
將滷水里的香料包取出,將滷水燒開保存即可。
取出的肉,表皮抹上色拉油,顏色鮮亮放入托盤即可出售。
五、滷肉拌制紅油
紅油配方
原料:菜籽油3000克,生薑50克,朝天辣椒粗粉150克,二荊條辣椒粗粉300克
香料:香葉3克,小茴香5克,桂皮10克,八角10克,紫草10克,白蔻3克
將2種辣椒粉放在一起,攪拌均勻。
將菜籽油倒入鍋中,投入生薑(拍破)加熱,然後加入香料(香葉3克,小茴香5克,桂皮10克,八角10克,紫草10克,白蔻3克,用溫水浸泡15分鐘左右,瀝干水分),不斷翻炒香料,轉中小火慢炸干出香。(隨時觀察勿炸黑,香味出來後,關火撈出香料)。
將煉製好的香料油,倒入辣椒麵中,溫度控制在150-170°,一邊倒入一邊不停的用筷子攪拌均勻。待油全部倒入辣椒麵里後,攪拌均勻,靜置一晚即可用於拌肉。
六、注意事項
新手不可操之過急,需多加練習。可以減少比例試做,多做幾次。
滷製過程中,請多觀察,多品嘗,打好基礎。
豬下貨(蹄、尾、心、肝、肺、腸、肚)可以和豬頭肉用一鍋滷水,但是需分開滷製、先滷好一樣,再鹵其他。
肉類滷製品,需要冷了切,如熱的切,容易鬆散,而且也很燙,不方便切薄。
滷水可以一直反覆使用,滷水每次鹵過後,都會消耗,就需要補充新的滷水添加進去,新的滷水,直接用骨頭湯代替,按照調紅滷水的配方,加入調味料,調好後,補充的用過的滷水里,即可。
將涼透後的滷水放入容器中,容器可以用大搪瓷缸,滷水里的鹵包和多餘料撈去,再燒開冷自然冷卻後,放入冰箱冷藏,如果長期不用則需放入速凍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