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人轉粉!9月第一部嗨起來的國綜來了

2020-09-07     Sir電影

原標題:路人轉粉!9月第一部嗨起來的國綜來了

Sir知道年輕人都講究「個性」。

看電影、穿衣服、搞髮型,連換個微信頭像,聊天時用的表情包……

都追求一個識別度。

Sir也會。

可當大家越來越追求外在標籤時。

似乎都忽略了一種我們與生俱來,更具有生命力的個性表達。

身體。

別誤會。

Sir只是想跟著這幫年輕人,嗨!起!來!

起舞吧!齊舞 第二季

一檔不太起眼的舞蹈綜藝。

還是看起來有點呆板的形式——

齊舞。

齊舞不是齊就好了?哪有個性?

Sir開始也這麼想。

被一個個舞者的絕技震驚後,Sir才發現大錯特錯。

01

導師方面,陣營對戰已經形成。

Sir第一眼,鎖定黃景行。

中國Popping「四大天王」之一,街舞圈大魔王級的人物。

人家那動作,流暢,滿滿的衝擊感。

還有兩位熟悉的。

金星,國內現代舞的領路人。

旋轉,伸展,柔軟度一流。

劉維,你懂的,除了舞蹈,還能唱。

附帶技能:給節目加點梗。

劉維慘遭學員「打臉」,願賭服輸喝兩罐飲料,增加不少笑料

看陣容,跟第一季沒啥區別?

不騙你,用大屏感受一下,畫面更清晰,更流暢。

畢竟節目組已經把4K攝製安排上了。

賽制比拼,也很刺激。

導師選手互選,為搶名額,突然battle更是家常便飯。

今年,正好是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

多元的城市包容著舞者們常年磨礪出的「個性」。

當然了。

Sir猜你們一定會問:

作為舞蹈門外漢,這純比作品的節目會好看嗎?

Sir教你怎麼看。

首先,看「團」的個性。

參賽舞團,絕對群英薈萃。

民族風情的,流行款的,還有萌系偶像……

來了舞台,好看,震撼到評委,只拿基本分。

能讓Sir這樣的路人轉粉,才算加分。

不到3分鐘的表演,怎麼驚艷?

身體的張揚。

175舞團 對決 SPEED KJS,街舞團之間的對決。

雙方四肢張弛有度,有人說是專業的,夠氣魄。

Sir看到的,是自信。

瀟洒利落的動作,牢牢控住全場。

表情洋溢出的熱情,為舞蹈加上一層穿透力。

舞蹈演員不僅在笑,還頑皮地咧嘴一吼。

一套動作下來,他們沒有流露疲態,反而點燃全場。

五官、四肢、每一個動作,都迸裂出舞者的精氣神。

但舞蹈,肯定不是氣場而已。

Sir還瞧出了一點,律動。

DaDisco對決SEE THROUGH,兩個都是街舞里的強手。

他們這回,沒有易燃易爆炸的路線。

玩起另一套——乾淨、利落。

四肢沒有多餘的動作,十多具身軀,緊貼一個節奏。

機械舞,一般觀眾也許捕捉不到哪裡精妙。

但從動作的細微中,確實能感到技巧的熟練。

什麼叫整齊,慢動作之下,連手指震動頻率都出奇地一致。

配合旋律,讓身體每個關鍵卡在節奏點上,給到的就是動作與音樂的巧妙結合。

既流暢,又經得住推敲。

再次回歸舞台的石榴籽舞團,則帶來舞蹈另一種極致:

輕柔。

輕慢悠揚的音樂環繞中,舞者的動作輕輕舒展,舉手投足,肉眼可見的細緻。

傣族舞最看重的肩、腰、背、指等細節。

靈動的彎曲下,書寫身體美感。

身體的柔韌讓人叫好,是一絕。

另一絕,是其中濃濃的傣族風情。

傣族與水天然的聯繫,貫通在婉轉的音樂與輕盈的舞步間。

撲面而來的畫面感。

這就是以團為名的「個性」。

它並非個體的鬥豔場,而是集體的共振圈。

十人如一人,十人亦如千人。

通過舞蹈捆綁成一股繩的信念,迸發出千鈞力道。

傣族少女的熱情、街頭男孩的颯爽、甜美偶像的活力……

全是性格。

02

看完團,就看「人」的個性。

舞團比賽,除了比技巧,也比團魂。

怎麼比?

氣勢的話,誰怕誰啊。

但團魂只是喊口號,比拼激情而已嗎?

