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沿河:喜看小鎮換「新名片」

2019-07-25     銅仁組工

喜看小鎮換「新名片」

——沿河自治縣洪渡鎮黨建引領邊區治理「三聯三互」見聞

山水人文地,文旅產業興!走進沿河自治縣洪渡鎮,眼前徐徐展開一幅「千年古鎮·風情洪渡」的大美畫卷,感受著素有「銅仁十大名鎮」「貴州省民間藝術之鄉」「國家衛生鎮」等美譽的魅力,品味著原始自然生態之美、淳樸之美,讓人流連忘返。

近年來,洪渡鎮在深化和拓展邊區黨建實踐中,探索推行「組織聯建、治安聯防、生態聯保、旅遊互推、城鎮互建、經濟互促」的「三聯三互」邊區治理路徑,湧現出了一個原始生態環境美、鄉土特色風貌美、業新民富生活美、改革引領發展美的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鄉鎮。

山鄉小鎮換新顏

洪渡鎮位於沿河縣城東北邊陲烏江西岸,是烏江流經貴州省內的最後一個鄉鎮。古時從烏江上下游而來的官員和商賈,至渡口可以歇足安宿,加上依山而建,故得名「洪渡」。

2007年,烏江航道彭水水電站蓄水發電,洪渡千年古鎮整體搬遷。沿河縣委政府以集鎮整體搬遷為契機,集中規劃、統一標準,修建了一座仿漢唐古建築風貌的集鎮。

「彭水電站未建之前,洪渡集鎮只有一條狹長街道,商販亂擺亂靠,還有很多破舊的茅草房,上廁所都是『茅廁』,臭氣熏天。」居住在集鎮的居民田維海深有感觸地說道。

綠水青山依舊在,集鎮已非昨日景。搬遷後,洪渡鎮黨委政府以建設精品特色「美麗鄉村」為目標,對集鎮和王沱大橋進行了燈飾亮化、美化,對臨江400多戶居民樓進行了美化。

看得見山水,留得住鄉愁。洪渡鎮因地制宜,在不斷完善集鎮各項配套服務功能的同時,融合各種「古」味,重點復建了軍門禁約碑、古戲台、縴夫廣場等古鎮品牌,完善了餐館、酒店、碼頭等為一體的旅遊休閒場所,實現了從「舊貌」換「新顏」的美麗蝶變。

「如今,破舊的茅草房變成了靚麗的土家風情小「別墅」,狹窄擁擠的馬路變成了寬闊整潔的街道,髒亂的院壩變成了寬敞的廣場……」居民紛紛豎起了大拇指。

隨著渝湘高速的通車、烏江黃金水道的改善和王坨大橋的建成,已將重慶酉陽、彭水,沿河客田、新景等地連通起來,將洪渡鎮融入了3小時「重慶經濟圈」,建成了沿河融入重慶的北大門。

如今,洪渡以區位優勢和發展潛力,成功引進了沿河第三醫院、投資5億元的螢石-重晶石深加工公司、投資1.2億元的沿河鱘魚生態產業園、投資5千萬的白山羊養殖公司等企業,為洪渡鎮的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邊區共建鋪新路

洪渡鎮東鄰重慶市酉陽縣、西北與重慶市彭水縣相連,周邊緊鄰9個鄉鎮20餘萬人口,自古以來是黔東北和渝東南的物資集散中心,素有「黔東北門戶」「風情洪渡」之美譽。

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人員往來頻繁,邊區治安、市容、環衛等社會問題日益凸現。如何管好治好邊區問題?成了洪渡鎮黨委政府的一大難題。

一場前所未有的小城鎮建設攻堅戰正在洪渡打響,這是一場破繭成蝶的嬗變,這是一場凝聚著幹部群眾心血和汗水的歷史性改革。

「黨建激活一盤棋,走好邊區共治路。」洪渡鎮黨委書記田茂安表示,積極協調周邊黨委政府充分發揮區位優勢,探索推行黨建引領邊區共建「三聯三互」的治理模式,即支部聯建、治安聯防、生態聯防、旅遊互推、城鎮互建、經濟互籌,切實解決了邊界鄉鎮事務管理、矛盾糾紛調處、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存在的難溝通、難協作、難解決等問題。

