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周末,超強颱風「利奇馬」席捲浙江和上海,威力之強勁,為近年來罕見,帶來的狂風暴雨讓部分地區變成一片汪洋。
然而悲劇還是發生了,據報道,8月10日21時許,上海第六人民醫院搶救室收治了一名觸電的外賣送餐員。這名外賣送餐員40多歲,當晚頂著颱風天和大雨在田林路附近騎著電瓶車送外賣,由於道路積水過深,他不慎觸電,送到醫院搶救室時,已沒有了生命體徵。目前,公安部門正在對該名死者的確切死亡原因作進一步調查。
儘管死因有待警方確認,但颱風這樣的極端惡劣天氣下,外賣配送等室外作業真的適合再繼續嗎?
外賣平台要求強制配送
請假或不接單,都要重罰
記者在調查過程中發現,餓了麼平台在上海的不少站點都存在強制配送行為,外賣小哥沒有選擇,若請假或者不接單,將被予以重罰。
記者聯繫到意外死亡的外賣小哥的同事,他證實,颱風天站長要求大家必須上班。
在餓了麼其它站點,多位小哥私下表示,颱風天必須強制配送、不讓請假。
一位餓了麼外賣小哥稱:如果拒絕派單就是(要罰)1000塊錢。
另一位表示:我們是團隊,團隊必須上班,不上班曠工罰300元
還有一位餓了麼外賣小哥更是透露:惡劣天氣不能請假,下雨颳風不可以請假。
不僅是餓了麼,另一個主流外賣平台美團也情況類似。一位美團外賣小哥透露,外賣小哥一般分為兩種,"專送"和"眾包":"專送"是系統派單、不讓請假,而"眾包"則是自由搶單,想干就干。
一位美團外賣小哥表示,專送不可以請假, 都沒有休息的。一收工,站長立馬就給單子,不給請假,因為下雨爆單了。」
颱風來臨之前和颱風到滬之際,有關部門和媒體已經反覆提醒,讓人們減少外出,注意安全。可是,風雨中依然隨處可見快遞員和外賣小哥的身影。他們冒著「瀑布般」的大雨,騎著電動車在馬路上奔馳,蹚著漫過腳踝的大水走進居民樓,只為把一份快遞或餐食送到客戶手中,渾身成了水人。這一幕幕景象,著實讓人為他們的安全擔心。
有外賣小哥說道:「我不想上,當天我自行車已經進水了,我騎共享單車送完最後幾餐的。」
更有一位美團外賣小哥直言:「根本就不想上班,下那麼大雨,水淹那麼高,過都過不來,車子都毀掉了。那天下暴雨,我們配送的車毀了好多,電瓶都燒掉了。」
在一項市民調查中,近60%的人都表示,會因為擔心外賣小哥安全而不叫外賣,接近30%的人稱,雖然會點外賣,但不會要求外賣準時送達。
一位市民說:「外賣也不應該去配送,因為路上很多水,感覺電車都騎不了,也有點危險。」
另一位市民則指出:「颱風天我們都不出去,就只能叫外賣,其實還是有需要的,但外賣小哥們也要注意點,不能因為趕時間或者怎麼樣,就拚命,客戶和派送員也要協商好,大家互相體諒。」
但外賣小哥也並非全都是被「逼著」去上班的,也有因為額外天氣獎勵而想多賺錢。
一位餓了麼外賣小哥表示:惡劣天氣補貼,每單額外多1.2元,補貼高我也想上。」
另一位小哥則說得更直接:「說穿了,大家都想掙點錢,在家裡休息沒錢,沒錢賺,我們要生活。」
關於外賣小哥,小編此前做過不少報道。有的外賣小哥,被不講理的人毆打。
也有外賣小哥進不了辦公樓,大熱天頂著烈日在樓下等人拿外賣。
當然也有外賣小哥,為了趕時間違法交通法規。
如果有一份能嚴格執行的行業規範是不是會對消費者、外賣小哥,和外賣平台三方都好呢?
在網際網路催生的新業態中,很多和外賣小哥一樣的新興行業從業者,他們的合法權益若要得到保障,還需進一步完善。
通過制度設計、創新政策、完善法律,引導、促進和規範新業態勞動者權益的保障,這樣才能讓風裡來,雨里去的小哥們獲得更過的安全感。
來源:上觀新聞(shobserver)綜合整理自看看新聞、新民晚報