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戴勝,再問自殺

2020-02-07     博物雜誌

本周《博物歷》的主角是一種鳥。

在開始介紹它之前,我先賣個關子,各位看官根據下面的描述來猜猜它是誰:

求問這個是什麼生物?好神奇還會飛的!

從小就見過這種鳥,就是不知道叫啥名。

這是我外教拍到的一種鳥,他問了很多人都不知道這是什麼。

我剛看到一隻鳥,體型和鴿子差不多,頭是棕色的(比德芙牛奶巧克力顏色深一點),嘴是黑色的(目測比頭長),翅膀上有三四條斜著的黑色條紋,請問是什麼鳥?

如果你沒看完所有選項就知道答案是什麼了,那你確實是《博物》真愛粉,我認證。如果4個選項都讀完了你還不知道我說的是那種鳥,那我覺得你應該仔細閱讀一下本篇推送了。

以上問題來源於廣大網友在微博上對博物的提問,對此,我們是這樣回答的:

戴勝。你的神奇點好奇怪,鳥會飛有什麼奇怪的。

戴勝。在各地還有很多別名,包括胡哱哱、臭咕咕、花蒲扇、山和尚、雞冠鳥等。

戴勝!看我置頂微博,每天八百個人問!

戴勝......再問自殺。

戴 勝

一隻冠羽張開的我兒子,戴勝

由於問的人實在太多,負責運營微博的同事現已練成「不點大圖就可百分百徒眼鑒戴勝」的技能。

戴勝因此成了博物盡人皆知的「親兒子」,我們的置頂微博也變成了這樣:

圖片來自:@博物雜誌

戴勝這名怎麼來的?

戴勝,可能是你知道的所有鳥類中,唯一一種名字里不帶鳥字旁的(不服請留言)。這麼奇怪的名字,從何而來呢?

在古代,「勝」是一種女性的頭飾,而戴勝這種鳥頭頂的羽毛,也像是戴了一個勝,因此它被稱作戴勝。「勝」這一裝飾,在西王母頭上也能找到。

漢畫像石中的西王母,頭兩側的飾物就是「勝」

如果你留心觀察就能發現,在你身邊出沒的戴勝,頭頂的羽毛有時是合起來的,就像摺疊的摺扇;有時則會打開,就像一把花蒲扇。難道它也像孔雀那樣、見到(人類)美女帥哥就臭美「開屏」?

當然不是。這個問題接下來我展開為大家解釋一下。

左:冠羽展開 右:冠羽合上

無論是鄉村還是城市,戴勝都不難見到。

這種鳥的適應性相當強。以北京為例,無論是生態環境良好的頤和園、圓明園、奧林匹克森林公園,還是我們辦公室所在的園區,甚至是我家小區那只有兩棵銀杏樹的院子裡,都能見到戴勝的身影。

我與戴勝最印象深刻的一次相遇,發生在北京動物園,當然,我指的是籠子外面。動物園有很多綠化用地,綠化用地上的植物以低矮的草地為底,上面點綴著茂密的灌叢和高大的樹木,這樣鬆緊適度的環境正適合戴勝棲息。

那是一個春寒料峭的4月,我一個人逛園子,小路轉過彎,一個小土坡擋住了去路。我露出腦袋,恰巧看到一隻戴勝在覓食。這隻戴勝完全沒有意識到我的存在,甚至一度朝著我行走。

草很短,它每走三兩步,就把嘴扎到土裡面探尋一番

突然,它抬起頭時發現了我!

那時我們的距離只有2米左右,這個距離對戴勝來講幾乎就是不可容忍的近,但它沒有立即起飛,而是首先張開了頭頂的羽毛,就像一把花蒲扇。

我當時也是一愣,心想:這傢伙要幹嘛?緊接著,戴勝轉過身去,再一跳,騰空而起,遠遠地飛走了。這時我才反應過來,戴勝張開冠羽,是一種防禦姿態,是在恐嚇我。這就跟孔雀雄鳥受到威脅時會開屏,河魨遇到天敵時會在胃中充滿水使身體漲大,是一個意思。

當然了,戴勝和孔雀遇到心上人時也會「開屏」,但這心上人肯定不是它們眼中的潛在捕食者——人類。

河魨:莫挨老子

那麼長的嘴,為啥不啄樹?

很多人好奇,戴勝長著那麼長的嘴,為什麼不像啄木鳥那樣在樹上啄木頭呢?

