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寧陽模式」助推地方教育生態發展

2020-01-02     愛寧陽

為深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貫徹《教育部關於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積極發揮家庭教育在少年兒童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寧陽縣教體局通過一線調研、走訪,2017年以來,以加強家長學校建設為抓手,堅持高點定位,系統設計,整體推進,形成家庭、社會、學校三位一體的育人格局,通過成立「寧陽縣家長學校總校」,建立 「金字塔」式師資隊伍,打造「線上線下課程」等方式,全面推進家庭教育工程,惠及8萬多個家庭,初步探索出了縣域開展家庭教育工作的「寧陽模式」。

成立「三級家長學校」,建立家庭教育工作協調推進機制。成立「寧陽縣家長學校總校」,實行校務委員會聯席會議制度,對家長學校總校內部機構進行實體化設置,明確各部門的任務與職責,全面指導和統籌全縣家庭教育工作;各鄉鎮(街道)成立鄉鎮(街道)家長學校,負責轄區內家庭教育研究、教研、活動組織、考核評價等各項工作;各中小學校(幼兒園)完善家長學校建設,健全家長學校章程和制度,統領家庭教育和學校(幼兒園)家長委員會建設。並設立了縣、鄉鎮(街道)、學校(幼兒園)三級家庭教育工作協調員,協調組織家庭教育工作。

打造專兼結合的家庭教育工作隊伍,建立「金字塔」式層級師資隊伍培養模式。從全縣中小學校(幼兒園)幹部教師中遴選了兩批共160餘名家庭教育骨幹教師,培養出首批家庭教育講師10名,確保全縣所有學校和中心幼兒園至少有一名骨幹教師,每年對骨幹教師進行兩次集中培訓。全縣按學段組建15個家庭教育教研協作區,家庭教育骨幹教師對家長學校任課教師開展二級培訓。各家長學校在家庭教育骨幹教師的帶領下,建立家庭教育工作團隊,參與家庭教育工作的教師呈幾何級增長,隊伍日益壯大,保障了家庭教育在全縣全面開課。

加強和規範家長學校課程建設,形成「基礎性」「社會化」「個性化」的創新課程體系。通過不斷探索和完善,形成了創新化課程體系。基礎性課程,即一年四次八課時的家長學校課程,各家長學校制定學校和班級教學工作計劃,推行班級化教學。社會化課程,即兩年一屆的「家庭教育農村行」、新時代文明實踐「家庭教育進社區、進農村」等,覆蓋全縣所有鄉鎮(街道)、城區。個性化課程,即「家庭教育公益沙龍」「親子共讀」,以及家庭教育的地方化課程《新時代 新家風 育新人》。「家庭教育公益沙龍」榮獲了2018年度山東省「最佳志願服務項目」稱號。同時,引入了在線家庭教育平台——親子共成長「幸福路上」公共服務平台,通過手機APP免費向全縣家長和學生推送科學有效的家庭教育視頻、微課、圖文等資源,實現全縣家庭教育從統一供給到私人訂製的轉變。通過培訓和指導,目前,全縣已有8萬餘名家長在平台註冊。

建立家庭教育工作激勵機制和督導評價機制。開展「家長學校示範校」、「家長學校優秀教師」、家庭教育優質課和教學能手以及優秀校本、班本課程評選活動,每年召開一次全縣家庭教育工作現場會,對工作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予以表彰,對典型經驗和優秀案例在全縣範圍內予以推廣。教師參與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工作情況計入工作量,納入績效考核,將家庭教育工作納入中小學(幼兒園)年度教育工作綜合督導評估體系。

寧陽縣家庭教育工程從啟動到現在歷時3年,讓寧陽教育在原有基礎上拓展出新的發展著力點和質量增長點,社會滿意度不斷提升,家長成為學校教育的同盟軍,實現了家校社共育的良好局面。未來,寧陽縣教體局在家長學校建設上將繼續走「專業化之路」,以立項的省級5項課題為引領,國家級課題研究為導向,將「家庭教育」打造成寧陽教育的品牌。

來源:寧陽教體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yj3BZG8BMH2_cNUg7zJ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