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香,一個充滿了浪漫和神秘的名字,
這是閩南人的一種特別的風俗。
《台灣通史》中就有記載,
「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夜深時,婦女聽香,以卜休咎。」
中秋夜深時,
婦女在自家廳堂或村裡寺廟供奉的菩薩前,
點上一炷香,表達所欲問卜的事情,
卜卦求個行走的方向後,
手執一支點燃的香,而後出門,
到厝邊巷尾聽人講話,
當聽到第一句話時,立即返回菩薩座前再卜卦,
如果卜的是順卦,那就是聽到「香」了,
可根據聽到的那句話進行剖析判斷;
如果卜的是反卦,就不是「香」,
可再求個方向出去聽,直到是「香」為止。
據說「聽香」可能是「聽響」的訛音,
北宋時就有「聽響卜」的習俗,當時亦稱「聽口彩」,
是人們占卜未來命運的一種辦法。
「聽香」是以第一句入耳的話進行判斷,
如同「測字」一樣,雖然以前帶有迷信色彩,
但卻含有猜謎般的遊戲成分,因而也使農村婦女樂而為之。
隨著社會進步,婚姻自主,
雖然人們不再將終身大事依託給神秘的「聽香」,
但「聽香」作為一種有趣而古老的遊戲而繼續存在。
作為90後的閩南人,阿傑有義務保留傳承我們的文化習俗
更多閩南風俗關注今日頭條:阿傑傳承閩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