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吃掉了多少甲骨文?村民磨成粉賣了30年,每斤六文錢

2020-03-30     快哉風

  文/快哉風

  中國商代的歷史,就在中國人的肚子裡——這不是打比方而是一樁事實。

  商代甲骨文的發現是個偶然,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北京有個擔任國子監祭酒的老先生王懿榮,有次他生病,從中藥店買回一劑叫「龍骨」的中藥,卻見到一塊骨頭上刻有奇怪的符號,老先生對金石學頗有研究,覺得非同尋常,就叫家人一口氣把藥店有字的「龍骨」都買回家。後來又收集了1000多片,潛心研究後,斷定這是中國商代的遺物。

  後來,考古學家羅振玉終於查清了這些龍骨來自河南省安陽市的小屯村,也就是商朝的殷都所在地。遺憾的是,已經有很多甲骨(主要是龜甲和牛胛骨)永遠消失了。他在文章中記載道:「此地埋藏龜骨,前三十餘年已發現,不自今日始也。謂某年某姓犁田,忽有數骨片隨土翻起,視之,上有刻畫,且有作殷色者,不知為何物……且古骨研末,又愈刀創,故藥鋪購之,一斤才得數錢。鄉人農暇,隨地發掘,所得甚夥,揀大者售之。購者或不取刻文,則以鏟削之而售。」

  據說,村裡最早發現龍骨的是一個剃頭匠,因為得了疥瘡沒錢抓藥。無意間在田間撿來枯骨,搗碎敷在患處有奇效。於是,剃頭匠做起了賣「龍骨」的生意,進而帶動了其他村民效仿。也就是說,最起碼有三十年,珍貴的甲骨文是被村民當藥材賤賣的,而且,村民挖出「龍骨」後,為賣出好價錢,會把上面的字磨平,甚至磨成粉。時人有記載:「售法有零有整,零售粉骨為細面,名曰『刀尖藥』,可以醫治創傷,每年趕『春會』出售。整批則售於藥材店,每斤價制錢六文。有字者,多被颳去。」

  就這樣,無數片記載著商代史料的甲骨文,被生生磨成粉,當做中藥被吃了。對這個尷尬的事實,學者們頗有不忿,稱之為「人吞商史」。

  「人吞」也就罷了,好歹是進了中國人的肚子,肥水沒流外人田,但是發現甲骨文的消息傳出後,數十年來民間掀起了一股「盜骨」風,數萬片甲骨文物流往國外,日本、英國、美國、加拿大最多。

  經過一百多年來的挖掘和收集,河南出土的甲骨已超過154600塊,中國藏有127900多片。甲骨文和殷墟的發現,也讓世界承認中國擁有三千七百多年的歷史,意義重大。期待夏朝的文字能夠早日出土,讓中國五千年文明史坐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ycXqTHEBiuFnsJQVkno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