不,「團魂」更像是信念的代表。

有成為光源的舞者,吸引無數的星點,再化成滿天星火。

說白了,就是那個最能代表團隊的「人」。

光源之一,DaDisco的胤兒和茶叔。

他們早就在Popping,Waacking界闖出了名堂,舞團教室也遍布北京上海。

自己也拿過各種國際賽事大獎,坐過評委席。

其成就,黃景行都想點贊。

他們來舞團的原因——感受沉浸。

茶叔就是一個樂於沉醉舞蹈氛圍里的人。

他的體型,在講究線條感的舞者里,算不上完美。

可一點就炸。

動作達到超乎常人的流暢。

一炸就燃。

把隊員、對手和觀眾一下帶嗨。

Sir查了才知道,茶叔最初因為喜愛,跟胤兒一起學習Soul和Waccking。

用胤兒的話說,這兩種舞,看著不複雜,可對身體都夠嗆。

懂一種,要3年;摸索風格,起碼5年。

茶叔一跳就是13年。

擔任導師後,就算已經實力出眾,他也會這麼跟學員說:

不要把跳舞當做一個門檻或限制,這個世上的任何事情沒有適不適合,只要你自己想不想,只要你願意去做努力就好。

人格魅力,因對舞蹈的愛而生。

所以,黃景行說,他能牢牢牽住人的目光。

熱愛之外,凝聚團魂更需要信仰。

SEE THROUGH的蠟筆在比拼完後說:

今天認真做機械舞齊舞的人挺少,我們也是認認真真在做這一塊的。

拉票?肯定有這意圖。

但背後也透露出這群舞者的堅持。

作為流行大潮的「逆行者」,他們想讓自己「被看見」。

來這個舞台,更重要的是展示機械舞齊舞的可能性。

熱愛之外,也是一如既往,堅持己道的信念感。

最終,他們打動導師。黃景行使用了唯一的挽留劵,將其收入隊中。

舞者的惺惺相惜,盡在其中。

看到這,Sir不想把《起舞吧!齊舞》當成是一個純表演或純比拼的舞台。

作為一般觀眾,我們因舞團實力歡呼。

更重要,這些舞者會折射出那個希望吸收光芒,卻仍蟄伏於暗淡的自己。

對。

節目沒有刻意去渲染他們的「難」。

就像拾貳舞團的主舞,幾乎沒有觀眾會知道,她因傷病差點放棄舞蹈。

為追夢,她毅然重返舞台。

為什麼我們總會覺得跳舞的人特別「酷」?

不是在裝。

而是根本沒有空去想那些對外界的諂媚。

每一次抉擇,他們必須對得起曾經對自己的咬牙切齒。

這才是有感染力的「個性」。

03

好舞蹈,好舞者,有了。

最後的點睛之筆,Sir想給導師們。

他們代表著「表達」的個性。

從細節下手。

作品是一個舞團的賭注,台上每一個瑕疵都會造成表達的缺失。

導師根本不會有一絲放水。

你敢來,我們就敢給出最到位的磨鍊。

奔騰舞團,舞步足夠豪邁,氛圍也帶到了歡騰。

結束一瞬,有點不對勁。

金星一邊鼓掌,一邊皺眉。

哪不對?

真·放大鏡挑錯。

一個小動作——落空的筆。

是失誤,可放到整個作品僅是個0.01%的失誤。

同組的安徽歌舞劇院,輪到黃景行出招。

全場最奪目的環節中,有人因眼睛進了粉塵,眨眼不斷。

黃景行沒有放過昏暗中的這個細節。

挑刺?

是。

而且不得不挑。

現場表演就是這麼殘酷。沒有彩排,也沒有重來的機會。

一個角落裡的不協調,會讓舞的美感變得黯淡。

那做好了細節功夫呢?

金星告訴你,小小的耳環,能成為加分項。

點評,能擊中選手痛點;

建議和誇獎,又讓觀眾懂了表演的精妙。

齊舞作品千千萬。

能讓它脫穎而出的「個性」,就靠這點滴的細節累積出來。

更讓Sir佩服,是導師們提供的視野。

他們也沒把它當成純粹的舞蹈節目。

金星有一番發言讓Sir印象深刻。

看到男粉應援AKB48 Team SH的小姐姐們後,她說:

在中國的流行文化裡邊,尖叫聲全來自女粉絲

那幫女孩子,女人為女人尖叫

我挺奇怪,男人都跑哪兒去了

這幫小伙子喊得時候,我特別開心,我突然找到平衡點了

放到今天,有人可能以為她不太懂應援。

什麼年代了,沒見過男粉打call?

金星正兒八經的舞蹈訓練出身,也是「前浪」的代表。

她說的,恰好是對舊觀念的糾正。

也正是這些舞台上的人希望用身體,傳遞的「表達」。

——男生也可以尖叫,也可以舉著牌子喊,儘管在我們國家還不是常態。

得承認。

《齊舞》並不是市場上最燃、最炸、最出圈的舞蹈綜藝。

但Sir能看出它試圖接近某種「標杆」。

對舞者,給所有舞種盡情展演。

對觀眾,給每個應援表示尊重。

有敢批評,實力過硬的導師保駕護航;

有對舞者和觀眾的包容心。

《齊舞》的目標,絕不只是做一檔流行舞綜,而是以專業為基礎探索更多可能的舞蹈節目。

這才是我們市場需要的「個性」。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愛倫坡的雪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ydHtZ3QBURTf-Dn5G3v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