啄木鳥的嘴,就像一枚釘子,長短適中、不粗不細、還很堅硬,因此可以穿過樹皮、「釘」到樹幹裡面。

啄木鳥啄樹,效率極高

跟人家一比,戴勝的嘴就像彎了的長釘子,這要是一使勁,估計嘎嘣就折了......

所以無論如何也不能像啄木鳥那樣啄木,頂多在樹皮縫隙間找點蟲子吃。

戴勝的遠房親戚——綠林戴勝,它雖然像啄木鳥一樣貼在樹皮上,但並沒有啄木,而是用細長而下彎的嘴,夾取樹皮縫隙中的昆蟲。

吳海峰攝於博物旅行肯亞活動。

那你可能會奇怪,戴勝的嘴細長這沒問題,但是為什麼會下彎呢?因為這嘴如果是直的,根本就插不下去啊!

戴勝覓食時雙腳著地,或者緊緊抓住樹幹,頭部帶動軀體做圓周運動,而嘴的彎曲程度基本就是畫出圓弧的弧度。這樣就可以順利地插進去、順利地拔出來了。當然,戴勝也能直接撿拾地面上的昆蟲,並不一定要插入土壤當中。

還有不少鳥類,也長著長而下彎的嘴,也是探尋地面之下的食物。比如……

好了,我知道你一個也想不出來,我就公布答案吧。比如「鷸蚌相爭」中的鷸,是一類在灘涂上覓食的鳥,以蠕蟲或者小小的蚌為食。

正在覓食的中杓鷸

還有些鳥也長著類似的嘴,但食物不是藏在陸地或者泥地之下,而在花筒之中。例如這隻黃腰太陽鳥,雙腳抓住花瓣,用細長而下彎的嘴探尋花朵深處的花蜜。

黃腰太陽鳥

博物親兒子是戴勝,戴勝親兒子是誰?

當然還是戴勝。

戴勝通常在樹洞或樹縫中繁殖,這些樹洞有的是啄木鳥或蛀蟲的傑作,有的則是大樹發育而成的。別看戴勝穿著栗、黑、白色的羽衣,就像一隻花蝴蝶,但它們的卵卻是純白色的。

戴勝的蛋

不少在樹洞、土洞中繁殖的鳥類,它們的卵都是純白色的,例如貓頭鷹、啄木鳥和翠鳥——因為卵在黑暗的環境中就已經可以完美的隱蔽了,無需再浪費物質和能量為它塗上迷彩顏料。

雛鳥孵出後,還不能立刻離巢活動,需要親鳥往返於覓食地和鳥巢之間給它們飼喂食物。

據說戴勝的巢奇臭無比,一是因為巢中的糞便從不清理,二是因為雌鳥繁殖季時尾脂腺還會分泌惡臭的氣味。這似乎可以有效地驅趕天敵、保護雛鳥。再加上戴勝的叫聲為「咕咕-咕咕-」,所以也被稱作「臭咕咕」。

臭咕咕喂孩子

親兒子是戴勝,乾兒子又是誰?

如果有機會跟著博物旅行去肯亞或者坦尚尼亞,在那裡你能見到一種長得和戴勝幾乎一模一樣的鳥,那是非洲戴勝——它的羽色更深,翅膀上羽毛白色區域更大。

當然,也有觀點認為非洲戴勝只是戴勝的一個亞種而不是獨立的物種。

非洲戴勝

吳海峰攝於博物旅行肯亞活動

不過,生活在非洲大陸東部馬達加斯加島上的戴勝就是完全獨立的物種了,它和戴勝同屬不同種,可以算是博物的乾兒子。

在非洲大陸西部的聖赫倫那島上(就是拿破崙被流放致死的那個小島),曾經也生活著一種戴勝,不過在人們發現它之後不久就從島上消失了,主要原因是棲息地的喪失(有樹洞的大樹被砍伐)、食物減少,以及鼠類等外來物種的入侵。

博物粉絲畫的「戴勝吃餅圖」,真棒

好了,知識點都講完了。

最後用一首賈島的詩《題戴勝》,結束今天的文章:

星點花冠道士衣,紫陽宮女化身飛。

能傳上界春消息,若到蓬山莫放歸。

撰文 | 小火車

攝影 | 吳海峰

部分圖片來自 | 123rf.com.cn

微信編輯 | 高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yoI3LXABjYh_GJGVTvh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