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3點多,大多數人還在夢鄉,45歲的嚴黎明已經起床,去鎮上的錦良板鴨店燒鴨子。
1997年,父親嚴錦良從杭州塘棲板鴨廠退休,因為兒子沒工作,就在鎮上開了家板鴨店。
過去,塘棲板鴨是用北京鴨做的,但北京鴨太肥,大家不愛吃。
嚴錦良原先是電工,沒做過板鴨。
為了給兒子掙一份事業,他先後試了不同品種的100多隻鴨子,最後選了麻鴨來做板鴨。
2007年嚴錦良去世,把板鴨店留給兒子。嚴黎明成了掌勺人,365天無休。
錦良板鴨店的一天從寅時開始。
3點到5點,他們要燒制出全天要賣的板鴨量。
夏天是做板鴨人最苦的時段,高溫加悶熱,分分鐘考驗著人的意志。
凌晨4點起鍋燙鴨子
滿頭滿臉蚊子包
店裡的起床時間,原本是凌晨2點。
之前家裡養鴨場還開著,嚴黎明要早起抓鴨子,開1小時車去海寧屠宰,再拉回超丁村作坊里預處理。
現在,板鴨店用的是屠宰好的冷鮮鴨,還送貨上門,嚴黎明可以多睡一小時。
和滷鴨不同,板鴨的製作工藝複雜。
鴨子要經過冰水浸泡,開水燙皮,鹽腌,定型,煙燻,滾煮等工序,做好得2天時間。
凌晨4點,涼風習習。
超山腳下的超丁村,星空燦爛,有蟬鳴蛙叫相伴。
枇杷地邊的棚房裡,大鍋滾著開水,有點悶熱,蚊蟲瘋狂地往人身上扎。
嚴黎明很招蚊子,滿頭滿臉都是蚊子包。
為防蚊,大家都穿長褲和高筒套鞋幹活,悶熱在所難免。
7月24日記者去的那天,他們要燒220隻鴨子,夏天量少些,冬天更多。前一天傍晚要泡在冰水裡,凌晨一隻只清洗,去喉管和肥膘。
冰水收斂,熱水漲皮,鴨子滾水燙20秒,皮膚飽滿,賣相也好。
燙過的鴨子,馬上鹽漬,抓兩把食鹽往鴨膛里一塞,再啪啪敲兩下,鴨頭也別忘抹把鹽。
燙皮眼疾手快又費力
煙燻時嗆到雙眼迷離
剛剛乾那些活的熱,只是讓身上發粘而已,鴨子燙皮才是預處理環節最熱的。
每隻鴨子大約要燙20秒,眼疾手快力氣大的,可以一次燙五六隻鴨子。
燙的時候,雙手必須要拽緊鴨脖子,要是鍋沿燙傷鴨皮,鴨子就報廢了,不一會兒,棚子裡就熱浪陣陣,大夥汗珠嘩嘩地冒出來。
燙完皮,緊接著鴨子要做定型。
板鴨之所以叫板鴨,最關鍵的是定型。
這是個體力活,要用手掌把鴨胸骨、背骨壓斷,兩根木棍插入胸膛,再放一塊圓木餅,敲實、固定。
定型後的鴨子挨個碼到大缸上,再用木屑煙燻半小時,剛開始熏還好,後來煙大起來了,兩隻眼睛都睜不開。
煙燻會影響周邊居民,但做板鴨必須要有這個步驟。
嚴黎明就在離村莊30分鐘車程的地方找了個沒人的野地,每天,定好型的兩三百隻鴨子都要先拉去那裡煙燻,然後再拉回村裡冷庫暫存,等第二天再用。
熏好的板鴨顏色是淡黃色的,油亮油亮的,特別誘人。
從抓鴨子、送屠宰場,到清洗、燙皮、定型、煙燻,這一系列前道的活,父親在世時立下了規矩,嚴黎明必須自己干,而且一干就是六七年。
後來,父親過世,板鴨店沒人掌勺,嚴黎明才從作坊去了店裡幹活。
每天早晨4點前,熏過的鴨子,要拉到塘棲鎮上的錦良板鴨店,完成它最後一道加工工藝。
40℃高溫連蒸2小時
20年來的日子就這樣蒸騰著越過越好
板鴨店早上4點開火,四口大鍋打滿水,每口要水50-60斤,燒開每鍋水,需要半小時。
燒水的時候,30多平方米的板鴨店熱氣升騰,溫度迅速攀升到40℃。
嚴黎明人胖,很容易出汗,燒水、燒鴨子的一個半小時里,全程滿頭豆大的汗珠。
煮鴨子的配料,其實很簡單,只有草果、丁香等做的草藥包和料酒、雞精。
和滷鴨不同,燒板鴨是不放醬油,也不放糖的。
一隻鍋一次能煮8隻鴨子,每往鍋里放兩隻鴨子,嚴黎明就要澆一遍料酒。放滿八隻鴨後,要用一隻裝滿水的瓦缸把鴨子壓實,完全浸沒在滷水里。
早晨5點多,寅時剛過,第一鍋板鴨出爐。接著要開煮第二鍋鴨子,店裡繼續桑拿高溫。
不出意外,板鴨店很快會迎來當天的第一波生意——早鍛鍊的大伯們會來買上半隻。
在大多數老塘棲人眼裡,這道吃了20多年的錦良板鴨,已經是生活中的一個小習慣。
來源:錢江晚報/浙江24小時記者 施雯 通訊員 聞人秋群 柴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