目前,洪渡鎮蘇家村黨支部與彭水縣雙龍鄉馬嶺村黨支部等邊區村寨開展了黨支部聯建工作,形成了共思共謀抓創建、共推共進促發展工作新格局。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洪渡鎮先後與善感鄉、雙龍鄉、後坪鄉等鄉鎮圍繞「三聯三互」共同召開了「邊區共建」交流座談會、聯席會,就各自鄉鎮的基本情況、黨的建設、旅遊資源、產業發展、社會維穩等方面工作作了深度溝通交流,實現了經驗交流、文化互通,促進了感情交融。

近年來,洪渡鎮與周邊鄉鎮按照「信息互通、共同調解、公正處理、妥善化解」的原則,發揮「三聯三互」作用,建立社會治安預警信息機制、聯席會議制度等,每年至少開展5次聯合活動,對邊界地社會治安、矛盾糾紛排查調處等情況進行協同防範、聯動處置,促進邊界地區社會的和諧穩定。

好山好水綻新姿

好山好水,傳承孕育了豐富的土家文化。洪渡鎮境內發現有漢磚瓦窯群、西漢墓、宋墓群、明墓群等文物遺址,年代涵蓋奧陶紀、新石器時代、商周、漢、宋明等年代,勾勒出數千年來烏江流域的文化生態及其變遷。2002年洪渡鎮被貴州省文化廳命名為「民間藝術之鄉」。

近年來,洪渡鎮立足「邊沿變前沿,前沿變中心」的定位,緊扣「黨建引領,邊區共建」載體,實施「三聯三互」路徑,加快了建設宜居、宜游、宜業的美麗洪渡的步伐。

到沿河自治縣北部鄉鎮,必去洪渡鎮。自2017年6月洪渡鎮成功入選「國家衛生鎮」後,該鎮掀起了保護環境熱潮,也吸引了眾多科考界人士和縣內外遊客的光臨,為洪渡鎮小城鎮旅遊發展翻開了新的一頁。

2017年來,洪渡鎮聯合周邊鄉鎮舉辦「多情善感·風情洪渡——烏江畫廊冰爽夏日文化旅遊節」、黔渝邊區文化藝術節交流展演、美食文化節等系列活動10餘場次,參與活動群眾達2萬餘人次,紛紛展示各自獨特的民族風采、特色農產品,迎來省內外遊客5萬餘人次,促進了邊區的交流和貿易往來。

鄉村旅遊的發展有助於增強貧困山區的「造血」功能。沿河以毗鄰重慶的區位優勢為條件,全力推動洪渡鎮旅遊業、運輸業、服務業等方面不斷壯大發展,走出了邊區互動、以文旅興鎮的新路。

如今,洪渡集鎮街道寬了、道路平了、環境美了,外來遊客也增多了,生意也好做了,群眾紛紛走上了由「傳統農業生產」轉變到「賣風景」的發展新路,開啟了傳統農業生產到如今的現代特色農業旅遊鄉鎮的新篇章。

濤濤江水,綠影婆娑,古樹成群。蔚藍天空下的烏江河、乳峰山、王坨峽、乳峰山、洪渡河等宛如一顆顆美麗的珍珠鑲嵌在集鎮中,恬靜優雅,而千姿百態的青山則給了這「珍珠」增添了美麗的底色,讓人流連忘返,心曠神怡。

精彩推薦

幫扶一線幹部,我們注重嚴管與厚愛

貴州銅仁:壯大集體經濟路子廣

貴州銅仁:91名獲得全省表彰的優秀第一書記不忘初心堅守一線

貴州銅仁:農村產業革命之碧江老麻塘村的嬗變(六)

活力 效率 溫馨

傳播黨的聲音 講好黨的故事

關注百姓生活 服務黨員群眾

長按指紋 > 識別圖中二維碼 > 關注「銅仁組工」

「銅仁組工」微信號:trswzzb

審核:黃欣 編輯:覃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ydFeMGwB8g2yegNDN_n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